课堂道德对话的实践路径

2018-01-28 22:25
江苏教育 2018年95期
关键词:道德学科核心

课堂道德生活通过课堂道德对话来实现,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课堂道德对话因其道德价值重大而高于并引领课堂生活。当下课堂道德对话的要点要义应有哪些?课堂道德对话如何引领课堂道德生活?本文从课堂道德对话的目标指向、范式与路径、要素与特征、内容与着力点等方面进行透视,确保课堂道德对话在正轨上行走,并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目标指向

2017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德育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因此,课堂道德对话的目标指向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具体的主要目标。

1.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基于本学科本质凝练了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有适切的道德元素,凝练了该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这不仅是教学人员更是德育工作者要抓住的教育基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要以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重要途径,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解决情境化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达到育人的目的。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学段不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表现就不同;不同学段的目标不同,课堂道德对话的方式方法就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及育人规律,在文化课、班会课、课外活动课等课堂对话活动中创设好适切的情境问题,以提高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其中对于活动型课程,关键是要确定好活动的议题及围绕议题设计好序列化活动。

二、范式与路径

“问题—讨论”是对话的一般范式。作为课堂道德对话,不同学科各有其特点,其范式表现也不同,如思想政治学科是“感受—体验—行动”。课堂道德对话的形式有讨论、辩论、模拟活动等,其路径与过程是“话题—探求—交流—感悟”。课堂道德对话是教学主体之间基于共同话题,进行于探求理解,实现于双方交流,达成于各自感悟的对话过程。

1.话题或议题。话题或议题是课堂对话的基点,它可从2017版新课标的教学提示中选用,亦可从学生生活或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从德育角度来说,其内容可以是良好习惯、公民责任、健康人格、文化自觉等,也可以是文化知识背后隐含的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东西。

2.探求或梳理。探求的过程需要梳理观点、迁移变通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进行加工和整合,这本身就是课堂道德生活的过程。

3.交流或沟通。这一过程是观点的碰撞、真伪的鉴别、美善的欣赏、思维的比较、思想的交锋,是形成感悟、理解、认同或共识的契机,是实现课堂道德升华的直接抓手。

4.感悟。即感受、体验而悟行,是课堂对话的结果。课堂对话通过交流碰撞而加深理解,或丰富情感,或形成共识,或认同,或创生等。

三、要素与特征

从课堂道德对话的路径或过程看,课堂道德对话的要素有话题、交流和感悟。

1.话题。课堂道德对话起始于共同的话题,话题是对话的基础。课堂教学主体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对话双方才能有“话”可对、有“话”可谈,否则无共同点就无话可对,课堂道德对话也就不能进行和实现。因此,课堂对话中选好选准适切的教学点,为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真问题,才是合乎道德的真正对话。

2.交流。课堂道德对话进行于课堂主体之间的交流,交流是对话过程的核心。对话是主体之间的相互行为,课堂单向的一言堂是单方拥有话语霸权,是“专制教学”(张华教授在《论我国课堂教学转型》中指出,“我国教学危机的根源是专制教学”)。作为课堂对话,教学更多的是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价值引领或引起共鸣体悟,是对话主体双方平等地互动,目的是有效实现对话教学的育人目的。

3.感悟。课堂道德对话达成于对话双方经交流后各有感悟,这是对话的价值所在。课堂对话未必都能形成共识或认同,也会留下一些疑惑或困惑,甚至是走向期望的反面。经对话交流而引发的释然或困惑、顺从或叛逆,因其有思考的成分也属学生积极生活的表征,也是一种合乎道德的生活,其中的关键是它要发挥正能量有正效益。

课堂道德对话具有平等性、包容性、建构性、生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本身就有道德元素和道德要求。

1.主体的平等性。课堂道德对话是建立在对话主体平等基础之上的交流,突出体现在作为对话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每个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因此在课堂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无差异的平等和有差异的平等(因学生个体条件与学习效率不同)的共同发展。这两类平等共同发展并相互促进,才是合乎道德的发展。

2.交流的包容性。对话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过程,是人调动自身因素把握自我及他人精神与价值的过程,是分享成果而非排斥他人的过程,是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包容,在包容中共同发展。课堂道德对话中交流、分享、包容是学生个体社会化,是人性提升的过程。

3.过程的建构性。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课堂道德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一种道德学习和建构。课堂道德对话在内容和方法上要基于学生基础与智慧发展水平,要唤起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在认知、认同和践行中实现自主建构。

4.结果的生成性。合乎道德的教育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是在情境对话中生成的。“儿童成熟的标志,是他自己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在课堂对话中,要倡导一系列道德与价值澄清策略的学习,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澄清自己头脑中的道德与价值的混乱,发展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及自我修养的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要。

四、内容与着力点

(一)课堂道德对话的主要内容

为提升课堂道德生活的意蕴,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价值教育等是当下课堂道德对话的主要内容,此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课堂道德对话的重要内容。

1.知识是课堂道德对话的支撑。各学科的知识都比较繁杂,但课堂对话教学更要关注的是学科中关键、核心知识或种子知识而非一般知识,关注结构化的知识而不是零星化、碎片化的知识,关注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要重于程序性知识。课堂教学对话要立足校本及学情,要依据学生对知识把握的状况,不切实际的对话不仅低质更是不道德的。

2.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关键。这不仅是当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直接指向,更是课堂道德对话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是多方面的整合、是综合性品质。课堂对话要围绕各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即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性总述及其内容要求),尤其是二级指标(即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性分述及其内容要求)展开,才是真正的道德对话。

3.价值教育是课堂道德对话的灵魂。课堂道德对话是价值教育,它包括人类基本价值、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和社会主流价值的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些价值教育借助知识的意义以及师生主体间情感的交流与意义的分享,能帮助学生感受体验、认同践行,能帮助学生说正确的话,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二)课堂道德对话的着力点

课堂道德对话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过好课堂生活,引导学生积极生活。

1.课堂积极生活的基础。这需要从师生两方面来努力。从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对教学议题及内容有兴趣,要激发求知欲;其次是积极主动,有责任协作意识;再次是努力参与探究活动,完成相关任务等。从教师角度看,首先是所选择的教学安排与活动要适切学生实际;其次是对学生在课堂对话中的表现要给予个性化的中肯评价,适切的激励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生活。

2.课堂积极生活的着力点或核心点。包括学会学习,提升思想方法,有责任担当,发扬科学精神等,这些着力点都是合乎课堂道德意蕴的。

(1)学会学习。内容包括端正学习态度,培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网络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措施,其中重要之点是要学会自主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和在合作学习中分享团队的成果。

(2)责任担当。责任感和担当的态度,不仅是课堂合作学习的道德性基础保证,还能帮助学生催生出智慧和能力,能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好事情,也能使学生因有成绩而感受到尽责的欢愉与满足。

(3)提升思想方法。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效迁移运用使之成为“以一应多”的普遍性方法,更主要的是还能为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生成出解决他们面临的人生难题的通用法则。

(4)发扬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勤于探究是它的应然要求。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课堂道德对话凸现道德意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教学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从课堂多维空间去建构,需要多元教育主体去实践,需要通过系列化活动、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达成教育道德意蕴的目标和境界。

猜你喜欢
道德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