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方法研究

2018-02-07 16:49郑素月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材课文方法

郑素月

鲁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具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近年来,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主题教研活动,对课内教材“单元整合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教材特点加强单元的导学和整合的功能,坚持从整体出发,点线结合,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感悟,最后回归到整体。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构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模式,即“单元导学—精读品析——略读感悟—拓展阅读—读写结合—梳理总结”。

一、 单元导学——整体感知单元主旨

进入中高年级后,每个单元的扉页都会洋溢着一段亲切、耐人回味的话语,而这每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生学习该单元的“路标”,从单元的专题、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这几乎覆盖了学生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达到的三维目标。如果能把握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所以,我们教师要在新单元学习的“起航”之际,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单元导语,放手让学生读出思考,读出感悟。通过自己圈划单元学习要点,揣摩要点中的“人文感受”、学习方法、行为实践的目标。

二、 精读品析——落实单元训练目标

诚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选取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于一个单元的重点课文,我们要以此为例子,引导学生精读品析,重点落实单元训练目标。

1. 找准单元能力训练点,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可以说每单元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以单元重点课文的学习为主要凭借,它起着范例、引路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整体把握重点课文特点,找准单元能力训练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祖国多姿多彩的千山万水”为主题组织材料,教材中的三篇课文,语言优美、是积累的好素材。但是我们的学生积累过后要学着运用,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变为活动的知识,而不是装入大脑的某一个角落,成为闲置品。怎么样才能让学到的东西活动起来呢?那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运用。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们精心选了《趵突泉》《泉城》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和教材的选文非常切合,分别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按照游览顺序的写法,多处运用了比喻句和排比句,对于学生的习作具有指导、示范的作用。

2. 找准单元语言训练点,丰富学生语言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感到写作时词不达意,老师给自己的作文评价也一直是缺乏新意,语言平淡。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单元语言训练点,精心品读,学会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还是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我们在读写结合训练中重点关注写法迁移。关注课文的写法,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把《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中出现的排比句集中起来,让学生体会运用排比句所表达的强烈效果。然后指导学生试着运用。

三、略读感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略读课文是围绕单元主题对精读课文的补充,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对于每单元阅读课文的教学,一是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独立学习能力的训练,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三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激发读书的兴趣,产生课外阅读的冲动,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所以,阅读课一般可以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教师的针对性点拨为辅,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可将其作为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之地。

四、拓展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标准》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我们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情感意志、阅读习惯等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批注、摘抄更是增加语文文学积淀最随意的形式。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将优美词句、读文的感受摘抄在阅读积累本—《我的阅读记录卡》上,记录自己的阅读历程,增加自己的语文文学积淀。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课文方法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