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2-09 21:54汪炎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职责一流财务

◆汪炎珍

1 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一种“井喷”式发展态势。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359所,而本科院校为1237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48.61万人,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约占50%。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已呈并驾齐驱之势,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体系。

教育部为了支持、鼓励高职院校发展,先后推出“全国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校建设”“全国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全国高职院校特高校建设”,不断推高职业院校的发展基础,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提出“全国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与“全国高职院校特高校建设”过程中也提出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设想。

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同年10月,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高职院校的“双一流”建设与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有着一定的差别: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主要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职院校的“双一流”建设主要是指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群。

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本保障,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探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已势在必行。根据本课题组的调研,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预算概念,形式主义严重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仍然缺乏预算概念,或对预算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或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而原来中职院校没有严格的预算规定,惯性使然,升格后的高职院校也缺乏预算概念。

2)部分高职院校领导认为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试想: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作为一个体系,没有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校的配合,预算的目标、编制和考评如何实施?

3)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缺乏预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在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后期的追加机制,使得很多部门在前期的预算中就多不就少,严重偏离实际需求。

弱化服务职责,淡化监督职能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存在两大极端。

1)有的高职院校弱化财务部门服务意识,这个在很多媒体常有报道,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报账过程中由于不懂报账流程,且财务部门的基层人员又没有给予及时指导,使得这些教师需要往返多次方可报账成功。

2)有的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不愿意得罪同事,使得财务管理丧失监督职能,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埋下极大隐患。

缺少追责机制,缺乏约束职责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事业单位,且很多岗位没有具体的经济责任和规定,使得高职院校缺乏企业式的追责机制,如果高职院校出现资金流失和投资失误,基本无人担责。在此过程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偶尔的投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主观原因是一些决策者或执行者没有把高职院校当成自我财产来对待,在相关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缺少主人翁的态度。

被动履行职责,缺少分析过程随着产业的发展,高职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但在此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忽视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缺少具有前瞻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还停留在报账型管理模式下,习惯或满足于一般财务的算账、记账、报账等工作,常常忽视财务工作的前期预测、中期控制、后期分析;或只是对相关财务数据的简单核算,而不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和效益考核。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面对“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课题组经过调研,特提出以下对策。

强化预算意识,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意识,不但要求高职院校的校领导树立预算意识,还要求各个职能部门领导和二级学院的领导也要有预算意识。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加强培训和管理,力争使各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能够科学编制财务预算。此外,要加强沟通,重点加强对财务之外规定的沟通,加强对财务规定不同理解的沟通,加强对预算控制管理的沟通。

加强财务服务职责,强化财务监督职能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很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对财务的使用和管理要更加规范合理。教师队伍虽然整体素质很高,但是一些人员特别是刚进入教师行列不久的年轻教师,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规定和流程一般不熟悉,因此,相关的财务人员应该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不能一拒了之。与此对应,财务人员对不合理的财务活动要给予一定的监督,不能抱着蒙混过关的思想,丧失财务岗位的监督职能。

建立追责机制,强化约束职责我国高职院校应该自上而下建立追责机制和约束机制。如在相关投资之前,必须明确党政班子各个领导干部的职责,究竟是校长的职责,还是分管产业副院长的职责、分管科技副院长的职责、分管财务副院长的职责。此外,还应包括各自对应的处长各自应该负什么责任,且谁是决策人,谁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究竟谁应该担责,都应该给予明确的规定。

加强工作创新,分析财务薄弱环节面对高职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不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更可以很好地支持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在科学编制预算、刚性执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尤其要加大财务工作的分析工作。财务分析主要是指利用会计报表、事业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对相关的高职院校在到一定时间内的财务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剖析,以发现高职院校经济活动规律和单位发展的相关规律,并利用科学的规律指导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双一流”建设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多年的积累,本科教育分化已经非常严重,固化情况很难改变;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则不存在这种情况,除了极个别的高职院校,其他高职院校彼此之间的差距很小,通过“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实施,相关的高职院校可以脱颖而出。而在此过程中,财务工作的支持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及时发现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职责一流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关注一流学科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