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流综合治理措施及主要经验

2018-01-30 20:01
治淮 2018年3期
关键词:防洪河流河道

胡 娜

一、临沂市河流综合治理情况

1.沂沭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

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是治淮十九项骨干工程之一。2005年,东调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主要包括刘家道口枢纽,分沂入沭扩大,新沭河治理,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等4个单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约16.9亿元。东调工程的建成运行,对减轻沂沭河中、下游洪水压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鲁南苏北地区的洪涝灾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沂沭河洪水就近东调入海。

2.临沂市滨河大道建设工程

2003年开始,在沂河、祊河临沂城区段按照国家防洪城市的设防要求,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条集防洪、交通、生态于一体的滨河大道,工程分四期建设,2009年完成工程建设,共建成两河四岸道路长度106km。截至目前,沿沂河、祊河两岸,北至跋山水库,南至苏鲁省界,共建设滨河大道330km,总投资约20亿元。

3.列入国家及省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008年以来,临沂市积极争取,科学规划,严密组织,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先后有21条河道的39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里治理规划,共规划治理长度305.25km,批复投资10.3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了32个河段的治理任务,治理河道长度276.25km,完成投资9.16亿元。

4.县区自行安排的河道治理工程

各县区根据自身实际,结合防洪及生态需求进行了综合治理,共投资32.6亿元,治理河道169km,主要包括河东区汤河治理、沂南县东汶河治理、莒南县浔河和龙王河治理、费县温凉河治理、临沭县苍源河和牛腿沟治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七河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等。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抓前期工作,夯实建设基础

前期工作是搞好工程建设、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切实保证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加强前期工作组织,针对河流治理的特点,择优选择实力强、信誉高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对于治理项目集中的县区采用集中设计的方式。保证前期工作质量,监督指导勘测设计单位严格按规程规范,编制前期工作文件,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把好前期工作质量关。临沂市在山东省率先完成了列入国家及省规划内的河道治理项目。

2.抓建设管理,夯实建管责任

针对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的特点,积极创新建管模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河流治理结合工程实际,工程布置以尽量减少占地、节省投资为原则,治理内容上重点实施河道堤防填筑、险工段护砌工程。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跟踪审计制,切实把好施工队伍、施工标准和验收各个关口,把质量监督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按照“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监控和施工单位保证”的原则,各参建方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了质量管理人员,确保把工程打造成优良工程和民心工程。

3.抓安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河流治理资金投入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落实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健全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和政府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施工图审核,把好材料进口关,强化施工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度汛方案和低温、雨季等恶劣条件下施工方案,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抓资金管理,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按时完成市级配套,督促县区及时足额完成县级配套,确保治理项目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合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如2015年祊河雨洪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投资多元化,4家公司共注资11600万元。同时,加强资金监管,杜绝挤占、挪用、截留建设资金的现象。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防洪主体工程建设,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地方建设资金,当年资金要当年落实,满足年度建设任务的资金需求。

5.抓建后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研究建立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工程建设完工后,为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从明晰工程产权入手,及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沂南县为加强河道工程的管理,成立了河道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河道工程及附属橡胶坝等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该办事机构成立以来,及时参与各项工程的竣工验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搞好工程确权划界,搞好工程管理范围内的绿化美化,按时组织工程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工程安全隐患,日常河道管理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河道工程安全正常运行。

三、主要经验

1.坚持顶层设计,落实规划引领

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建设、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河流治理综合效益。要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在规划时既考虑左右岸、上下游,又考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等各个方面。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河流防洪、行洪能力。确保河势顺畅、河岸稳固,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和人水和谐的目标,使经过治理的河段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功能,美化人居环境,满足沿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充分发挥治理的综合效益。费县科学谋划,将祊河治理纳入全县水利发展总体规划,以“一张水系图、一本任务书、一个时间表、一份报告书”的工作模式,以祊河主干河道为基础,以提高祊河生态能力为目标,稳步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建设,逐级建设河道拦蓄工程,实施水资源再利用工程,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走出一条拦蓄、再利用的良性发展道路。

2.坚持生态优先,维护河流健康

高度重视河流治理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治理模式,维护河流生命健康。尽可能保持河流自然形态,在确定治理方式时,既要考虑堤防、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也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考虑留足滩地蓄洪滞洪,给河流以空间。特别要防止在河流治理中随意侵占河道和裁弯取直,破坏河道自然形态和河道功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创新治理模式,避免简单采取硬化、渠化等传统措施,多采用天然材料和先进生态复合材料,保持河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堤防和河道的设计断面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特性,注重与周边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营造亲水环境。

3.统筹发展要求,确定治理重点

河道治理要区分轻重缓急,有序加以推进。从本地区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重要河流、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对保护区内村镇密集、人口较多的河流河段优先治理、加快建设。提高治理整体效益,搞好项目的统筹衔接,在加强对重点河段进行治理的同时,又要兼顾治理项目的衔接,确保治理的工程能够连片发挥作用,提高河道整体防洪能力。对近几年水毁严重、国家安排修复投资的河流河段,结合受灾程度及防洪效益等,综合考虑,确定了20个河段纳入了灾后重建,使治理河段尽快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满足保护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要求。

4.坚持统筹兼顾,进行系统治理

一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和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在河道上建设拦河闸坝,既为生活、生产、生态提供水源,又美化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平邑县在对浚河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在浚河上建设了三座拦河闸,拦蓄水量300多万m3,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使浚河常年碧波荡漾,一河清水两岸碧波的浚河又重现在人们面前,彻底告别了夏天污水横流、冬天河枯断流的历史。二是和水环境治理相结合。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城镇周边村庄、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处置体系,确保农村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处置。三要和水系连通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在中小河流治理中要积极推进河湖水系连通,通过清淤疏浚和疏通填堵河段,促进水体流动,改善区域水动力条件,增加河湖调蓄能力,提高区域整体防洪能力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5.发挥综合效益,科学选定方案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分布广、类型多,不仅关系防洪安全,而且还涉及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必须科学制定治理方案,确保发挥综合效益。一要充分考虑河流特性。蒙阴等县的山丘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要加强护岸建设,尽量减少新建堤防,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平原河网地区要加强河道的清淤疏浚,畅通水系,保护湿地。二要统筹兼顾河流功能。穿越城镇区域的河流治理项目,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市政园林等各类资金,打造亲水走廊,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成为城镇环境的新亮点、休闲娱乐的新去处。莒南县鸡龙河治理工程就是河道治理和景观治理相结合,既满足了河道防洪等要求,又建成了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防洪河流河道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