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

2018-01-30 10:01冯传蕾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院校教学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通过改进教材内容、更新教学设施、改变教学方法的途径,来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院校;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日常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中,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开设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一、 改进教材内容

1.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普遍是本科教材的改版,没有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教材内容没有更新,仍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Office2003等内容。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这一目标,结合自身院校的办学特色,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打造教学团队,开发出适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组,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和相关操作进行讲解和演示,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2. 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相关知识点纳入教学之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知识点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库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时要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相关知识点纳入到教材体系中去。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关率,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二、 更新教学设施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房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标准,硬件设备陈旧,经常出现故障,并且计算机系统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需求,从而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效果。另外,一些学校的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计算机不够使用的现象,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上机率,实践操作效果大打折扣。

學校应尽最大努力改善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硬件设备,保证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相关的操作和训练,从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另外,学校应及时更新计算机系统,紧跟时代潮流,使学生学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三、 改变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一些高职院校实现了注册入学,导致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基础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许多教师纷纷感慨课程难教、学生难管。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采用分级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在新生入学后,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班教学,各任课教师根据班级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每个教学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级教学。比如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讲解一些office高级功能的应用、上网下载资料、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计算机的维护以及信息交流的手段和方法等知识点。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详细讲解和演示操作,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同时,在课堂及课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练习和操作,便于学生消化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采用这种分级教学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2. 开展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项目化教学是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成不同的项目,师生根据专业特色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让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完成相关的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来学习新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方法,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学习,都围绕着“做”展开,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从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高质量、高效率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活动的策划、信息搜索、资料归档,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更能契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3. 采取移动学习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于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发生的学习情景,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紧跟科技信息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环境,积极开展有效的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这一移动学习软件建立自己的班课,学生通过邀请码加入到班课中去,教师有序高效管理班课、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同时,教师在课内课外都可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教师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让移动设备变成有效的学习工具。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信息时代下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教育场域中,高职院校应从教学资源、教材等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改进;每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任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究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创新设计与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0).

[2]徐峰.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作者简介:

冯传蕾,助教,陕西省西安市,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院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