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2018-01-31 09:13李俊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基本原则问题情境策略

李俊红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涉及问题一定要有梯度、连贯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文章通过数学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基本原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数学的愿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讲课经验以及听课感受,谈谈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1目的性原则

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处于探求新知的起始阶段,教师一般先将设计的课件、掛图或实物等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今天要研究、探讨的数学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课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

1.2生活性原则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1.3趣味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表达问题,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1.4活动性原则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能单纯的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使学生在口说、动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1.5障碍性原则

数学问题情境中所产生的问题要具有一定难度和坡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1.6开放性原则

目前教材中的很多题目为了便于解答,往往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使答案唯一,因此设计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的题目,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思考。

1.7启发性原则

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

2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1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9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

2.2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摆小棒,再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10根扎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10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围绕“12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学生自主的动手摆小棒,汇报交流,各抒己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通过摆小棒,再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2的组成;学生通过“一根一根的摆成一行” 、“左边摆10根,右边摆2根”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进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起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3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在课堂中故设悬念这一情境,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研究。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课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时我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

2.4编拟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且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我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2.5运用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投身于一个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完了表内乘法以后,我运用开放性问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学中,我先出示各种花,并标上价钱,如下:

满天星:2元/枝;菊花:3元/枝;剑兰:1元/枝;康乃馨:4元/枝;百合:6元/枝;玫瑰:5元/枝

先让学生自由提问题,并由学生帮助解题。如:

5枝百合花多少钱?6€?=30(元)。

2枝康乃馨、一枝剑兰,一共多少钱?4€?+1=9(元)。

接着,我提出:今天是小丽的妈妈过生日,小丽要用25元买一束花送给妈妈,如果你是售货员,将怎样为小丽配花?

学生畅所欲言,方法极多,有:

5枝康乃馨、5枝剑兰。4€?+1€?=25(元)。

2枝百合、2枝玫瑰、一枝菊花。6€?+5€?+1€?=25(元)。

总之,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活力,让学生感兴趣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沈超.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5(02):48-49.

[2] 杨中显.如何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J].教育科研论坛,2007(02):66-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原则问题情境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