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支持的中职学校《物联网概论》课程设计探索

2018-01-30 00:15李国锋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微信

李国锋

摘要: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微信作为社交通讯平台的移动应用软件在大中学生中已经广泛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挖掘微信的教学价值,利用它为中职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支持,成为非常值得研究与思考的课题。本文对基于微信平台微课的教学内容、媒体资源、交互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以中职学校《物联网概论》课程为例对教学模式提出构想。

关键词:微信;课程设计;物联网概论

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的今天,微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随着翻转课堂与微课在国内掀起的研究与实践热潮,微课程在各学校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教学领域能不能发挥微信与微课程的联动,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的。本文主要从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媒体资源、交互形式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使微课程在微信平台上的顺利实施。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手机屏幕的尺寸一般是3.5~6.5寸,以前在电脑上使用的资源不能直接拿到手机平台使用,可以用一些软件改变文件界面的尺寸。要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心理与教学模式的变化,在小屏幕上呈现的教学内容能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降低学生的认知负担,能否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还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微型化设计。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就尽量微型化。把学习内容分割成实用短小的信息块,比如一小段文本、几张图、一个小动画、一个音视频片段的形式来呈现课程的内容。②精炼化设计。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制作成微课。围绕整个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使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一个小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吸收,做到小而精才能达到在微信上教学的目的。③有效性設计。设计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微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在微课程的设计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把学习者体验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体验,让微课程通过艺术表现力和情景感染力,能够持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媒体资源设计

微信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播要考虑到学生耗费流量进行阅读,可以通过微信APP即微信公众帐号把教学内容一次性制作并上传到公众平台。利用APP制作工具把图片、音乐、文案等制作出绚丽的效果。

(1)文本的设计。概念性的教学内容的传递离不开文字,在设计过程中文字要简洁。手机屏幕上的大段文字不利于阅读,文本的容量要不能太大,制作合理选择字体与色彩,制作的文本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2)图片的设计。图片的直观形象性的表现作用要得到发挥。将一些概念性或原理性的学习内容绘成图片,能更易于接受与记忆,增强传播的有效性。图片的设计中要注意格式的选取,JPG是首选的格式,图片的大小也不宜太大,分辨率在480*800~1136*640之间。

(3)动画设计。动画能够形象化地展示过程类的学习内容。它比图片与文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画一般在1~3分钟,适合在微信平台中上传与保存。动画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制作技术上的要求,所以微课的开发借助相关多媒体专业教师的帮助。

(4)视频设计。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由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为5~8分钟,所以对每段教学视频时间的设计应与之不差上下,切勿过长过繁。不要全部上传或下载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以链接的形式呈现,既可节省流量,又能保持移动设备系统的运行速度。

三、交互形式设计

微信的即时交互功能强大,为生生或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微信平台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交流方式,可以单个或多方通信,而在微信平台上,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分成不同小组,建立微信群,群里可加入100人,每个人在群里各抒己见,整个学习研讨过程中的对话、观点都会保存下来,课程结束后可以查看历史聊天记录,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微信还具有实时对讲机的功能,可以同时和多人进行语音对讲,这与在微信群里直接语音聊天不同,对讲机里的聊天是实时的。

微信朋友固的评论也是交互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学生可以分享微课程到朋友圈,或根据朋友圈中其他人发布的课程链接,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评论与交流,具有人际交流的临场感和时效性。

四、中职学校《物联网概论》课程设计应用示例

选取《物联网概论》课程“RFID技术”中的一个概念性内容——“RFID概念及分类”进行实际应用。

(1)对“RFID概念及分类”进行微课程设计并制成微课程视频。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发布已经制作好的微课程或分享微课视频的网页链接,创建微群讨论组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浏览学生互动记录的同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盲点区做针对性准备。

(2)将微课程应用于微信平台,学生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进行教学微课程的学习时,完全处在一个自由的状态,可以根据老师发布的问题自定学习步调。点击微课程进行学习后,及时参与群组讨论,自由分享搜集来的学习资源,把得出的结论或者发现的疑问回馈给老师。在此过程中,教师管理和控制讨论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辅导,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化和内化。

(3)师生通过微信群交流互动、评价反馈。教师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问题在讨论组里给予解释;部分同学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发帖或发私信的方式一对一地讲解,也可组间讨论形成反馈评价,从而内化、巩固学习内容。经过以上流程,这节“RFID概念及分类”的微课程就完成设计和应用。之后,接收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如此循环。

借助国家推动信息化教学的趋势以及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以后教育工作者对微信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微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微信
微信
微信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微信
微信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