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2018-02-10 12:00叶子翔李军文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耳突发性全血

张 恺,叶子翔,李军文,罗 莎

(1.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压氧室,四川 成都 610041; 2.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3.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41)

突发性耳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感音神经受损,导致听力在几小时内或几天内的下降[1]。突发性耳聋根据听力检测曲线可分为低频性、高频性、平坦型、全聋性。不同类型听力受损的原因不同,治疗方式及效果也不同[2]。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往往与内耳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疾病、窗膜破裂及其他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3-5]。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听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通过提供高压治疗舱环境,使患者吸入纯氧或高浓度的氧,可提高血液含氧浓度,对改善局部组织缺氧、降低感音神经受损等有一定疗效[7]。目前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主要有高压氧辅助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中西医结合等。本文从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机制、治疗突发性耳聋方法及影响因素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机制

突发性耳聋常见病因以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为主[8]。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扩张微血管和营养神经,促进感音神经恢复。临床常用扩张微血管药物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作用机制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迅速纠正、改善内耳组织的缺氧状态;减轻免疫对内耳的损害;使血管通透性减少,减轻内耳的水肿;减轻缺血-再灌注和自由基对内耳的损伤,高压氧治疗还可以激活超氧自由基清除体系,起到保护耳蜗、促进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9-10]。

总的来说通过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使内耳组织细胞的含氧量增加,从而促进内耳感音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研究表明,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11]。

2 常用的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方案

2.1 高压氧联合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类药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病毒等作用;能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有利于循环;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利于听力的恢复[12]。周维等[13]研究发现,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单纯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能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降低复发率。王品等[14]采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长春西汀、神经节苷酶的治疗方案,可明显缩短患者突发性耳聋的症状缓解时间、听阈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取得的预期临床疗效较理想。

前列地尔可将前列腺素E1封存于0.2 μm的脂微球载体,能有效增加药物利用度,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血管,被广泛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15]。李艺梅等[16]在应用营养神经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前列地尔和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中发现,患者治疗后的听力阈值、全血高切度、全血低切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张明等[17]通过高压氧辅助前列地尔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综合治疗发现,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改善率均显著提高,纯音听阈值也明显低于治疗前。

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苷,辅料为山梨醇、乙醇、氢氧化钠,可抑制细胞膜过氧化反应,刺激儿茶酚胺释放,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白细胞及红细胞的可塑性,可改善耳蜗的血液循环,减轻毛细血管损伤,进而达到治疗目的[18]。张宏福等[19]通过分别给予地塞米松与金纳多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的两组对照试验,发现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听力值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更少,安全性较高。

2.2 高压氧辅助中西医结合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致病机理为耳部存在血瘀气滞、清窍失养[20]。耳聋患者大多伴发耳鸣症状,由于耳鸣则可能导致心神不宁、烦躁以及夜寐不安,而听力受损、耳无法闻声还可能增加心情的郁躁,继而导致机体失衡加重临床症状。高岩[21]在药物基础上联合高压氧、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发现,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针灸的临床疗效明显,且血液流变学的相应指标也得到较好改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张会芳[22]通过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发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可以明显改善血液的黏稠度,促进内耳的微循环和患者听觉的恢复。

2.3 高压氧舱内输液治疗 高压氧联合舱内静脉输液可以对抗高压下毛细血管收缩的不利影响,使微血管扩张,通过高气压使药物对组织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增加,增强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可最大效率地发挥药物与高压氧的双重疗效,提高有效率[23]。李琴等[24]通过舱外组、舱内组、对照组3组对照试验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舱内组和舱外组均优于对照组,且舱内组优于舱外组。因此高压氧联合舱内静脉输液是安全的治疗方法,对全频下降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总体疗效佳。

3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影响因素

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且比较安全,容易让患者接受,但是其治疗效果仍然受一些因素影响,只有克服这些影响因素,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3.1 与病程长短、治疗开始时间有关 相关文献报道,高压氧治疗越早,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25-26]。内耳区血液循环相对不佳,易出现血流缓慢停滞,脂肪堆积,加之耳蜗末梢血管内血液流速较低,一旦出现堵塞,组织将处于缺血状态,致使缺氧、毛细胞损伤,若不能及时处理,将影响听力改善。而在患病初期若能尽快予以针对性治疗,在损伤严重前给予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早期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7-28]。

3.2 与炎症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有关 内耳的炎症程度也与治疗效果有关,内耳炎症程度越高,表明听力受损程度越高,越难以治疗[29]。原因可能是轻度损伤者内耳细胞损伤为暂时性损伤,而严重损伤者为永久性损伤[30]。此外,听力曲线类型也与疗效相关,高频音损伤以窝底为主,低频音损伤以窝顶为主,窝顶病变多属于器质性病变,器质性病变属于不可逆的损伤,而底回损伤属于非器质性损伤,所以对高频型、全聋型患者的疗效较差[31]。血液黏稠度越高,说明内耳的微循环越差,组织缺氧严重,纠正困难,听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32]。

3.3 其他 有研究报道,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对年龄>60岁或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患者效果不理想,可能由于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内耳血液流动缓慢,缺氧状态更加不易纠正,导致听力恢复时间延长[33]。

4 小 结

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有自愈性,患者经过高压氧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是难以区分是否为高压氧治疗有效。但是无论自愈性,还是外界干预,都应该早期给予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目前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很多,包括微循环障碍、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此,针对不同病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虽然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上较为普及,但是患者对之了解甚少,且对之充满一定怀疑与担忧,因此医务人员前期应该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与心理安抚, 减轻患者的心中疑虑和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较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可以针对高压氧辅助用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未来仍需进行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及探讨其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比如治疗时间、氧浓度等,了解自愈性的关键所在,逐渐形成标准常规化的治疗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内耳突发性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恐龙内耳的秘密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