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示范教学”

2018-01-30 15:51李彩芬
考试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示范教学小学美术教学课堂

李彩芬

摘要: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知识、技巧的学习、掌握,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示范教学”正是符合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这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示范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尤其是多媒体的频繁运用,老师运用娴熟的画笔亲身示范绘画技法的情境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设计的电脑PPT演示……甚至有教师为了所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中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不敢示范。有些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靠着点点鼠标,动动嘴皮子,一节美术课就完成了。

示范教学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低年级还不明显。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写实期,他们已不满足于低幼化的表现,而是对绘画技能有明显的需求,但长期的示范缺失使学生的技能得不到锻炼,他们会因为眼高手低,而羞于动笔。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技能性特征。 “示范教学”正是符合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这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式。教师示范犹如引路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美术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教学示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更好地认识、理解造型艺术的表现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美术教学有效性;教师直观示范,可以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及提高学习效率。不过,在美术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示范都能起到传授、引领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正确的示范教学。

一、 示范教学要因材施教,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示范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示范教学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的差异。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并据此合理确定示范教学的内容,设计更多有效的互动环节,从而得以挖掘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激发对绘画的热情,真正在示范教学的美术课堂上得以实现“创造性教学”,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美丽的天空》,老师先让孩子们说说天空中有什么美丽的景或物,用粉笔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下来。有的画了小鸟,有的画了飞机,有的画了气球……虽然线条稚嫩,但由于部分孩子在黑板上做了领头羊,使得其他孩子有了跃跃欲试的劲头,一下子激发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在孩子们充分感受美丽天空带来的美感之后,教师随即进行示范,根据美丽的天空进行想象,用彩纸剪贴天空中的景物并进行拼摆,拼摆粘贴后再用彩笔进行添加,这样一幅完整的绘画拼贴画就完成了。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关注低年级孩子的个体差异,提醒他们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水平的不同,在绘画或拼贴时或简或繁地不同表达。因材施教式示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作用,特别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 示范教学要循序渐进,应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同年龄的学生理解事物能力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示范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时,教师的示范教学应充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示范教学方法。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让大家认识我》这课,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画没有概念,他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认识和表现方法去描绘想要表达的人物。于是老师先在黑板上用简单夸张的速写示范描绘自己的头像,请学生猜猜画的是谁?孩子们畅所欲言。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型、五官、发型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长相特征,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形象地表述,为后面的绘画作好了铺垫。绘画过程中老师还根据学生的现有绘画水平进行适当的完善,既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又能激发他们的成就感。遵循示范教学的循序渐进,用贴近孩童的自然示范法则去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保证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表达,使教师的示范充满意义。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做示范时,考虑到中高年级学生在绘画表现上已经可以用较为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客观对象。教师在示范教学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技术技能的讲解与分析,要求教师除了基础的构图与造型之外,可以适当穿插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变化等要素,引导学生注意取舍与提炼对比,渐渐增强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例如执教六年级《我的书包》,教师任意选择一个书包实物,观察结构,分析书包各部分组合的大小等。在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时线条的变化,运笔缓慢而稳重,线条的穿插与疏密。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写生的技巧、技能,懂得如何用线条的变化来处理书包的写生绘画。

三、 示范教学要授人以“渔”,应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示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美术欣赏的水平,但是,示范教学不可做得太“满”,必须要具备启发性特点,要授人以“渔”,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这就要求示范教学只能给予技法层面的指导,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与实践的空间,示范应偏重于启发、引导、借鉴,不宜做完整示范。如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船》,教师如果不示范画船,小朋友肯定不知道如何下笔,也不知道该怎样画,所以老师在黑板上简单地示范了船的基本外形,当学生理解船的基本构造,通过引导、启发,很容易进行大胆变化,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画出的船造型各异,千变万化。本课的示范教学,教师只示范了船的基本构造,把更多的创作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美术示范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就是示范教学的启发意义。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示范教学可以说是美术直观性最直接的体现,所以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示范”。而“示范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樣的,正确的示范教学是美术课堂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学示范,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较好地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起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示范教学小学美术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示范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