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中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优化

2018-01-30 00:54洪文艳��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微课

洪文艳��

摘要:语文技能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是人们赖以交流与社会生存的基础。中技语文教学的对象特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故而,更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应用微课作为教学补充是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有效性为出发点,对微课在中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结合有效性的根本目标提出一定的优化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后续的实际教学改革提供必要基础。

关键词:微课;中技;语文教学;有效性;应用

一、 引言

所谓的微课主要是指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为载体,以宣传、讲解某一个概念、理论或事件为目的的知识讲授形式。从其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微课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自媒体内容创新体系而诞生的。此种属性导致微课具有传播广、效率高等特征,同时由于其所需要的观看与学习时间较短,记忆形成注意力响应等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优化的过程中,此种模式显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近年来,针对该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具体方向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微课特征与传播特性进行研究。该类研究不局限于某个学科,而是以微课为总体对象,在充分地梳理了特征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应用奠定基础;二是针对具体的应用与相关教学体系建设进行的研究。该研究体系以不同学科为背景,探究微课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应用,并给出具体的执行细则;三是针对微课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该类研究以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为对象,分析微课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优化。

二、 微课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由于微课的基本特征,其产生与传播主要依赖于传统可视媒体及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故而,形成了微课资源较为多样及负责的现状。要想对微课加以有效的利用,必须对其分类原则进行系统性研究。从现有的研究经验中来看,分类方式主要按照微课传播形式、微课内容形式以及微课内容属性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如以传播形式方面主要分为传统媒体(含学校)与新媒体;在微课内容形式方面主要分为视频、音频、图文等;在传播内容形式方面则主要分为概念性、行为性、讨论性、事件性、理论性、专题性等多种模式。其中,按照内容属性的划分对于微课的检索与应用最为有效。除此之外,针对微课的分类还有按照其学科类别以及收费情况等分类方式。

从微课的传播以及应用现状中来看,其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内容覆盖广:主要表现为内容提供者人数众多,知识提供的专业细分较为清晰且来源广泛。根据优酷视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优酷视频一家平台中包括《一分钟知识》在内的专业微课提供账号超过1400家,累积发布视频总量129万部。涵盖了文史哲、自然科学、工程、数学等49大类,137个二级学科。其中以文史哲所占比例最高。

第二,传播效率高:在微课获取的过程中,用户仅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或专业视频网站检索便可以获取绝大部分微课资源,除部分收费视频之外,人们可以免费的进行观看与下载。同样以优酷为例,其排位前十的微课资源累积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除此之外,其总体观看完整度接近80%,无疑彰显了微课的传播效率。

第三,形式吸引强:微课的构建形式主要以视频及图文为主,这不仅提高了知識的直观性,更是通过语言等形式提高了其娱乐性,最终表现为较高的吸引力。不得不提的是微课作者或提供商往往是通过流量的方式进行获利,进而具有普遍的提升吸引力的动力。

三、 微课在中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述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在教学体系改革与相关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如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以研习教学目标与大纲为前提,形成有效的微课资源规划。微课能够利用较短的时间理清一定的概念与理论,但是微课之间的内容缺乏连续性与体系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针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将之有效地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环境中来。故而在研习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了解哪些内容能够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并在教学环境中予以实现。此种模式能够进一步保障微课应用的效能,并在整体性建设过程中予以补充。

第二,重新规划课堂内容与教学方法。中技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微课资源仅能够作为其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故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微课内容的引入重新对课堂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规划。一方面,中技语文课堂需要完成信息化建设,为微课的引入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中技语文课堂内容的构建要紧密围绕相关的微课内容来进行,包括课堂之前的预习、课堂过程中的引课、具体教学内容的使用以及后续的考核等方式均需要围绕微课开设与使用情况形成统一的整体。

第三,建立与之配套的考核体系。考核过程是对已经学习内容的重要巩固过程。微课虽然能够重复观看,但是在视频下载等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故而,教师需要在授课完成后给出必要的文字内容来供学生进行复习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在考核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形成与微课的对应。一是形成对内容的对应,考核过程可以适当包含微课内容的相关知识作为拓展;二是形成有效的考核方式,综合应用电子技术手段来满足微课教学考核的有效目标;三是考核的指标设定过程中除了基础考核之外,还应该涉及在微课教学中存在的日常表现、学习讨论现状等内容,进而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

从上述准备、课堂以及考核等三个方面对具体的应用情况与有效措施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后续教学改革的实际开展奠定基础。

四、 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性优化

从现有的改革措施与应用现状中,我们发现微课在中技教学过程中依旧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其有效性。而从有效性的角度对相关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具体如下:endprint

第一,针对课堂内容转换的问题:微课仅仅是中技语文课堂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配合教学内容来进行切换。如当古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时,选择适当的历史或者语文类别的微课作为教学材料,将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堂切换到微课系统中去。而当背景资料学习完毕后,则需要根据教学安排切换到其他教学方式与内容中来。在此过程中,极易由于软硬件设备等问题而造成时间的浪费。为了有效地避免该问题,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学校或教师提供专职团队(学生兼职亦可),保障软硬件的运行效果,并做好微课资源的下载。

第二,针对课堂纪律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微课体系较为灵活,其中所应用的语言、动画、音频等资源也更为丰富。结合中技学校的学生特点,极易产生学生的共鸣。此种现象与特征是形成微课有效性的根本来源之一。然而,过于灵活的微课体系容易产生课堂纪律涣散,学生在内容切换过程中表现不佳等根本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为微课体系有着更高的了解,同时需要其对于课堂把控的能力要求更高。从实际策略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教师需要使得学生明确微课的意义,并在反复练习与强调的过程中形成更高的遵从。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微课资源的筛选与应用中充分的对该问题进行考量,尽可能提供更具有课堂效果的微课内容。

第三,针对课后复习及自学内容考核的问题:微课体系与传统教材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此种差距势必会形成对后续复习及考核的掣肘。究其实际问题而言,一方面针对微课的考核体系往往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微课内容的正确性还有待评估。基于上述的问题,教师在实际的应用与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从如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形成评价機制,对其内容正确性等问题进行评价后予以应用;二是在备课与微课内容准备的过程中充分对后续的复习及考核进行有效考量,避免教学与考核的脱离;三是形成创新的考核模式,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时间替代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并将微课学习内容纳入到该考核体系中去,进而形成综合考评机制。

五、 总结

微课的应用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中技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样不例外。为避免由于课堂纪律及体系不配套等问题而降低效能。本文在系统总结微课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应用方式及有效性问题与提高策略加以分析,旨在为实际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指导。

参考文献:

[1]彭媚.浅论运用微课提高中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6):74-75.

[2]王来印.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陆丽娜,焦兵新.高职语文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制作方法[J].船舶职业教育,2017,(01):46-49.

[4]周新悦.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投入情况的微课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洪文艳,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有效性微课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