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女性教师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8-01-31 16:35白一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幸福感高职院校

摘 要 目的:了解女性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状况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综合幸福感问卷》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女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幸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低成就感维度对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女性高职教师处于中度倦怠水平,幸福感水平尚可,但还未到达全国平均水平;职业倦怠能解释幸福感的24.1%变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倦怠 幸福感 女性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那么,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民教师就是习总书记看重的教师中坚力量,作为生力军的女性高职教师,想要成为学生的优质引路人,其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状态。本研究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当前工作满意度现状特征,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女性教师,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回收率达92.8%。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幸福感调查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包括9个维度。职业倦怠调查采用Maslach(1982)编著并由台湾学者修订了的《职业倦怠问卷》,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全校八个院(部)、部分职能部门及附属单位,基本能够反映学校女性教师的各项情况。

按院部分,公共课部23人,老干处3人,成教院4人,附属医院39人,外事学院21人,后勤3人,图书馆19人,思政部15人,人文22人,生物12人,建筑工程10人,医学院39人,汽车8人。按年龄区分,25 岁以下 10 人 (4.3%),25~35 岁 77 人 (33.2%),35~45 岁79人 (34.1%),45岁以上65人(28%);按婚姻状况区分,其中已婚192人(82.80%),未婚24人(10.3%),离异13人(5.6%),无丧偶;按工作年限区分,其中工作 5 年以下的39人(16.8%), 5~10 年的38人(16.4%), 10~15年的56人(24.1%),15~20年的26人(11.2),20年以上60人(25.9%);按学历分,专科19人(8.2%),本科146人(62.9%),硕士66人(28.4%),无博士。

2.2高职院校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本校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的均值为3.3,超过倦怠标准2分,且三项因子均分都超过2分。达到中度倦怠水平的人数占70.7%,倦怠情况严重的人数有48人,所占比例为20.7%。在三个因子上,阳性项目发生率都较高,尤其是情绪衰竭,在≥3分的发生率上达到30.2%。公共课部(43.5%)、成教院(50%)、医学院(30.8%)教师倦怠率最高的三个学院。

2.3高职院校女性教师幸福感现状

本校女性教师幸福感的均值为4.76(总指数为7.00),均值处于偏上水平,说明本校女性教师幸福感总体状况是较好的。但是和全国常模(5.36)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显著,说明本校女性教师在全国教师幸福感水平上还是有所差距的(P=0.000)。其他人口学指标上,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

2.4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不同维度间的关系

由表1可知,教师幸福感均值与职业倦怠均值以及其3个维度都是呈显著的负相关。

以幸福感为因变量,以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在对幸福感的回归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最终进入方程。职业倦怠对教师幸福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能够解释24.1%的幸福感变化。

3结果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高职女性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较明显,特别体现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公共课部、成教院、医学院这三个院系的女性教师的严重倦怠率更高一些。这可能由于这些院系中学生数量众多,且女性教师所占比重原本就大,大部分工作任务落在女性教师肩头,她们体验到更大的工作压力。

第二,高职女性教师的幸福感总体得分情况较好,但距离全国常模水平还有一定差异,说明我校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有待提高。

第三,女性教师职业倦怠与幸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且在幸福感动的回归方程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进入方程,说明女性高职教师对与学生的相处关系及对自身工作的评价与成就体验对幸福感有一定的解释力度。高职女性教师若能和學生融洽亲密愉悦的相处,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与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她们的幸福感。

由此我们看到,随着全国高职院校不断发展深化,中流砥柱的女性高职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走向社会的引路人。如果教师们能从工作环境中获得更强的幸福感,降低、延缓职业倦怠感,那一定能更好地立足教育,砥砺前行,保持更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心态,不断检查、审视自己,把教书育人工作当成自己奉献终生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白一鹭.高职院校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学与财富, 2017(09):81.

[2] 祝婧媛,杜超.高等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倦怠感和幸福感的关系[J].校园心理, 2016,14(03):164-166.

[3] 赖春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感[J].学周刊,2015(04):4.

[4] 张吉.高校教育管理者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5):10-11.

[5] 杨英.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J].新西部,2015(30):80.

[6] 戴玉琴,张建红.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7):108-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幸福感高职院校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