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机遇、挑战与思辨

2018-02-06 03:45杨爱卿
智能城市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时代过程

杨爱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大量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必须对大数据的概念进行明确。由于网络科技的不断完善,数据本身逐渐演变成一种资源和资产。大数据具有极强的4V特征,并具有丰富的思维和理念。由于大数据的作用,促使城市规划朝着全新的模式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创新。

1 大数据时代为城市规划工作带来的机遇

1.1 城市规划研究趋于完善化

在传统城市规划过程中,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对已有数据分析等方式展开。在上述方式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全面因素,使得复杂城市现象的研究变得不准确。同时对各个城市之间的关联描述不清晰,也难以发现各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系统的运作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中,可以通过IT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城市规划也可以采用更先进和全面的模型对城市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1.2 城市规划研究区域动态化

传统城市规划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得的,由于技术发展限制,再加上数据采集能力的不足,让普查工作的间隔时期过长。另外,在调查过程之中,由于数据的种类和精度不够精确,使得动态化数据过于粗糙。但城市的规划过程十分系统,各种要素也在发展中出现了动态变化。因此,在实际规划方案的选取过程中,需要对上述要素进行充分考虑,最终增加城市规划设计的改善空间。随着信息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大数据为城市规划带来了精确的预测数据,从而实现城市规划过程的动态化发展[1]。

1.3 城市规划研究区域精细化

传统城市规划过程由于数据的缺乏,更无法实现对数据的有效计算,从而影响了对个体情况的细微分析,让研究规划工作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这其中包括的数据有城市人口、城市总体规划面积以及工业化发展等,但实际的城市规划设计并不止这几方面。自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技术变得不断完善,促使城市规划工作实现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有效结合,并开始对城市规划中的各个微小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单个元素之间的差异进行挖掘,促使城市规划研究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2]。

2 大数据时代为城市规划工作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城市规划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美国在《大数据机遇与价值》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大数据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个人隐私、执法情况、公共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保护。站在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大数据共享、大数据理论方法和大数据伦理和安全。

2.1 大数据的共享

虽然大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应用,却仍然存在着数据洪流、数据难以获取等尴尬局面。在技术、成本等方面的限制中,只有部分企业和各级政府才能实现对大数据的全面收集,政府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最终成为了大数据的直接掌握者。自从2009年以来,数据开放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将数据共享问题彻底解决。据知识基金会在2013年公布的数据指标显示,全世界各国政府向公民和企业所提供的数据量还远远不够,这其中也包括像谷歌、淘宝等大数据驱动型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已经将数据信息当做一种商业财务,完全没有公开的意思。在我国先进的城市规划研究中,其数据的获取来源依然以政府数据提供为主,包括社会开放数据、地理开放数据、IC卡数据等。很多研究学者指出,我国的数据采集手段仍较为落后,在数据分类上也不够丰富,尤其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数据匮乏现象较为严重[3]。

2.2 大数据理论和方法

由于城市规划过程过于系统化,人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收集。大数据拥有很多相互关联的数据,而且种类繁多,为城市规划过程提供了巨大便利。传统的数据规划方式主要从代表性较强的数据中寻找联系,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方向。在大数据时代中,随着相关分析技术的蓬勃发展,最终形成了专业的数据科学,让人们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作出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规划方式。

2.3 大数据的伦理和安全

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从以往的宏观分析转变到宏观和微观的全面分析,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某个城市中的某个个体,很容易在数据收集时侵犯他们的隐私。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说,数据不具备生命体征,更无法开口说话,但它们却享有很大的集中性权利。如果在人们生活中不对这种权利进行控制,将会导致大数据被滥用,引发各种不公平事件的出现。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促使,数据的整体覆盖面变得更加广泛,即使人们在表层上将个人信息数据删除,大数据也可以通过相关工程分析将数据重新拼接在一起,最后实现个人信息的有效组合。由此可见,大数据城市规划会涉及到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4]。

3 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具体思辨方式

3.1 以小数据提升大数据质量

很多人认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所有事物均可以得到量化,并利用一些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数据的不间断检查,最终达到全样本的分析和覆盖,从而对样本偏差问题进行合理避免,将小数据调查方式淘汰。在现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虽然人们可以获得很多样本数据,但却无法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及时获取。例如,在2013年9~12月,新浪微博的用户为6140万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9.94%,从整体来看,覆盖面较低。虽然大数据为城市规划带来很多新型信息,但在大数据发展初期时代中,依然无法达到“全样本”水平,城市规划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数据缺陷,如果将数据质量问题忽略,可能为城市规划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小数据模型的应用依然十分重要,可实现大数据质量的有效检验。

3.2 以专业知识驱动大数据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就像20世纪50年代时的“数量革命”一般,对城市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但在今天的数据革命进程中,出现过很多低级错误,如“谷歌流感趋势”的发展等,即使利用完全算式模型对社会人文问题进行研讨,也无法躲避最尖锐的批判,再加上大数据指数级别的增长,数据应用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人们需要借助更专业的知识对数字信息进行阐述,找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潜在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辨析。

3.3 利用辩证的态度对大数据的价值进行挖掘

在很多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之下的大数据分析已经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如百度、淘宝等。但人们对数据的应用存在选择性,例如法国总统密特朗力排众议,坚持对卢浮宫金字塔方案进行使用。如果当初选择其他的大数据分析方案,结果可能会倾向于多数人的反对意见,而且该项建筑瑰宝也会永远停留在想象之中。在城市规划中,相关规划人员可借助大数据对群众意见进行有效整合,并对社会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公平与公正。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人员也可以利用辩证的思维对大数据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在特定区域中开展出特色的城市规划创造。

3.4 利用有限方式应用大数据预测

在数据使用过程中,一般数据很难用人类思维去分析和考虑问题。例如,人们在利用手机数据对人的时空行为进行分析时,可发现人群在空间上的集聚点,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服务的人口数量进行确定。但该方式的实现需要将聚集作为条件方可实现。即使进入大数据时代,城市重大规划决策依然存在很多共同点,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大数据依然无法对人类社会的决策进行模拟,更无法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如果过于对数据信息产生依赖,还会为城市规划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各个城市规划人员需要对大数据的局限性进行清洗认知,并以此为前提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该体系需要将人类的决策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还要发挥出大数据在城市规划决策制定中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大数据预测功能的合理使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中,城市规划方式会从数据缺乏型研究转向数据丰富型研究,并对发展动态演变进行仔细统计,最终形成一套复杂的模型理论。另外,流行的大数据观点可能会对大数据应用产生迷惑,研究人员需要对小数据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在提升大数据质量的同时,用辩证的眼光和态度去应用大数据,确保城市规划流程的合理完善。

[1] 郭爱艳.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7(S2):22-24.

[2] 张成祥.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大数据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4):113-114.

[3] 黄慧萍,李强子.大数据时代土地利用优化的机遇、数据源及潜在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7):74-82.

[4] 李倩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7(11):272-273.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时代过程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