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疾病诊治中CBCT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2-09 06:5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口腔疾病符合率内科

影像学技术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使用,这为口腔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便利条件。CBCT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疾病诊治水平,打破了传统口腔疾病诊治的局限性,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将检测影响进行更清晰的呈现。口腔内科疾病传统辅助手段包括根尖片、全景片等,以X线检查为主。影像显示为二维影像,存在图像重叠问题,影响口腔医生对患者牙齿、根管以及其它组织的检测和观察,进而导致诊断准确率受到影响[1-2]。CBCT对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治应用价值较高,本文讨论这一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女患者14例,男患者16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在(47.9±6.5)岁。牙周炎患者为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为9例,根尖周炎患者为12例,埋伏牙患者为7例;在观察组中,女患者16例,男患者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8.1±6.6)岁。牙周炎患者为3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为8例,尖周炎患者为10例,埋伏牙患者为9例。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组间患者口腔疾病、男女比例、年龄,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用X射线进行检查,检查焦点设置为0.5 mm,控制扫描周期为0.16~0.40 s。

观察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应用CBCT检查患者口腔部位,让患者保持站立姿势,固定患者头部,防止患者条件反射影响诊断。调控仪器电压,电压调制74~77 Kv。控制电流范围,将电流频率控制在5~7 mA,扫描周期为2~5 s,扫描角度调制204°,使用过仪器扫描患者口腔14 s。扫描结束后,对扫描图像处理和分析[3]。比较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差异,分析患者的牙槽骨缺损、埋伏牙位置以及牙齿折裂等情况的诊断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根尖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埋伏牙、种植体周围炎诊断准确率[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口腔疾病检查所发现的例数为20例,治疗后期实证的例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口腔疾病检查的结果与临床治疗实证结果符合率为66.67%;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口腔疾病检查诊断所发现的例数为29例,治疗后期实证的例数为30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口腔疾病检查诊断结果与临床治疗实证结果符合率为96.67%;从两组患者在接受口腔疾病检查诊断的结果与临床治疗实证结果符合率对比数据,足以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口腔疾病检查诊断的结果与临床治疗实证结果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内科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患病期间,身心压力明显增大,生活质量也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就需要提升疾病诊治的准确性。常见的诊断方式包括全景片和根尖片,通过影像数据,得出诊断结论[5-6]。但是患者的口腔内科疾病病症复杂,以患者的牙体牙髓病为例,应用这一检测方式,就会出现影像重叠的状况,导致诊断误差出现,影响对诊断信息的精准判断。为了保证临床诊治的有效性,需要了解临床诊断误差以及诊断问题出现的原因,应用更加有效的临床诊断方式,提升对患者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7]。

CBCT技术在口腔内科疾病诊断中,准确率要高于传统的X线诊断。它的应用优势明显,包括辐射剂量的缩减以及空间分辨率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整治,可以更为精准的判断患者的口腔疾病病情,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得出治疗结论。诊断期间,也需要了解诊断范围,截面图形变化,更加精准对给患者的疾病数据影像作出分析和判断。CBCT技术在应用期间,可以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将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辐射误差出现。应用这一诊断技术期间,仍然需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护,让患者穿戴辐射服,接受检查治疗。

CBCT诊断效率很高,通过一次检测,就能建立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将患者的牙髓腔三维解剖式结构图像进行验证,这有助于医师更为精准的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矫正患者牙齿畸形症状。通过软件测量的方式,保证治疗的准确性,精准掌控治疗操作程序[8]。以埋伏牙口腔内科疾病为例,治疗过程中分析治疗的局限性因素,保证埋伏水平阻生以及倾斜阻生现象。CBCT检测不同于X线检测,检测期间存在一定的局限因素[9]。检测时,需要了解图像的分辨率,准确的在患者患处进行定位,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8-9]。CBCT检测方式被应用期间,监测患者的口腔疾病,观察患者牙齿组织和下颌神经的问题,评估手术治疗风险,保证临床治疗方案应用有效性,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10]。

在对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整治期间,本文对两组患者的口腔内科疾病诊断数据差异作出判断,经证实,CBCT诊断更加准确,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降低治疗风险、提升治疗安全性,提升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11]。口腔内科疾病,属于高发病症之一,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治服务有很高的医疗意义,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更多先进的诊断手段得到应用,这为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质的医疗条件,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水平[12]。

猜你喜欢
口腔疾病符合率内科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