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空间观念点点滴滴做起

2018-01-30 13:39陈杰文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小学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课堂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即从课堂上的点点滴滴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

上课老师播放优美的音乐,漂亮的校园,生动的解说,所有听课的教师和学生都被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了解了这所学校的情况,如:全校有128名教师,男生有900名,女生875名,全校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有3500多平方米等。上课教师也由校园中存在的这些数字导入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接着上课教师拿出一张纸,上面画着由1000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图形,老师指着大正方体图形问:“你能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吗?”所有的孩子跃跃欲试,有的小朋友在下面就伸着小手嚷了起来:“800”、“600”、“1000” ……上课老师叫了一个很文静的小女孩,她说:“我估计大约1000个。”老师问:“你是怎样估计的呢?”小女孩说:“我看它每个面大约有100个正方体,总共大概有1000吧。”一个男孩在下面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老师,我觉得没有那么多,我有不同意见!”老师笑着把男孩叫到前面,男孩指着图形认真地说:“我觉得没有1000个那么多,我估计只有300个。”老师问:“你为什么认为它只有300个呢?”男孩说:“因为它有3个面(男孩手中拿的是纸中画出的正方体,只能看到3个面),每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3个面就是300个小正方体,所以我估计这个大正方体是由3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听课的老师被男孩认真的样子逗乐了,有些老师就在后面小声议论起来。我和旁边的老师开玩笑:“好聪明的小男孩,3个面正好300个。”旁边的老师说:“看来孩子太小,还没在脑中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空间观念,我们上课的时候可不能用画的正方体让学生来数或估计,还是要找一个正方体实物教具,学生才好理解。”“我觉得如果每个学生有一个正方体的学具就更好了。”我由衷地说。

这时上课教师用电脑演示了大正方体的组成过程,首先一个一个的出示小正方体,10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教师说明10个1是10;然后教师一排一排地出示,共出示了10排,许多学生都抢着说:“我知道10个10是100。”老师说:“现在我们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数吗?”100、200、300、……、900、1000,学生越数越起劲,当数到1000时一个大正方体已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候一开始就猜对的小朋友都兴奋地叫起来:“噢!我猜对喽!我猜对喽!”

看着孩子兴奋的样子,我在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空间观念,对于我们来说看到立体图形就会立刻在脑中产生立体实物的表象。而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在一年级简单地认识了立体图形,但学生还没有在脑中建立比较完整的立体图形的表象,图形和实物在他们脑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全的关系,因此让他们看着画出的图形去想象立体实物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果在这堂课的开始教师先呈现正方体教具和学具,再辅助电脑动画的演示,学生一定会更好的理解十进制的关系,这节课一定会更精彩,当然也不会出现把1000个猜成300个的现象了。

数学课堂上的这一件“小事”,引发了我就在我们教学时能否用图形来代替正方体实物呢,老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反思。由此我想到以下几点。

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充斥整个课堂教学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能否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实物的演示

在我谈到的这堂课中,上课教师在学生观察正方体图形,并估计正方体个数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了十进制关系,使学生看到了它是怎样由10个10组成100,再有10个100组成1000,效果还是很好的。但试想,如果教师开始的时候用大正方体实物进行猜测和演示,然后再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这样由立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建立,可以更好地理解十进制关系,也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呢?

还有一次听一位一年级的老师讲“认识立体图形”一课,那位老师的课堂设计还是比较精彩的,但很多时候她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就把实物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或者用多媒体演示代替立体实物,却忽视了实物投影和多媒体的演示虽然放大了实物,却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空间观念是通过大量实物的积累建立的,而不是通过投影反射的画面,或者多媒体的演示能够代替的。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传统实物演示在教学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 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贯穿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非常注重,却忽视了其他知识或能力的渗透。比如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我们可能非常注重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地了解图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可是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时,理解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才是本节课的重点,空间观念的建立往往就被忽视了。对于高年级已经有了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来说,如果完全用图形代替立体实物也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空间观念,正处于空间观念的发展时期,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时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抛开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3-7.

作者簡介:陈杰文,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教育局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小学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