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迎接新的开始

2018-02-03 18:15
中华环境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环境保护文明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间,改革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生产力落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制造业等各领域均突飞猛进,步入世界前列,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8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起步45年。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始。在这45年间,我国环保事业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郁郁葱葱蔚为大观,环保制度、体系、法治、规划逐步健全完善,环保理念渐入人心。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以新的理念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今年开始,环境保护税开始征收,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开始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全国试行。新制度、新政策、新法规的实施,将推动环境污染防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引导环境保护理念深入到各个层面。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民生工程。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就要摒弃只看经济数据的发展思维,转变环境不友好的发展模式,甚至壮士断腕,主动放弃影响地方环境质量的产业。此外,在推进变革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将受到各方面的质疑,“舍弗勒事件”中“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言论,“煤改气”“煤改电”过程中因为暂时性的“气荒”引发对政策的质疑等,在各种声音中,更需要树立改革信心,保持改革定力,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担当,攻坚克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加强刚性政策约束,又要辅之以柔性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早日实现天蓝水净地绿的梦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请文明演绎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漫说文明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