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2018-01-29 10:26杨微
卷宗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个性化数字化数字

杨微

摘 要:基于知识经济环境,图书馆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获取,越来越多倾向于满足自身的特定需求、解决特定问题的知识性服务。因此,加快数字图书馆信息建设已然成为了图书馆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应立足于当前互联网大数据背景环境,分析大数据的特点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针对性指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整个国际、国内、社会与科学服务领域的创新主体、用户需求性。对于数字图书馆新技术层面的应用,对现有资源组织、信息服务、成本管理等综合分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

对于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建构,核心关键在于“信息”,并通过“服务”理念来将其价值传输并体现出来。总的来讲,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就是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对于这一点,前文中也已经讲到了。传统服务方式下,多为纸质信息;当代数字化环境下,即置于集成化的系统平台内部,正好比如今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一样,人们不再依赖于现金,一部手机游全国。通俗点来理解,数字图书馆通过对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然后通过网络予以发布、存取以及后期应用。再加上大数据挖掘的独有优势,可以为每一位不同的用户定向推送特定的信息服务。不过,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之所以缓慢,在于受到了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1.1 信息资源权威性不高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图书馆为例,与绝大部分的图书馆存在普遍性问题。具体来看,图书馆数据库中收录的信息资源权威性严重不足。对于一些时代较年久或者专业性强的文献与图书典籍而言,权威性有一定保障。但是,对于许多期刊网站的关联收录,问题比较多。以本校图书馆数据库收录的硕士、博士论文为例,一般对985和211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论文认可程度较高。不过,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较差的资源信息。所以造成一些并无实质学术意义、或者质量较差的论文,未经过严格把关便会收录其中。不仅如此,对于国内一些核心的期刊,收录却比较少,或者说根本就未确立合作与共享关系。正因如此,经常有专业学生向老师们反映,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想要的资料信息查不到,不想要的信息“烂大街”。

1.2 信息资源的滞后性

对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纸质图书馆及其服务管理模式相比,在收录的文献等资料信息比较上,也差异较大。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版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简言之,很多已经出版的新研究成果或者纸质文献已经存在的资源信息,在数字信息资源平台上难以获取。在这种局面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建构的意义也就不大,甚至有浪费资源、经费的“嫌疑”。

1.3 信息资源技术应用及支撑条件不足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成熟的应用技术。结合图书馆后台数据库的建构来看,需要运用到的有信息录入技术、压缩技术、存储技术、检索与借阅技术等,这些均属于核心性技术。但如果当某项技术应用存在偏差,或者存在技术结构上的不足,那么对于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录入及其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以及整个服务供给中的信息转化等各个环节,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当然,在现实中的确很常见,所以图书馆需要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即便如此,同样会严重影响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服务体验感,最终影响着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2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推荐服务

2.1 用户个性化知识推荐服务流程

无论是学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用户进入平台并不是随意性的,也是基于目标需求。准确地说,就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来浏览借阅。通俗点来概况,即基于兴趣及其变化的信息特定需求体验。对此,图书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此为切入点,建构流程。因为在数字化平台内部,每一位用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账户。所以,可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技术优势,主动性了解用户的兴趣,并定期分析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规律及其兴趣变化。最终,为该用户确立个性化的知识推荐服务。

其一,数字图书馆用户进入到平台系统内,首先需要检索资源或搜索关键词。此情形下,图书馆推送的资源往往都是最直接性的。在此基础上,可利用该用户在同类网站日常的搜索数据,根据自身偏好提供供给服务,并对不同客户群分类标签,即构建“用户-资源”评分矩阵。

其二,在数据挖掘与用户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持续性的优化平台知识检索界面,尤其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知识获取界面。在对各项关联知识信息的标签及反馈中,依照“用户-知识-标签”的顺序来展开。在最大限度保障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信息录入到后台數据库,为系统进行后续的知识推荐留足缓冲时间。

2.2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

具体来看,大数据图书馆服务建设,其之所以相对滞后,对于其中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前文中也简要分析过了。最大的难点并非技术层面,也是资金投入层面。数字化建设,意味着需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实施系统一体化建构,就等同于整个项目管理战略的开启。如此以来,大数据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相应的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也在增加。再加上国家政府一直倡导教育与文化投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要想实现投资内容的多元均衡性,短期内比较困难。所以,建议借鉴汲取国外的一些经验模式,比如,可借助于税收政策等引导,政府、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企业、基金会等,作为数字图书馆服务建设的联合投资体。更为可取的是,通过社会全员的参与,更能带动业内竞争发展的良性循环,且加快了市场化运作。

在此基础上,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以此来更好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前文中提到的权威性、资源更新的滞后性等问题,恰恰体现于此,因为知识产权是一切资源共享的开端。故此,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推进,对于基础性的显性问题要加快解决。自觉维护知识产权,设立专门的宣传板块。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经济建设领域、文化服务领域、教育改革领域等,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作用。以图书馆的服务建设为例,就目前来看,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集成化,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数字化图书馆逐步普及。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有本质的不同,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传输。传统模式下,无论是馆藏查阅、还是浏览借阅,存在明显的时空局限。反之,在数字图书馆局域下,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即可享受到信息资源的体验式服务,大幅增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仵淮林.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面向用户的服务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夏秀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化制胜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