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系符号”教学的一点收获

2018-01-30 22:13陈素美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关系符号的教学,使学生及早地认识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形成数感和符号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关系符号;教学

一、 借助直观,讲清概念

在认识简单的关系符号“>”“<”“=”时,出现了相等、不等、增加、减少、比多、比少等基本概念,这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学时,我们借助直观演示,使他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1. 直观演示

从认数开始的第一课,我用实物和图片演示,让学生观察挂图,引导他们数小兔有几只?(有4只)小鹿有几只?(有5只)看一看小鹿和小兔哪一种多?哪一种少?引出“多少”、“谁多”、“谁少”、“多些”、“少些”等概念。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左边有2只熊猫,右边也有2只熊猫,边数数,边在图的下面写数,然后提问学生“左边的熊猫数和右边的熊猫数哪一边多,哪一边少”?有的学生回答两边的熊猫一样多,有的学生回答两边的熊猫同样多,还有的同学回答左边和右边的熊猫相等。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当两边数是“一样多”时,我们就用等号来表示,出现“=”,把2和2用“=”连接起来成2=2,使学生理解等号的意义,并指导学生读写“=”。接着,教师又挂出两幅图片,一幅上画着两只猴子,挂在左边,另一幅上画着一只猴子,挂在右边,指导学生观察边数边写数,这时教师提问左边和右边相比哪一幅图片上猴子多,哪一幅图片上猴子少?有的同学回答左边图上比右边图上的猴子多。有的学生回答右边图上比左边图上的猴子少。这时教师向学生说明2比1多,就用大于号表示。引出大于号“>”,并把2和1用大于号连接起来2>1,指导学生读写“>”号。变换兩幅图的位置可进行小于号的教学。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告诉儿童“>”或“<”都叫不等号,不等号开口的一头是对着比较大的数,开口在前的念作大于,开口在后的念作小于,并通过让学生在两个数中间填写关系符号,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关系符号的意义理解。

2. 联系实际

在用简单的关系符号判断数与式的大小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边做边想。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上5个方块,第二排摆4个方块,用大于号连接表示,5>4。然后,第一排摆4个方块,第二排摆5个方块,用小于号连接表示4<5。还可以第一排先摆5个三角形,接着再摆2个三角形。笫二排6个三角形,让学生在5+2□6式题的方框填上关系符号,说明5+2>6。又如让学生画线段比较长短,或者让学生画图,先画图填式,再看式看图,让学生根据式与数的关系画图然后比较多少,检查自己填写的“关系符号”是否正确。另外,还可以采取做数学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用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想一想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尽可能地使儿童动手动脑,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 逐步渗透,循序渐进

1. 判别数与数的大小

在教认数3时,让学生用关系符号把两个数连接起来表示3=3,3>2,2<3,3>1,1<3;在教认数字4时,就出现了4□4填关系符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每一个自然数添上1就得到一个紧跟它后面的数,弄清数列中每一个数与前后各数的关系。在指导学生填写关系符号时,先计算3+1和4-1的试题,然后再区别两个数的大小。这样通过区别数与数的大小,使认数,计数与判别数的大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 判别数与式的大小

如认数6时,让学生在方框中填写得数和关系符号。如,5+1=□,6-□=5;6□5,5□6。在教认数7后,让学生填写算式中数字和运算符号,如:6□2=4,5□□=4等。把判别数与式的大小与掌握数量关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运算符号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3. 判别式与式的大小

在学生掌握数与式的判别方法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巩固,然后再进行式与式的比较。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计算两个算式的得数,再判断两个数大小,把关系符号填写方框里。如3+5□10-4。先让学生计算方框左边的算式的得数3+5=8,再让学生计算出方框右边的得数10-4=6,然后再判定两个数的大小8>6。另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寻找规律,不用计算,直接判断数的大小,如判断3=3,3+1>3,3+2>3,3+3>3。4□4,4+1□4,4+2□4,4+3□4等。

三、 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运用关系符号判别数与数、数与式的练习过程,有时要求学生填写关系符号,有时要求学生填写数字,有时在一个题中既要求学生填运算符号,又要填数字。如:10□□=9,9□□=8,有时等号出现在算式的后面,有时等号出现在算式的前面如:9=6+□,8=6+□,有时有意将不等式左边与右边对调:2+4<3+6,3+6>2+4,让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关系符号的变化等。形式活泼多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在10以内和20以内的认数和计算中实行加减对数后,揭示了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加减互逆关系,熟练地运用三个相关联的数组成四个不同的算式。

如:10、4、6。4+6=10;6+4=10,10-4=6,10-6=4。同时还让学生根据2、7、9,列出:

□+□=□,□+□=□;□-□=□,□-□=□。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算式中的方框改x列出方程式,如:6+□=8改成6-x=8;□+2=6改成x+2=6。再把算式6+x=8,转化为x=8-6,x+2=6转化□+□=□在判断数与式的大小时,还出现5-3<□,□<5+4,7+7<□等练习。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填上数,能使不等式成立就行了,如在□<5+4这个题的数时,有的学生说可以填上0,有的学生说可以填上8,还有的学生讲可以填1……教师提问:能不能填9?学生回答不行。这就验证了不等式的解是在同一数值范围的思想,这实际上就是进行不等式的初步训练,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发艳.小学数学符号教学漫谈[J].未来英才,2016,(7).

[2]潘海荣.小学数学符号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

[3]段丽霞.浅谈小学数学符号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

作者简介:

陈素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斋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