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2-06 23:42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英模公安院校理论课

刘 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38)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公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1]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公安英模的充分肯定与褒奖,也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公安队伍的殷切期待和鞭策,为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发展的动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公安院校教育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公安院校毕业生是“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要渠道,要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2]。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将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形成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一、公安英模精神的内涵

“英雄者,国之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职业群体,在不同的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英雄模范,从而使英模精神生生不息。公安民警担负着侦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已经成为和平时期公安民警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因此,公安民警职业的特殊性必然会产生自己的英模和英模精神。

(一)对公安英模精神内涵的历史梳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7年以前,共召开了9次全国公安系统的“群英会”。历次英模表彰大会均对公安英模身上所体现的职业精神作出概括。1956年4月,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警察、治保委员功臣模范代表大会。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作了“人民警察、治安保卫委员应该具备的特点”的主旨报告。他说:“人民警察和治安保卫委员在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二是有勇敢的斗争精神;三是有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态度;四是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五是有严格的纪律性。”[3]这可以看作是对公安英模精神的最早阐释。1959年5月,全国公安、检查、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召开。罗瑞卿副总理、蒋先进副部长等领导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一是临危不惧、出生入死、英勇顽强;二是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三是为人民多做好事[4]。1980年4月,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彭真、彭冲、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中央和公安部有关领导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第一,坚持党委领导和群众路线;第二,刻苦钻研业务;第三,英勇顽强;第四,有较高的纪律性、政治觉悟、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1985年3月11日至14日,全国公安战线功臣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根据中央领导题词和刘复之部长的讲话,可以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第一,机智勇敢;第二,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廉洁奉公;第四,服从命令;第五,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第六,勇于创新。1995年2月,公安部、人事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公安保卫战线立功集体、英雄模范表彰大会。陶驷驹部长在讲话中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一是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三是勤奋学习,业务本领强;四是秉公执法;五是严肃纪律[5]。1999年9月,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召开。中央政法委罗干书记和公安部贾春旺部长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第一,敬业爱民、忠贞不渝;第二,严格执法、文明执勤、廉洁奉公;第三,无怨无悔,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总结反思。2005年8月,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模立功集体代表大会召开。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政治坚定、忠于职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有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007年5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代表时作了重要指示,他在讲话中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牢记使命、忠于职守,敬业爱民、甘于奉献。2012年5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召开。在《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公安机关先进模范集体的决定》中将英模精神界定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情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职业操守,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进取精神[6]。

可以看出,公安英模精神的具体内涵在不同时期既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同时受到时代精神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呈现一定的历史性、阶段性特征。比如在建国初期,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在党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取得了镇压反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当时公安英模精神更多地强调顽强勇敢的斗争精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搞好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争取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所以英模精神更注重事业心和责任感。进入新世纪,公安英模精神则更注重进取精神和为民情怀。

(二)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的内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公安英模代表的讲话中将公安英模精神概括为: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并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英模精神的概括及不同时期对公安英模精神内涵的表述,本文认为,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的内涵体现在“忠”“勇”“智”“义”“严”五个方面。

“忠”就是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责使命。这是公安英模精神的首要体现,也是公安英模精神的政治灵魂。“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几乎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公安英模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正是基于对党、对人民、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新时代的忠诚集中体现在对党忠诚上,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作为自己的政治本色。

“勇”就是勇敢担当。这是公安英模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公安英模职业品格的外在表现。忠诚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把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践行为对公安事业的无悔付出和无私奉献。新时代的“勇”体现为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使命担当,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担当,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安全新要求的职业追求,不畏困难、不惧强敌、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不忘初心的职业坚守。

“智”就是能力过硬。智是公安英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英模职业素质的具体体现,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是新时代公安英模的显著特征。新时代的“智”体现为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上,体现在树立明确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上,体现在高超的警务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义”就是公平正义。这是公安英模精神的内在价值准则,也是公安英模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情怀。新时代的“义”就是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正确对待权力,依法履行职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

“严”就是纪律严明。“严”是公安英模精神的重要保证,也是公安英模的行为特征。首先,体现为公安英模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做到光明磊落、廉洁自律、自警自省、秋毫无犯。其次,体现为严肃认真地对待职责使命,表现在“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高度责任感和严明纪律性上。

二、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忠”“勇”“智”“义”“严”始终作为公安英模精神的主要内容一脉相承,反映了广大公安民警的核心价值追求,代表了时代发展对公安民警的要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公安民警这一特殊群体上的集中体现。因此,将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首先,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公安英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歌颂英雄,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公安队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先进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当成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大学的独特气质和精神特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品味和品格,是学校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展示形象、推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动力。英模精神因其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高度吻合,与中央对人民警察的要求、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期待以及警察自身的职业追求高度一致,因此理应成为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文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将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英模、做英模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信仰和追求。

其次,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教育,由学管干部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英模精神和英模事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管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我们挖掘行业特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是公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生动教材和提供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铁道警察学院、四川警察学院等多所公安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公安英模教育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吸引力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再次,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培养“忠诚可靠、专业精通、文武兼备、作风顽强”的卓越公安人才为目标,强调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英模精神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公安英模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主要事迹的正面宣传,能够发挥其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引领、道德熏陶、榜样示范作用,可以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坚定从警信心。通过引导预备警官学习公安英模所展现的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品质,进而将他们对公安英模精神和事迹的认同自觉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有助于把我们的学生真正锻造为合格的预备警官。

三、公安英模精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公安英模是公安队伍这一特殊职业群体涌现的英雄模范,而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绝大多数也都会加入公安队伍。很多公安院校大学生从填报志愿的那一天就憧憬着未来在公安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英雄模范,公安英模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毕业后职业上的一致性,使得公安英模的先进事迹和英模精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激发广大公安院校学子强大的学习英模的内在动力。因此,公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自觉运用公安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对公安英模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中强化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英模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一)以“忠”铸警魂

忠诚是人民公安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对党忠诚,公安姓党”是党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首要要求,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忠诚履职的根本保证。公安院校是公安队伍的人才宝库,公安院校职责和使命就是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培养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和“枪杆子”,忠诚教育应成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从公安英模身上所体现的“忠诚信念”正是我们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励教育预备警官守住忠诚警魂的最鲜活素材、最生动案例。

(二)以“勇”养血性

作为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公安英模“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做到了在危难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这正是公安英模英雄气概的具体体现。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甚至有“00后”,他们思想更开放、思维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烈,但是奉献牺牲精神不足、斗争意识弱化、担当精神有待提高。因此,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提炼英模精神中“勇”的胆气和血性,教育预备警官做到关键时刻上得去,生死面前不退缩。

(三)以“智”促能力

公安英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了文武兼备、业务精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要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伴随公安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安院校大学生唯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练就娴熟的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务信息技术,才能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将无私无畏的职业品格与过硬的工作作风发挥出来。

(四)以“义”育德性

公安民警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法律的践履,关系到社会正义的实现。公安英模身上所体现的德性品质有很多,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品行端正等,但集中体现公安民警职业特征的是他们奉大义、扬道义、守正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要充分挖掘公安英模精神中“义”的元素,以他们义薄云天、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引导预备警官不忘从警初心,牢记职责使命,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到“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7]。

(五)以“严”正行为

公安院校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方针,以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一日生活制度”和“督察制度”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秩序,但是这些还主要是对预备警官行为的外在纪律约束。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公安英模“严”精神融入预备警官的纪律作风建设,将严格的纪律约束内化为严格自律、顽强拼搏的行为自觉,从而营造风清气正、严明有序的校园风气。

四、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弘扬英模精神的文化氛围

弘扬公安英模精神,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英雄文化建设与培育等常态性工作,营造出弘扬英模精神、学习英模事迹、争做英模传人的浓厚文化氛围,让学生浸润在英雄文化氛围中,通过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示范功能、熏陶功能、激励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公安院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传播弘扬英模精神,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学校建校近7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和革命烈士,学校正在组织编写公大“英模谱”,并通过学校官微平台积极向校内外宣传“公大英模”的事迹,宣传树立榜样的形象。学校还遴选聘任公安英模作为学校兼职教官,使公安英模成为学校教官队伍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公安英模的精神感召、模范表率作用。其中公安一级英模、电影《神探亨特张》的原型张惠领就是学校的实训教官,一位同学上了他的实训课后说:“张惠领师父用他无怨无悔的付出为我们新一代预备警官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也将激励我们永远前行。”学校在校生中有一部分就是英模子女,团委积极组织“英模子女讲英模”主题教育活动,2017级本科生龚颖的母亲是公安二级英模,她表示:“身为公安英模子女,首先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薪火相传,代有人杰’。‘公安英模’就是我心中的火种,我会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成长为公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就是每一期的全国公安英模培训班都在公安大学举办。2017年11月,校团委组织了“公安英模培训班走近公大学生团支部活动”,公安英模培训班的学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英模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做出的不平凡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令青年学子们动容。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公安英模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这些以弘扬英模精神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英雄文化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植英雄情结,形成对英模精神的认同自觉,教育引导学生以公安英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和从警抱负,增强他们对公安事业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主渠道教育引导作用

弘扬英模精神,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握好英模精神的根脉和发展方向,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弘扬英模精神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唱响主旋律,不断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自觉践行英模精神的主动性。具体来说:

一是要将公安英模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率先垂范英模精神。公安院校教师既是人民教师,又是人民警察。双重身份也就意味着双重职责。这就要求公安院校教师既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提升自己,又要按照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唯有以公安英模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强烈的时代感和担当精神奉献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二是要将公安英模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英模精神充实丰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通识选修课、素质专题教育课与社会实践课“四位一体”的新课程体系模式,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当中注重融入英模精神教育,并取得一定实效。作为思想政治素质核心课程,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英模精神教育中各有侧重,“原理”课主要是教育引导学生从理论视角把握公安英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思想底蕴;“概论”课着重从文化自信的角度阐释公安英模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纲要”课在厚植对英模精神历史认知的同时,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抹黑英雄的理论辨析。“思修”课则将英模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结合,为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塑造提供方向。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程,在课程教授和实战化教材编写中都融入了公安英模精神的相关内容。专题素质教育中开设了“公安英模精神专题教学”“公安英模谱专题教学”“忠诚意识教育专题”等,这些讲座式专题教学由长期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专题素质课为公安院校大学生自觉做英模的追随者和英模精神的传播者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实践拓展课程中,在英模所在的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部命名的优秀基本公安机关建立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工作中与公安英模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公安英模的职业精神和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的辉煌业绩。

三是要将公安英模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起来,增强英模精神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英模精神教育要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还必须顺应现代教学规律,加强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精挑细选的鲜活生动的案例了解英模事迹,感受英模精神,思政课教师讲好“英模故事”以达到英模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采用问题链教学法,重点解决“预备警官为什么要学习英模精神”“英模精神的时代内涵”“预备警官如何践行英模精神”等核心理论问题。还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现场教学法。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邀请“北京最帅交警”孟昆玉同志走进课堂。同学们既感受到了一名模范交警的敬业精神、为民情怀,同时也学习到了文明、理性、规范的执法程序,更树立了向英模学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的决心。

(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公安业务实践,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

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指出,公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要牢固树立“实战牵引”理念,可见,公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服务公安业务实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行业特色资源,充分与公安业务实践相结合,把从课堂上、讲座中、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习到的英模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践行英模精神。具体来说,除了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实习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几个月甚至更长的专业实习,预备警官能够对未来自己从事的职业工作与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并在实际工作中体会英模精神的内涵。二是与执行大型安保任务相结合。公安院校学生经常成建制参与国家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等国家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中增援数万名警力。在这些安保工作中,英模精神教育都及时跟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开展了一系列忠诚意识、组织纪律、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提升了英模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

猜你喜欢
英模公安院校理论课
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五老"进校讲"双百"英模人物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