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起点 精彩导入

2018-02-07 00:23宋晓春
教师·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导入方式学习起点课堂导入

摘 要:课堂教学设计新课导入时,要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研究学生的情感态度,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立足学生学习起点,合理采用迁移导入、顺势导入、生活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丰富有效的形式。

关键词:学习起点;课堂导入;导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7

作者简介:宋晓春,女,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一、立足起点,迁移导入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教师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识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

【课例:《吨的认识》】

师:有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在游动物园的时候,把部分动物的体重记录了下来。

多媒体演示:

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

一只兔子大约重2。

一头河马大约重3000 ; 一头大象5000;一头鲸72000。

师:怎么啦?哟,真是个小马虎,我们来帮他补上单位吧。

师:小白鼠大约重——

生:20克。

师:为什么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用“克”作单位。(板书)

师:小兔大约重——

生:2千克。

师:你又是怎样想的呢?计量一般物体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板书)

师:一头河马重多少?

生:3000千克。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数量读一读。

师:一头大象5000千克,一头鲸重72000千克。表示这些动物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你觉得怎么样?怎样能更简便地来记录呢?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评析】

在“马小虎游动物园”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对“克”“千克”等相关旧知的回忆,同时又用较重动物的体重引发了学生对更大的质量单位的一种认知需求,从而自然引出“吨”这一新课学习内容,可谓“水到渠成”。

二、立足起点,顺势导入

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有时会稍低于逻辑起点,有时则远远高于逻辑起点,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现实起点要求,顺势导入教学。

【课例:《5的乘法口诀》】

师:比一比,谁算得快。5×4= ,5×6=,5×3=。

(生踊跃举手)

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呢?

生:我会背5的乘法口诀。

……(有的学生忍不住小声背起来)

师(没有制止):这么多同学会背啊!真了不起!会背的同学就大声而响亮地背出来!

师:你们会背的5的乘法口诀,它让我们的乘法计算变得便捷,那你们知道5的乘法口诀里每句口诀表示的意义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 《5的乘法口诀》)

【评析】

现在的学生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往往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乘法口诀表是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前期家庭教育中,已经有相当多的学生会背诵。以往,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都很尴尬,他们一板书课题或者才开始探究第一句口诀,学生就在那摇头晃脑地背“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教师总会很懊恼,会制止学生,再生拉硬拽地把学生拉回来,完成自己的预设。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学生的现实起点比逻辑起点要高得多,那我们要怎么导入新课?我是这么做的:课始,抛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口算,从“你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顺势引入,学生会很自豪地告诉我他们是借助乘法口诀来计算的。接着,请几个学生展示这几个算式对应的口诀,既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乘法口诀的好处,口诀会让乘法计算变得十分便捷。接着,我抛出问题:“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口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这一问,“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又充分激起学生再一次学习乘法口诀的欲望。

因此,关注并尊重学生的现实起点,并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学习,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立足起点,生活导入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往往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导入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拉近新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会让学生理解得更轻松、亲切。

【课例:《因数和倍数》】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上课的内容还和一个小朋友有关系。你先猜猜,他和刘老师会是什么关系?(屏幕显示一个在拼图形的男孩的照片,旁注:我叫舒某)

生:母子关系。

师:你真厉害!一猜一个准。具体地说,刘老师是舒某的——

生:妈妈!

师:能反过来说吗?

生:舒某是刘老师的儿子。

师:能正着说,也能反过来说。可见,他们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屏幕显示:关系是相互的)刘老师是舒某的妈妈,那这是舒某的妈妈吗?

生:不是,这是他的姐姐。

师:是的,她显然不符合做舒某妈妈的条件。(屏幕显示:关系需要符合一些条件)要称之为舒某的妈妈,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生:女的。

师:是的,说得不错。你们瞧,舒某在做什么?他用1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在拼摆长方形。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评析】

理解因数、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该节课的一大难点。教师巧妙地借助“妈妈”“儿子”“姐姐”“弟弟”這些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对“依存关系”进行点拨、激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系是相互的,关系需要符合一些条件”。事例生动、活泼,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易于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对“依存关系”有全面的体悟,为学生理解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做好充分孕伏。

四、立足起点,问题导入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兴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提出他们的困惑、思考,用问题引领新课教学。

【课例:《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

生(大声、响亮地):除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加号、减号、乘号,今天又来了新朋友——除号!关于除号,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时候用除号?

……

师:大家对除号充满了好奇。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位朋友,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评析】

这节课前,学生见过除号,但对除法懵懵懂懂。立足这样的起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把心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同时以问题沟通与以前学的知识相互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总之,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不管采用何种导入形式,前提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知。只有研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研究学生的情感态度,才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学,才能深入人心,发挥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善娜,宋煜阳.“因数与倍数”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

[2]许科勤,凌国伟.“吨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方式学习起点课堂导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