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02-06 21:56严宇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严宇

摘要:文章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研;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学业表现、实习经历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学校评价中对教师能力、学校地位、课程的评价显著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中父亲学历及家庭所在地显著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

关键词:毕业选择;家庭背景;影响因素

作为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之一,大学生的毕业选择不仅决定着其未来5年~10年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家的考研与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2009年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的毕业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挖掘大学生行为选择背后的机理。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与考研热问题日益突显,有关大学生毕业选择问题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郑洁(2004)对北京师范大学375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前途选择有显著影响,父母学历越高、职业等级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学生就业的可能性越小。李晓玲。李胜生(2007)通过调查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学生选择就业的可能性越低:与来自城镇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选择就业的可能性更大:成绩越好的学生,选择就业的可能性越低:研究型大学及理工科大学学生与其他学校及专业的学生相比,选择工作的可能性更低。尉建文(2009)重点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父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大学生选擇考研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收入、父亲职业、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陈江生,王彩绒(2011)也从家庭背景方面探讨大学生毕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庭民族背景、家庭年收入、父母学历、父母年龄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鲍威,李炳龙(2012)的研究认为学习成绩、专业兴趣、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学校满意度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好、对学校满意度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读研的可能性更大。宁光杰(2012)的实证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及个体特征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学生家庭收入越高、父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年龄越大、学习成绩越好,学生就业的可能性越小:与农村户口学生相比,城镇户口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低: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就业的可能性更低。乔志宏(2014)等从人力资本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两方面研究大学生毕业选择问题,研究认为,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只有母亲职业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在人力资本中学校层次、政治面貌、科研经历、英语水平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

基于已有文献,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具体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父母职业;二是个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学业表现、获奖经历等方面。从现有文献中不难发现,研究者基于不同研究目的,或侧重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或综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个体特征两方面研究大学生毕业选择影响因素。但大学生毕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个体特征的影响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据此,本文除了验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个体特征的影响外,还探讨学校评价对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1.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该调查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5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47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系统收集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家庭状况、心理状态、学业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或读研的影响因素,故对调查中本科毕业后打算干什么选项回答没想好的样本不作为本文考虑的范围,忽略这一选项后,本文调查样本包括北京市15所大学的3 488名学生。

2.变量说明。本文自变量主要有个体特征、学校评价、家庭背景三类,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保送上大学、是否参加过实习等变量:学校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科研的评价、学校的地位及硬件环境、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变量;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学历、家庭所在地等变量。本文中因变量是毕业选择倾向,变量是二分类变量,选择读研为0,选择工作为1。变量的详细说明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3.计量模型。本研究中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故选取了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模型的回归方程线性形式为: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更倾向于选择考研,在3 488名大学生中,男生1895名,女生1593名,有1126名学生选择工作,2362名学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学生比例达67.7%,其中选择考研的男生占总体男生的68.76%,选择工作的女生占总体女生的66.48%。

2.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文运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个体、学校、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

表2中模型1分析了个体特征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从表中可知,只考虑个体特征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时,年龄、性别、专业、实习经历等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大:所学专业的前途越大,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低;与女生相比,男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小;大学期间获得过奖励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较低:所学专业是高考第一志愿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更大: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更大:被保送上大学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更大: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表2中模型2分析了学校评价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从表中可知,只考虑学校评价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时,对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地位、课程实用性的评价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影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越高,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大:学校在国内的学术地位越高,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低: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越强,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高:对学校的总体评价越高,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低。endprint

表2中模型3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从表中可知,只考虑家庭背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时,父亲的学历、家庭所在地对学生毕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影响,而家庭年收入、家庭社会地位、母亲的学历对学生毕业选择倾向没有显著影响。与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学生相比家庭所在地为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更低;父亲学历越高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低。表2中模型4综合了学生个体、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的影响。从表中可知,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时,除了是否保送上大学、是否独生子女、现有专业前途在模型4中变得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因素仍然对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首都高校大学生选择读研的比例很高。在所调查的3488个样本中,1126名学生选择本科毕业以后工作,2362名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打算读研的比例高达67.7%。为什么如此高比例的学生选择读研?笔者认为除了个体特征、学校评价、家庭背景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优秀的人才大量聚集,處于该环境中的大学生更能感受到激烈的竞争及人才的重要性,也更具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通过考研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意愿也更强烈。

第二,在个体特征上,学生年龄越大,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小,在劳动力市场上,很多工作都有年龄限制,因此年龄大的高学历者在求职过程中并不具备优势: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更大,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实习对大学生明确未来发展路径有重要作用: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励的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小,这表明学习优异的学生更倾向于考研。

第三,在学校评价上,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越高、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越强,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大,选择考研的可能性越小:学校在国内的地位越高,学生对学校的总体评价越高,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小,选择考研的可能性越大。此发现表明,学生对所处学校的评价对学生发展存在一定影响,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给学生好的就学体验。

第四,家庭背景中,父亲学历越高,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大学生选择工作的可能性越小,选择考研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已有研究结论相同:家庭社会地位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调查中家庭社会地位变量的测量比较抽象,导致不同个体对家庭社会地位所在层次的理解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将家庭社会地位变量具体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