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2018-02-09 16:23黄坤静黄洁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源性脊髓膀胱

黄坤静 黄洁清

本文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诊的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膀胱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选取50例参与此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25)和B组(n=25)。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4.96±7.83)岁,男女比例为14∶11;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12±6.94)岁,男女比例为12∶13。通过对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基础资料实施检验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3.0),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治疗+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额外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主要为:(1)针对难以自排小便的患者,每次导尿前5 min,让患者卧于床上,保持浑身放松,想象处于流水潺潺的环境中,锻炼其排尿意识,而后导尿。(2)针对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调的患者,导尿前30min,让患者卧于床上,对其耻骨上区、大腿上区1/3内侧轻叩,或指导患者牵拉阴毛、挤压阴茎(阴蒂)、刺激肛门,促进其膀胱反射性收缩、排尿。(3)针对逼尿肌、括约肌活动功能下降的尿道关闭不全患者,采用Grede法、Valsalva法增强患者膀胱压力,促进其排空膀胱。(4)让患者保持不收缩腹部、臀部、下肢等部位肌肉的情况下,吸气时进行提肛锻炼,呼吸时保持放松。每日做3组,每组10~20次,每次坚持5~10 s。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残余尿量、膀胱容量。

1.4 判定标准

以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量表判定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1]。

1.5 统计学方法

对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0),t检验: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计量资料描述成(均数±标准差)的形式;χ2检验: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计量资料描述成(n,%)的形式。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2.89±7.62)分]、残余尿量 [(182.84±14.84)ml]、膀胱容量 [(200.84±16.94)ml]与B组[(53.83±8.71)分]、[(179.96±13.76)ml]、[(199.55±17.36)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 1、0.711 5、0.265 9,P=0.686 5、0.480 2、0.791 4>0.05);通过为期1个月的随访,护理后,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71.59±8.74)分]、膀胱容量 [(448.66±18.36)ml]高 于 B 组 患 者 [(61.69±8.48) 分 ]、[(309.52±16.35)ml],残余尿量 [(71.84±10.62)ml低于 B 组患者 [(109.48±13.7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4 7、28.297 9、10.827 5,P=0.000 2、0.000 0、0.000 0< 0.05)。

3 讨论

据有关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后尽早接受康复训练有利于其预后[2]。早期集束化康复训练中,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进其膀胱功能得以恢复[3]。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给予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小剂量超声波、局部电刺激、推拿、针灸、功能训练等干预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4-5]。由于患者膀胱功能下降,难以自行排尿,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面临巨大挑战,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6]。对此,应根据患者喜好选择相应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可通过面对面沟通、微信交谈等方式给予言语上的安慰[7]。针对患者的诉求及困难,给予人文关怀和帮助,从而在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本次研究中,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训练的A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经过1个月的训练干预,其在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B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早期集束化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及实效性。

综上所述,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与常规护理相比,更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及膀胱功能。

参考文献

[1]孟庆芳,杨爱慧,王金凤,等. 早期院内康复联合视频APP随访指导对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患者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56-59.

[2]杨悦,张建梅,谢娜. 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48-51.

[3]郑珍香,颜小茜. 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65-1266.

[4]郭慧芳,韩敏.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206-207.

[5]王雅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114-116.

[6]庞灵,郭惠玲,刘花,等.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8):94-95.

[7]周素萍,袁蓉. 康复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转归中的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74-175.

[8]董杏娟. 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45-2846.

猜你喜欢
源性脊髓膀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