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联合口腔运动干预疗法对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分析

2018-02-08 17:02张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干预音乐

张莹

【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运动联合音乐干预对喂养表现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4.1~2017.9收治的早产儿105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口腔运动、音乐疗法干预喂养。结果 干预前每次吮奶量(25.94±7.23)ml,奶量摄入比(70.52±6.48)%,喂养效率(2.84±0.73)ml/min,喂养成效(41.05±7.16)%;干预后每次吮奶量(47.45±8.18)ml;奶量摄入比(95.32±8.74)%;喂养效率(5.02±0.29)ml/min;喂养成效(64.95±4.43)%。结论 口腔运动及音乐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

【关键词】音乐;喂养表现;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1

早产儿出生时胎龄较小,免疫力低、胃腸道未发育成熟,胃容量少、食管蠕动力及收缩力低、传播速度慢,存在明显的营养累积缺失、喂养困难问题,如出生后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形成代谢危机,直接影响远期生长及智力、感知、运动发育,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病患病风险[1]。为保证早产儿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应注重改善喂养表现,增强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消化及吸收能力,减少乳汁吸入、食管返流、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腹胀及感染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音乐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4.1~2017.9收治的早产儿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孕28~34 w出生,住院时间≥7 d,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参与、遵循干预方案。排除消化道或呼吸道畸形,呼吸衰竭、严重心肺疾病、败血症、NEC,奶量不断减少,大便稀薄、潜血阳性,还原物质>2%,1 d内腹围增加≥15 mm,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早产儿。其中男54例,女51例;出生时医学指数为Ⅰ级15例,Ⅱ级26例,Ⅲ级34例,Ⅳ级30例;合并低血糖28例,黄疸17例,肺炎8例,胎膜早破22例,RDS17例。

1.2 方法

运用口腔运动、音乐疗法干预喂养。(1)音乐疗法。采用经过有效氯擦拭消毒的音像设备播放曲调悠扬、旋律优美、温馨舒缓、轻松欢快、和谐悦耳、格调高雅的音乐,播放时保证耳麦与双耳外侧的距离为10~12 cm。播放的音乐包括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家的名曲,古典音乐、儿童乐曲,摇篮曲、胎教乐曲等,也可将背景音乐、母亲心音合成乐律后播放,宜选择节奏稍慢的乐曲,避免乐曲内部曲调变化起伏过大。交替播放不同的乐曲,音量为40~50 dB,避免导致听觉疲劳或损伤听力,调暗灯光,注意降低环境噪音,将玻璃门关好,保证环境噪音低于

25 dB,暂停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3次/d,15~20 min/次,喂养前1 h播放,播放音乐时保证早产儿处于清醒状态,保持舒适体位,必要时可抬高床头,抬高20°~30°。(2)口腔运动。喂养前0.5 h给予运动干预,1次/d。运动形式包括脸颊C形外展,左侧、右侧脸颊各伸展2次,每次

15 s;同时根据Fucile干预方案刺激舌头边缘、舌尖、上下牙龈、上下嘴唇、脸颊,3~5 min/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早产儿的喂养表现,包括每次吮奶量、奶量摄入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早产儿每次吮奶量为14.5~33.7 ml,平均(25.94±7.23)ml;奶量摄入比为41.8%~82.6%,平均(70.52±6.48)%;喂养效率为1.64~4.87 ml/min,平均(2.84±0.73)ml/min;喂养成效为32.6%~58.3%,平均(41.05±7.16)%。干预后每次吮奶量为29.8~71.9 ml,平均(47.45±8.18)ml;奶量摄入比为75.7%~98.5%,平均(95.32±8.74)%;喂养效率为4.22~9.59 ml/min,平均(5.02±0.29)ml/min;喂养成效为50.7%~88.9%,平均(64.95±4.43)%。干预后喂养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喂养表现可影响营养供给,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物质需求量高,宜早期喂养与足量喂养,喂养表现不良时极易导致早产儿出现神经损伤、贫血、胆汁淤积、脑性瘫痪、败血症、代谢骨病、贫血、发育迟缓等并发症,同时可能引起心理问题[2]。应在临床中应用干预措施改善喂养表现,满足早期营养需求、达到理想营养状态,使胃肠道结构及消化功能尽快追赶生长、发育成熟,促进神经运动、视力、肌肉、骨骼等发育。口腔运动能增加口腔肌肉的力量,协调口腔神经肌肉、下颚、舌头、嘴唇动作,有效诱发吸吮反射及训练吸吮技能、吸吮强度,保证口唇的密闭性,增加进奶量。综上,口腔运动及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喂养表现。

参考文献

[1] 蒋春妙,叶莹帆.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输液中应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8):231-232.

[2] 徐小华,郑双云,金亚玲.自然早产胎盘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9):42-44.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预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