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

2018-01-30 22:29徐晓恬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语文教学小学

摘 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二者密切相关,天然联系在一起。应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生活启发教育、教育引导生活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起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堂也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在此,笔者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谈一谈自己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与做法。

一、 生活启发教育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陶行知强烈批判以书本、文字为中心的教育,认为它们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不能将其当成教育本身。语文教学中,有的内容抽象,有的意境朦胧,有的文章难懂,此时就应借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生活服务于语文。

1. 借用生活体会,生发语文想象

在教授《泉城》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济南,对济南泉水的认识也只局限于书本上的三幅插图,因此,要想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共鸣,就要善于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堂之初,我出示了“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等优美的四字词语让学生朗读,但学生的朗读效果却并不理想,只做到了读准字音。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我借用“晶莹剔透”这个词语,提问:“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学生有的说钻石,有的说水晶,有的说小露珠,答案无一不来自于生活所见。有了这样具体的生活体验,学生理解“晶莹剔透”这个词语就不难了,想象着这些东西的样子,自然能将词意和美感读出来。

2. 借用生活现象,沟通语文情景

在教授《雾凇》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南方,很少见到雪,更别提树挂了。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来体验。

首先让学生知道,吉林冬夜的室外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学生一时难以有直观确切的感受,此时给出我们当地冬天最冷时的气温,以此作比较。接着告诉学生,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丰满水库里的水流出时温度在4摄氏度,两者相差30多度,这样的水就像“温水”一样。说到这里,一部分学生已经能明白为什么会产生雾气了,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提问:“冬天时,你还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过雾气?”有的学生说妈妈刚做好的菜端出厨房时会有雾气,有的同学说嘴中呼出的气会变成雾气……这时教师引导,丰满水库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低温中的市区,就会产生大片大片的雾气,这些雾气遇冷,会附着在枝头,慢慢就形成了雾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中,一下子就被解决了。可见生活对于教育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二、 教育引导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他要求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更要教会学生做人。陶行知认为,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服务,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指导青年人为实现理想生活而奋斗。在课堂上,有很多教育资源值得我们延伸到生活中,让它们改变学生的生活。

1. 借用课文反差,思考生活规律

儿童心理学认为学生除了对新奇的、初次接触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与以往认知有反差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利用这样的反差、矛盾和对比,就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情绪与想象,从而让学生思考生活、领悟生活、适应生活。

在教授《狼和鹿》这篇课文时,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乖巧可爱的鹿成了“祸首”、凶狠残忍的狼成了“功臣”,这撼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感受森林前后的变化、鹿数量的变化、鹿群生活状态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学生自然会产生感悟——狼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样的感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远不止自己以为的那么简单。借助这样一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不能凭直觉一概而论,而是要加以思考、分析,从而学会解决生活问题,领悟生活、适应生活。

2. 借用语文体验,升华生活价值

语文教育的任务除了教会学生生活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更好的人。在教授《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学生的课堂反馈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母亲力大无穷?原来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带着两个孩子,又挑着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路崎岖难走,泥泞湿滑,母亲拉紧孩子的手,一步一步咬牙坚持;夏日炎炎,母亲的衣衫经常湿透;寒冬腊月,母亲迎着风雪,一脚深一脚浅,还要护住身边的孩子。“母亲好像真的力大无穷,是这样吗?”说到这里,我停顿了,课堂安静了下来,学生不禁暗自思考起来。这时我再次重复提问,学生齐齐否认,我给力大无穷加上了双引号,“是什么让母亲变得力大无穷的?”学生的回答温暖而感人……原来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可以承受,课堂又一次安静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尾声处在我朗读的过程中,我看到学生悄悄地摘下眼镜,用双手抹了抹眼睛,又悄悄地把眼镜戴上,母亲眼角留下来的两行泪水不仅让作者看见了,更让我们课堂上的所有同学看见了。在不久之后的母亲节,学生纷纷主动写了一封给母亲的信,令不少妈妈潸然泪下。这就是教育对生活的改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升华了学生的生活。

生活启发了我们的教育,教育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融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牢记“生活中的教育,教育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楊春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3]许咏.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5.

作者简介:

徐晓恬,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语文教学小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