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2018-01-30 19:39何炳来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写景自然段景物

何炳来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现状,将本课从文本的解读,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内容课后的拓展这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文本的解读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一九三一年初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也是中学生欣赏、学习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典范。编者把本文安排到第三单元,其意图就是和第一篇课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领悟作家写景词语的精确运用,领会文本语言修辞对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二)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1.课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用精确形象的语言描摹景物是本文的写景特色。

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下来对济南的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明媚照射下的山,次写薄雪履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清澈透亮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自然。写景状物形神兼备,写景抒情相互交融。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贯穿于写景之中,情景交融,自然贴切,感情真挚,富于表现力。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较多,因此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探讨文本中所呈现的具体景物同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客观景物对主观情感抒发和宣泄所起的作用。第二课时将《济南的冬天》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感悟作者将自己的深情融入到写景中去。本说课教案只说第一课时。

在教学设计中,切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实际,选取以朗读为主,兼以字词句分析的教学手段。抓注“温情”是济南冬天的总特征这个词语,用这个词语统帅整节课的教学,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温情”这个词语展开,把言语的习得、语感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围绕“温情”这个重点词语,通过诵读领悟济南冬天的特点。

(2)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的安排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图书馆等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还可以阅读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前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学流程的基本线索:“引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反馈练习”

1.引入新课

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美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让学生整体感知本文的写景特点。

(2)深读课文。布置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并提出学习问题,教师、学生共同对话。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奇迹”、“怪事”、“宝地”三个词语相对应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反复朗读课文,指出“没有风声”、“响晴”、“温情”、“有山有水”、“慈善”这几个词语和短语哪一个最能体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请结合课文的写景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第一自然段中“奇跡”相对应的句子:“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怪事”相对应的句子:“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宝地”相对应的句子:“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通过与北京、伦敦、热带气候的对照,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用这三个词语分别概括了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有山有水”、“慈善”这几个词语和短语中,最能体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是“温晴”。“没有风声”、“响晴”、“有山有水”、“慈善”这些词语和短语虽然都概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但概括的只是济南冬天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而不是济南冬天的根本特点。所以,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的应该是“温晴”这两个字。这两个教学问题的设置,其主旨是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培养了学生思辨的能力。

(3)精读课文。仔细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设置相关学习问题,让学生感受运用修辞格对写景抒情的作用。第四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能说出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吗?说说“顶”、“镶”、“穿”、“卧”字的妙用。

参考: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句子,把山上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这个句子的“顶”字具备人的动作行为。又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段文字的“镶”、“穿”、“叫”、“羞”都具备人的动作和情态,把夕阳照射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少女,情态可掬。

“顶”、“镶”、“穿”、“卧”这些拟人化动词的妙用,其作用是以虚写实,动静结合,融情于景。这些动词的活用,不仅是借助修辞手段和画面来创造意境,更主要的是蕴含一种深沉的情感。

(4)复读课文。教师布置两道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关键词语或修辞的角度说一说。

三、教学内容课后的拓展

以《——的冬天》或以《——的秋天》(家乡的自然景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语句要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景自然段景物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美丽的秋天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