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的全业务本地传输承载网架构及融合策略

2018-01-28 00:47孙鹏飞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

孙鹏飞

摘要

全球网络业务快速发展,为了满足高强度和高承载的需要,开展传输承载网架机构及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融合与统一等一系列手段和举措,帮助以太网实现高速发展,推动网络优化的进程。这对于用户的使用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就分析阐述了网络构架的特点与问题,对网络构架的融合策略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IP本地传输 承载 网络构架 融合策略

1前言

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科技的提高,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己经超乎人们的预料,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手机、电脑等设备己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电信网络使用的不断增负荷,目前的应用和设计己经不在适应这个市场了,急需我们对其进行改革。这些网络的业务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承载网架进行重新的融合。

2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

从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两大动力以及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看,目前的数据可以被总结为终极体验,中期扩展以及后期智能化的处理。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业务类型和用户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形式来说是一个改革的动力,快速的信息交换和使用的体验对于个人的生活来说,将会是前所未有的,除了之前的图片和影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媒体的超高清的3D图形和虚拟现实,以及一些列更多的商业实际应用,这意味着数据流量的需求将会进一步被扩大,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更复杂的网络规划。

接下来是物联网的发展,它拓宽了移动通信服务,从人与人沟通的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将通信技术运用到了更多的行业中去,包括目前的汽车行业,医疗行业等等,智能控制在工业应用和环境监测,在互联网的依托之下已经逐步成为大潮流和趋势了,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云计算,这意味着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往往可以同时满足高质量和高强度的信息运输,我们需要对不同内容和服务进行相应的感知,不同领域的垂直行业要有较为明确的分离,商业模式之间的壁垒,使得市场的利益关系变得十分分散,但是随着智能化的提升和发展,行业之间的标准也逐步趋于统一化,也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在未来必然会建成属于信息行业自身的商业模式,达到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共同生态发展合作,移动通信网络的改革将会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

除了上述两点,智能化的发展也是目前的趋势,移动通信网络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目前和云計算大数据等全新词汇正在向我们的生活靠近,同时这些智能化的只是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在同时推进着。

3全业务传输承载的网络架构与融合思路

目前IP化的发展是有线和移动网络发展的主流趋势,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两者之间需要进行无缝衔接。基于IP或ATM的分组传输方式,可以在目前的承载方式上进行较好的重新融合,为单一的传输网络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规划。对于宽带技术要求最稳定灵活,对于信息资源方面要求最多元化,这是分组交换网络所期望达到的基础目标。因此,能够承载全业务、实现两者之间网络融合基本框架,在要求传送的网络在设备和机制各方面处于一个稳定统一,要以IP作为基础,以QoS作为网络的保障。在接入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对宽带进行合理改革和稳固,帮助IP的使用范围进行扩充,保证全业务的平台有合适对接点。在网络的汇聚/核心层面SDH网络、TDM、数字专线业务等专业线路可以有所适当的保留,在此基础之上,对OTN、ASON、光纤直驱等先进的通信技术平台进行扩建和补充设计,最终达到宽带和IP的统一综合利用,完成传送全业务的目标。通过业务路由器和宽带网核心路由器构建起客户所需要的专用网络通道服务,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IP承载网,在现有的语音客户服务的基础之上,逐步加入视频音频等业务,并将4G业务适当拓宽发展。以满足当前传统业务作为基础,对承载模式进行合力创新,保证宽带网络稳定性的基础之上,融入IP网络发展,最终实现FMC的目标。

4统一传输承载架构的具体措施

4.1基站同步问题的解决

基站同步是核心技术所在,所以要求往往比较严厉,TDM基站作为老牌基站,主要功效在于从TDM的E1链路中找出前期的有效信号。可是当换用了IP的方式进行网络设置后,此时IP的数据网络是异步网络,所以传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也就导致了目前不会使用IP城域网或IP承载网传送3G分组业务。但是当该业务的规模水平达到一定层级之后,就可以考虑通过IP网络服务来完成此类业务。所以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外在的帮助措施,例如采用外接的GPS获取所需要的消息,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对其进行交换。外接GPS的技术比较好操作,但是相对而言前期的投资会比较高。分组交换网的技术目前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分类:同步以太网以及包同步网络。这两种网络都要求承载网设备支持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为基站供给同步信息,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没有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除此以外,还有常见的方式为Clock over IP,它可以在IP网络中以传输时钟包的方式,从而实现信息间的传递作用。就从当前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看,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使用范围是比较适合IP网络传输的。

4.2基于IP的传输承载业务质量保障

经过多次使用和验证后发现,当下在宽带网常常QoS的保障机制,这对于网络的负载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和帮助,可以有效的缓解网络繁忙和不稳定的情况。3G网络的WCDMA R4一般多采用分组承载,声音质量可能会受到部分影响,但是如果合理采用IPVPN等方式可以消除多数影响。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基本能够满足客户的使用需要。

5结束语

电信网络使用的不断增负荷,目前的应用和设计己经不在适应这个市场了,急需我们对其进行改革,文章对传输承载网络的构架进行合理化分析,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可以推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兴.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王炫姝.基于CDMA2000IX通讯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J].大众科技,2015(03).

[3]迟涛.CDMA2000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J].控制工程,201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国际贸易理论的融合策略探讨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