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本科教学课程改革
——以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改革为例

2018-01-31 07:39陈运普陈晓璇
关键词:三峡理论课互联网+

陈运普, 张 莉, 陈晓璇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互联网+”自概念的诞生到现在与各行业之间的深度交融,已成为各传统行业创新升级的新平台、新思维,高等教育在“互联网+”中延伸创新的新态势不容忽视。三峡大学在应对“互联网+”课程教学改革挑战和抓住机遇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建立了“三大”思政网络课堂、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网站,成立了文科实验室——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开辟“天问”讲坛,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网络延伸,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向课后延伸,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阵地,又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空。

一、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改革具体做法

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方式,保证青年大学生顺利地成长成人成才,为大学生更好地提供精彩丰满的思政课堂,三峡大学按照“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等相关要求,积极探索“互联网+”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1.延伸课堂教学:成立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及网站

三峡大学“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是三峡大学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的基础上,于2004年创立的三峡大学特色德育实验室。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以“矫正道德行为,缓解心灵冲突,优化人生目标,塑造健康人生”为宗旨,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大学阶段规划、人际关系矛盾疏导、心态与情绪调节、面对挫折与逆境的态度、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大学校园道德风气的倾向等,致力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养成和人生发展倾向的跟踪关怀与观念指导,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阵地,进而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合理延伸,是一种具有极高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值班形式接待来访学生,来访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向值班教师提出问题,值班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来访学生积极理解和正确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困境和与人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将学生课内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自己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积极正确地看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为适应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自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QQ等,逐步开设了网页和微信工作号。网络沟通的优点在于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值班教师和学生,从空间和时间上均不受限制。工作室网页上设有留言板,学生可以随时就自身问题进行留言,看到留言的值班教师均可回复作答。这种形式也最大程度地运用了教师资源。与此同时,网络沟通还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解除学生对教师天然的畏惧心理,帮助他们从内心接受工作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2.拓展课堂教学:设立“天问”讲坛

“天问”讲坛于2011年5月成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以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讲人,以大学生为言说对象,集思想性、人文性、现实性、前沿性于一体,旨在引领大学文化,推动大学良好人文氛围的养成,使讲坛、师生和学校共赢。几年来“天问”讲坛已成为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特色项目。

“天问”讲坛选题秉持贴近大学生生活,符合大学生兴趣的标准,以“历史与人生”、“心灵与人生”、“大学与人生”、“中西传统文化”、“中外热点问题”等系列讲座形式呈现。邀请的主讲教师均为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知名专家和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教师的理论素养、人格魅力、讲学能力是讲坛持续受欢迎的质量保证。

“天问”讲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拓展,打通了课堂教学与课后衔接的教学通道,通过讲坛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一场场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春风化雨融入趣味性讲座之中,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魅力,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它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新尝试。

3.创新课堂教学:开辟“三大思政”网络课堂

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需要,结合三峡大学实际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简称“三大思政”),现已建成并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三大思政”以四门主干课程和《形势与政策》为主,每门课以课程章节为基本教学单元设计延伸内容,包括视频资料、可读性强的文档材料等,聚焦章节中的知识点。老师设计网络作业、建立题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互动,学生实时在线提问,教师即时解答。答题或答疑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是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按课程设计延伸内容并进行管理,每门课分章进阶学习,在电脑、智能手机和WIFI环境中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视频和做题,网络系统负责监测和记录学生听课进度。网络教学改变了课程管理的传统模式,突出了教学的互动性与有效性。

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室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课程、讲坛、网络等,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延伸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凡益之道,与时皆行。改革创新的新形式关注了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及关注点的变化,以网络平台的话语体系引导在校学生加强对理论的深化认识,培养和引导他们调动自身有益因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一过程的实施主体依然是教师,这就为延伸教学内容的方向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证。

1.构建“课堂教学+延伸教学”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第一,科学设计了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延伸教学环节。学院分别在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及网站、“天问”讲坛、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三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延伸教学环节。适应互联网信息社会中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大量信息冲击和洗礼的思想诉求,精心整合网络资源中大量的图片、声音和文字,以其传播迅速且高效的特点,传承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的优势。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延伸教学环节将教学时空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教学内容由单一教科书向更广泛、更综合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延伸,教学过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向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社会实践延伸,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第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努力探索如何将课堂显性教育与课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将课堂灌输与课后渗透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形式跨越书本的局限和框架,内容包罗万象,与校园文化相衔接,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

第三,创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进行。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体验相结合,在全天候、多渠道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巨大收获,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延伸课堂,优化内容,创新方法,多样考核”的原则进行探索和实践。

第一,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优化延伸教学课程结构。根据由总到分的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增设《幸福心理学》与《大学生社交礼仪》等选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增设《胡适的人生与风范》等选修课。

第二,紧密结合大学生需求,优化延伸教学内容。《大学生社交礼仪》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个人形象礼仪、交往礼仪、职场礼仪等常见礼仪。《幸福心理学》对幸福基本理论进行讲授,让大学生了解心理调适的主要途径、情绪与幸福、恋爱与幸福等内容。

第三,以素质培养为本位创新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以问题逻辑的方式,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教学单元的问题逻辑体系,学生按教学单元自主网上学习并回答问题。

3.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第一,按照教学实际选取考核评价指标。根据延伸教学实际,增加课堂演讲、讨论互动、情景参与、视频观看心得、案例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评价指标。

第二,增加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根据网络互动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范围、学习进度的参数,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第三,考试评价多元化。学生总评成绩由考勤成绩、网络学习时长及在线考试成绩、调查报告及试卷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实现了在线考试和纸质考试、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相统一的考试评价方式。

第四,巩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理论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点。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切实发挥成效,就必须在课后以至更长时期内不断强化课堂理论教学效果。

通过延伸课堂——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教师既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内心活动,又能迅速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更能使理论知识生活化。正如学生在留言中所说:“原本觉得思修课的内容太理论,在生活中没有用处。来了工作室和老师交谈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局限太狭隘。我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了升华,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辩证地看待了。”在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教育,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个人的体会加上教师的强化,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强化了教学效果,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三、完善三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改革,远没有完成,需要根据社会形势发展、技术创新进展及教学改革现状不断地丰富、更新和完善。

1.网络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课堂教学+延伸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引起师生们广泛关注的同时,在运行过程和实践中也遇到纷繁复杂的现实具体问题。

一是网上资源开发与更新的速度和力度相对滞后,无法紧跟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对于一年一个样快速成长变化的学生来说,更新频率稍显滞后。由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开发和建成后也显现出相对稳定性。我们提供的网上资源,不只是相对滞后的问题,也存在着不能满足的问题。这个问题迫切而紧急,需要正视和面对。

二是后续管理难度持续加大。“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后续工作如何保持持续有效的开展,谁来负责管理、谁来负责维护、运行成本怎样解决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随着时间的累积问题越多,解决难度就越大。

三是“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上的统一性和操作上的差异性。“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上存在着可以统一网络平台,使用同一网络资源,但在推广和具体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不能统一进行。这不仅加大了“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改革尤其是开发、更新及管理成本。

四是网络上的师生互动与师生之间面对面直接互动的差异。网络平台能够实现的师生互动还具有很多局限性。网络互动是虚拟的,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在网络上与教师互动时,所问问题并不是自己真正关注的问题,即使是自己关注的问题又有可能发问时语焉不详,词不达意,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与此同时,学生网上的问题是海量的,涉及方方面面,而教师在回复方面既存在着精力不够,也存在着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还有如何确认学生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妥善的解决,以避免遗留问题给学生带来二次困扰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具体解决。

2.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是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时效性,在“精”、“准”、“理”上下功夫。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作为学科具有科学性,在制作网络资源时应选择基本原理、具有规律性和确定性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这样既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又在后期管理中成本较小。

二是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在管理上下功夫。既然“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又通过课题论证、招投标、申请研究开发经费等一系列努力建设起来了,就应该让它在教学科研上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后续的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工作就应该跟上。建立之后,便要成为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部分,受到学校的检查与管理。因而任务庞大的网络教学系统不能仅仅成为几个研发者或爱好者的“良心活”,这既不符合“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更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是强化高校之间“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交流,在“借鉴”和“推广”上下功夫。由于学校的差异,学生在接纳、认知上的差异,决定了“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校学生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出发建设和开发网络教学、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某种程度上的同理性、同质性和开放性。这种属性又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分享、借鉴共享的可能性、必要性,因此,通过定期的交流、沟通与研讨,达到相互借鉴,分享、共享教学改革成果,提高三峡大学“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针对性。

四是在创新互动模式上下功夫。“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之所以可行,正是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90后和00后大学生已经非常适应各种新媒体交流系统,并且对这些新媒体交流形式表现出了更大的喜爱度和倾向性,已深深影响着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互联网方面要求将会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具体的工作模式。三峡大学完善“课堂教学+延伸教学”教学改革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回访工作机制,巩固“课堂教学+延伸教学”教学改革成果。否则淘汰的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互联网,而是没有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大学生社会性需要的人们。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研究“互联网+”,研究青年大学生,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与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三峡理论课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无花果香溢三峡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