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信息经济”青山不放松

2018-02-08 03:24刘亭
浙江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广义笔者

刘亭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未来30年两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命题,并强调它既是当下转型发展“攻关”的“迫切要求”,又是以后科学发展“可持续”的“战略目标”。其中的份量,不用笔者来赘述,但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这个体系中最基本、最具全局性长远意义的经济形态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加以选择并确立起其所处的主体地位?

有人说,最要害的是振兴“实体经济”;还有人说,最核心的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但笔者想要说的,其实就是早在2014年浙江省已确立要大力发展的“信息经济”,也即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对信息经济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问题了。去年笔者在省咨询委领衔一个研究团队,在对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信息经济发展开展定量测评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就对信息经济的定义及其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界定。我们最终的结论是:“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数据为基本要素,以信息技术为泛在手段,以信息设施为物质保障,通过提供信息产品、服务以及推动信息流通、消费,来促进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这里面的要点是:第一,强调数字化信息是其基本要素;第二,信息技术和设施保障是其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三,有形信息产品的制造和无形信息服务的提供,构成为信息的生产,再加上信息的流通和消费,是狭义信息产业的主体内容;第四,这种狭义信息产业同一般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即构成为广义的信息经济形态。

很显然,我们不能把狭义的信息产业,直接去等同于广义的信息经济。广义的信息经济不但包括了信息技术的研发、信息产品和装备的制造、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甚至是信息内容的生产等相对纯粹的信息产业,更包括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增值应用”。

在笔者看来,和整体经济相比,狭义的信息产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它们只是“囿于小圈子”地自拉自唱和自娱自乐,那就完全没有必要赋予它全局性经济形态的“高度重视”。问题恰好在于,信息技术是一种泛在化的技术,就好比机械、电气等技术一样,足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而造就一次次的工业革命。

所以,必须从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全局性长远意义上,来正确把握发展信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笔者为浙江省在全国最早提出发展信息经济,将其作为需要优先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首”,以及拿到全国迄今为止唯一之“信息经济示范区”牌子而感到庆幸。

当然,当下最热的词汇是数字经济,是十九大提出的“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但这又有何妨呢?中国人词多,不但有同义词,还有近义词。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如果算不上同义词,起码也是一组近义词。说到核心要义,其实就是“一码子事儿”。信息和物质相比,更具有矛盾统一体的对立面转化意义。而信息处理的数网化,才是数字经济强调的侧重点。传统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图像,但如果它们的承载和传播不归为如今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其实不过就是当年的模拟化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终究会因精准度太低和效能太差而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出局。

信息经济(或以后某天改为“数字经济”也罢)必将会演化成为浙江现代化经济的主体形态,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主导性作用。对此,笔者深信不疑,尤其是在想明白了广义信息经济的全部内涵之后。当前,浙江信息经济正处在创业成事的黄金发展期,亦处于“慢进亦退”的拓展关键期。必须深化发展狭义信息产业和拓展广义信息经济相统一的认知,唱响发展信息经济的主旋律。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信息经济”,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交替转换及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选择,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广义笔者
7524亿元
Rn中的广义逆Bonnesen型不等式
老师,别走……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