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

2018-02-09 03:54张文肖勇高妍贾兴泽林荣曹梅娜夏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射血阿托左心室

张文 肖勇 高妍 贾兴泽 林荣 曹梅娜 夏豪

大部分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发展到最后,都会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统计数据表明,这种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高于50%[2,3]。患者出现此类疾病之后,最典型的改变就是左心室功能下降,人体运动功能也随之下降[4,5]。在早期一般主张利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6,7],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近些年的研究结果发现,阿托伐他汀与二丁酰环磷酰苷钙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8];并且发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能具有对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9]。本研究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 116 例,患者年龄 50~72(61.28±11.35)岁。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病例的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10];②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级和Ⅲ级[11];③左心室射血分数<50%;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的排除标准 ①患者无法提供完整的治疗前后的病历资料;②患者在2个月之内服用过对免疫活性产生影响的药物;③患者在2个月之内服用过除阿托伐他汀之外的降脂类药物;④患者患有慢阻肺、恶性肿瘤和其他严重的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疾病;⑤患者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提供病史和配合研究;⑥患者对研究中所使用药物有过敏史。

1.4 方法

1.4.1 分组方法 按照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9例患者。

1.4.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施行常规治疗,包括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国药准字J20120050,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20 mg/片)和二丁酰环磷腺酰苷钙(力泰,国药准字HB1022649,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20 mg/片)。其中二丁酰环磷酰苷钙1次/d,每次40 mg,连续输入14 d;而阿托伐他汀在不同剂量组的用量不一致,低剂量组1次/d,每次10 mg,中剂量组为1次/d,每次20 mg,高剂量组1次/d,每次40 mg,均连续使用1个月。

1.5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心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进行比较。为保证检查标准的统一,所有检查都由同一个B超医生组用同一台机器完成检查,数据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比较。抽取患者空腹8 h之后晨起肘静脉血3~5 ml,放入抗凝管以3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放入低温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6 治疗效果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有2级以上的改善;有效为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好转,心功能有1级以上的改善;无效为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与心功能没有任何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治疗人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若结果阳性,采用bonferonn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三组及以上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结果阳性,采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YHA分级等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1。

2.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 四组患者在治疗前NT-proBNP、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以上四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NT-proBNP、C反应蛋白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治疗前,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四项指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5。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s)

NYHA分级(Ⅱ级/Ⅲ级)对照组 29 14/15 62.35±10.07 18/11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观察组低剂量组 29 14/15 59.68±11.47 17/12中剂量组 29 15/14 61.33±12.54 18/11高剂量组 29 15/14 60.87±11.86 17/12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s,pg/ml)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s,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c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955.34±113.58 851.08±98.83 3.729 <0.01观察组低剂量组 955.87±103.71 848.12±102.83 3.973 <0.01中剂量组 956.28±105.86 921.23±93.64 5.984 <0.01高剂量组 956.49±118.12 794.62±112.57abc 6.497 <0.01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s,mg/L)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s,m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c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23.46±4.53 21.37±3.25 2.019 <0.05低剂量组 24.18±4.48 21.11±3.16 3.016 <0.01中剂量组 23.78±4.57 20.84±3.22 2.832 <0.01高剂量组 24.55±4.62 19.12±2.88abc 5.371 <0.01观察组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c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8.41±2.11 39.79±3.01 2.022 <0.05低剂量组 39.21±2.52 41.00±3.22 2.357 <0.05中剂量组 38.52±2.34 41.81±3.57 4.163 <0.01高剂量组 38.74±2.21 42.54±4.36abc 4.186 <0.01观察组

表5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s,mm)

表5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s,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c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57.53±3.57 55.80±2.89 2.028 <0.05低剂量组 57.48±3.64 54.91±3.55 2.722 <0.01中剂量组 56.52±3.28 53.99±4.25 2.538 <0.05高剂量组 56.13±3.91 48.38±3.81abc 7.645 <0.01观察组

2.3 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四组患者在不同级别的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19,P<0.05),四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27,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数及百分率(%)]

2.4 观察组患者的降脂效果 观察组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降脂效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剂量组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组,见表 7、8。

表7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水平比较(±s,mmol/L)

表7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水平比较(±s,mmol/L)

注:q与低剂量组比较,a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低剂量组 29 4.96±1.01 4.42±0.86 2.192 <0.05中剂量组 29 4.87±1.12 4.31±0.84 2.154 <0.05高剂量组 29 4.72±1.05 4.02±0.77ab 2.895 <0.01

表8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水平比较(±s,mmol/L)

表8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低剂量组比较,a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低剂量组 29 1.12±0.23 1.00±0.18 2.213 <0.05中剂量组 29 1.10±0.32 0.94±0.20 2.283 <0.05高剂量组 29 1.10±0.25 0.83±0.21ab 4.453 <0.01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最终结局[12],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该疾病的预后一般比较差,但是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病率还比较高,有时甚至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组织选择性非常显著的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血管内斑块、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功效,可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NT-proBNP是BNP在分裂之后没有生物活性的一个片段,与BNP相比,NT-proBNP的稳定性更好,体内半衰期更长,其浓度的变化反映的是新合成的BNP的释放情况,而不是存储的BNP释放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只有高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其他治疗方法不更改的情况下,单纯只依靠阿托伐他汀剂量增加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改善所能取得的效果比较有限,在阿托伐他汀剂量增加4倍的情况下,才显示出治疗效果的明显提升,这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但是从数据可以看出,从对照组到高剂量组,在NT-proBNP、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数据变化上,还是显示出了与阿托伐他汀使用量变化的相关趋势;另外在血脂水平上,也只有高剂量组的下降幅度与另外两个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比较少,所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倚;另外可能本研究所观察的周期比较短,如果对长期效果进行追踪,可能得到良好的剂量-效应曲线数据。尽管如此,从结果中仍然可以看到,阿托伐他汀和二丁酰环磷酰苷钙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

综上所述,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更大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1]王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86-87.

[2]胡长军.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30:245-246.

[3]刘玉连,杨家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0:76-77.

[4]刘永东,高亢.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70-371,376.

[5]付东琳,马懿,张辉,等.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0-72.

[6]Chen HY,Mcmanus DD,Saczynski JS,et al.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practice,and in-hospital outcomes of olde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Geriatr Soc,2014,62:1451-1459.

[7]陈文武.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24.

[8]李敬.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对照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9:887-888.

[9]Fu HJ,Zhao LB,Xue JJ,et al.Elevated 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J Mol Neurosci,2015,56:553-561.

[10]Uemura Y,Shibata R,Takemoto K,et al.Elevation of red blood celldistribution wi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 predi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 heart failure.J Cardiol,2016,67:268-273.

[11]王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对比.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34-35.

[12]杨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208-4210.

猜你喜欢
射血阿托左心室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