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间骨折的临床价值

2018-02-08 16:59王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王强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随访发现患者均得到良好康复效果,康复结果:55例为显效、38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88%。结论 对股骨转间骨折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治疗方式不仅简单,而且安全,对骨折愈合有利,可以作为内固定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股骨转间骨折;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2

股骨转间骨折是常见髋部骨折之一,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因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影响,手术风险更大,因此需要选择创伤小、时间短的方式[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66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最大为84岁,最小为53岁,平均年龄为(70.5±5.6)岁;致伤原因:47例因交通事故致伤、31例因跌倒致伤、18例因高处坠落致伤;通过Singh分级对骨质量进行评定:20例为

Ⅲ级、28例为Ⅳ级、26例为Ⅴ级、22例为Ⅵ级;按照AO对骨折分型:27例为A1型、39例为A2型、30例为A3型;合并症:23例合并糖尿病、26例合并高血压、25例为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低蛋白血症;从受伤至入院时间最长为24 h,最短为2 h,平均为(6.5±3.5)h。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对所选患者进行胫骨结节牵引,时间为3~6天,并行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另外用抗凝药物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检测并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将手术禁忌证排除,对患者合并症进行积极控制,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手术。手术方法:所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先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垫高患髋,给予牵引复位,让患肢先向外伸展30°,然后再向内旋转15°,通过C臂机透视观察,直至复位结果满意为止。从外侧切口入路,将股骨转子部外侧显露出来,必要情况可以用器械辅助,让骨折部位至解剖复位。从股骨外侧大转子顶点下方5~10 mm位置开始向远侧放置LPFP,注意保持相同长度,沿着近端斜孔将3枚导针钻入股骨头颈方向,在透视下观察确保股骨头颈中导针的分布合理,先用1枚锁定螺钉对钢板远端进行固定,然后将3枚螺钉拧入股骨颈内导针方向,并用3-4枚锁定螺钉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必要情况下可用钢丝或螺钉对碎骨块进行固定。通过C臂机透视观察,确保对位对线、骨折复位、螺钉长度均达到满意、适度效果,将切口关闭,常规留置负压引流,时间为48小时,之后将引流管拔除。

术后处理:将患肢抬高,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等长舒缩锻炼,手术结束后当天进行床边摄片,对骨折复位固定情况进行观察,手术结束第2天选择半卧位进行下肢伸屈活动,垫高腘窝,开展主动抬高小腿锻炼,早期锻炼避免做直腿抬高活动。以X线片结果为依据,并结合患者主动功能锻炼情况,对患者扶拐直到负重行走练习时间进行确定,术后2~3个月,待患者骨折愈合之后,可以逐渐放弃扶拐进行行走锻炼。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进行记录。同时观察和记录所选患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梗死等并发症,观察是否存在钢板松动、脱钉、断钉、断板等不良事件。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四项内容,总计100分,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以下)四个等级。根据患者的临床及表现判断康复效果:骨折完全愈合,髋关节活动恢复至正常状态,且髋部无疼痛感为显效;骨折愈合,髋关节活动基本恢复,但髋部有疼痛感为有效;骨折未愈合或畸形,髋部疼痛,无法下床活动为无效,显效例數和有效例数之和即为总有效例数。

2 结 果

手术时间为45~78 min,平均时间为(65.4±10.3)min;术中出血量为110~248 mL,平均出血量为(180.6±8.6)mL;术中透视最多12次,最少4次,平均透视7次;所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其中3例失访。术后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为肺部感染、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脑梗死,但无钢板松动、脱钉、断钉、断板等不良事件。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8例为优、29例为良、22例为中、7例为差。其中3例患者患肢短缩,短缩距离为4~7 cm,平均短缩(5.5±1.2)cm;2例髋内翻,3例螺钉切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随访发现患者均得到良好康复效果,康复结果:55例为显效、38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88%。

3 讨 论

股骨转间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现多种慢性疾病和骨质疏松等,骨折治疗后未及时活动,长时间卧床则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据研究显示,老年人股骨转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通过非手术治疗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针对股骨转间骨折则需要及时行以手术固定治疗,使患肢功能得到尽早恢复,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提升。

对于股骨转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一定优势:①该术式近端解剖形态能够匹配转子部外侧形态,无需塑形,股骨颈处可形成近端锁定固定,可以使骨折近端的抗旋转、固定以及抗拔出作用得到强化,避免螺钉发生切割、退钉、松动、穿出等现象,防止髋内翻和骨折继发移位,对骨折愈合有利。②利用锁定结构固定,进而形成内支架系统,使钢板面对骨膜、软组织的刺激作用减少,并将钢板的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如中和、加压、结合、桥接等。③通过闭合牵引,并借助软组织张力,恢复骨折碎骨块位置,避免骨折部位出现剥离暴露现象,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④不管是正常骨质,还是疏松骨质,均可以得到稳定固定,特别是疏松骨质患者具有良好的把持力,降低螺钉松动发生概率。⑤在股骨头颈中,近端螺钉的操作简单且体积小,不会对骨折部位血运产生严重影响,使骨折不愈合发生概率降低,避免了股骨头坏死现象。

对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因无法加压复位,所以在固定之前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同时,针对股骨小转子骨折患者,有研究认为应进行处理,避免因骨块移位而使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降低髂腰肌肌力,因此需要做好对症处理。在本次研究中,96例股骨转间骨折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仅有3例患者治疗结果为无效,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临床中的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作为股骨转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对股骨转间骨折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治疗方式不仅简单,而且安全,对骨折愈合有利,可以作为内固定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刊石,赵 磊,周 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修复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208-4212.

[2] 付 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09(30):104-105.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