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边疆形成与稳固的历史轨迹*

2018-02-08 18:32□文│孙
中国出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边疆民族历代

□文│孙 佳

“边疆”是指国家领土的边缘地带,它既是一个地理定义,又是一个历史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近年来边疆史研究迈入腾跃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热点问题引发了学界的频繁讨论。我国边疆史学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历史上边疆治理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我们对比古今治边的关联与差异,对我国当今的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效能问题具有历史借鉴意义。程妮娜等著《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一书,正是一部宏观与微观视阈兼顾、系统性探讨中国古代王朝边疆治理问题的学术力作,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王朝边疆形成与稳固的历史轨迹。

这部100万字的学术专著凝聚了多位从事边疆史研究的知名学者的学术思想,是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结项成果,同时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此书以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至清代鸦片战争爆发以前为时间断限,以具有变动性的中国古代王朝整体区域的边疆为空间范围,选取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至为关键的6个领域为研究对象,即从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边疆民族关系、边疆民族地区建置、边疆经济开发、边疆民族文教举措、边疆人口迁移等方面展开专题性研究,探究其与历代边疆治理的关系。该书在探讨我国历代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还着重考察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或各分裂王朝在不同边疆地区和民族治理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总结了历代边疆治理的得失利弊,对“中国古代王朝边疆治理”这一宏观历史命题的总体发展脉络进行了全方位的把握。

此书最大的创见在于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王朝边疆治理的历史进程全貌。秦汉倡导“大一统”“天下观”,在边疆设置郡县制、羁縻建置、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府”和“营”等特设机构。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化,隋唐两朝将羁縻建置的统治方式推向顶峰,在边疆普遍实施多种羁縻建置并存的治理模式,治边成效显著。辽宋金时期,辽金北族王朝在边疆实行强力统治,将民族地区建置纳入一般行政区划,使得边疆羁縻建置向具有民族特点的行政建置转变。宋朝治边以维稳、绥怀为主线,对边疆控制力度减弱。元朝继续推行辽金的治边理念,在边疆地区全面构建多种类型的民族地区建置,将其或直属中央,或纳入行省,大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建置由羁縻制向行政建置过渡,并将西藏纳入王朝的统辖。在与北元对峙的背景下,明朝在东北、西北边疆的治边政策出现历史性倒退,致使其民族地区建置退至羁縻建置形态,对西藏地区的控制减弱,在西南边疆实行的土司制度收效较好。清初到雍乾时期,清廷在边疆地区全面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行政建置,将边疆各族纳入地方行政统辖体制之中,基本上完成了我国古代王朝疆域向近代国家疆界的转变。

该书以多维动态的视角对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将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并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地走访与考察,以翔实的考证得出了更贴近历史实际的结论,充分吸收了多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论述过程中开展与国内外学界的对话。

《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打破了以往学界以单个边疆地区、某个或某几个边疆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改以我国古代王朝边疆整体区域为出发点,以“中华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理论为基准,视角新颖独特,宏观思维性强,开启了边疆整体史学研究的新范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边疆民族历代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再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