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噱头
——微博报道医患冲突事件的优势与弊端

2018-02-10 12:5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患冲突家属

袁 谅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年来,医患冲突事件屡次发生,不少医生、护士在医患纠纷中受到伤害甚至因此而牺牲。根据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等犯罪案件155件。《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提到,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提到,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通过总结与梳理后,本文作者认为医患冲突事件的发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首先,患方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宣传及病患自身希望疾病痊愈的热切希望,导致许多患者及家属对其自身或亲属的疾病治愈具有超出实际的期待,一旦治疗结果与其期待的结果存在偏差,则容易激发医患双方的矛盾。随着经济水平的增强,保健意医学常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在追求物质生活之余,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生命长度的追求。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与丰富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过程的参与感。然而,医学作为一种专业度、精细度很高的学科,患者及其家属仅凭普及性的常识而难以企及,因此,极易导致医患双方的误解与冲突。

其次,院方因素。医生原本应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不仅需要精细专业的医疗水平,同时也应当具备端正的医德与伦理。但是随着“莆田系”医院的出现,“看病都要给生送红包”刻板印象的形成,社会公众对医院、医生的信任中也怀有警惕,全社会对医生的不信任感逐步增强,且某些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与病人的数量严重失调,造成医生与病人难以及时沟通,导致医患冲突的产生。第三,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不当。且许多相关事件中,“医生失语”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最后,媒体因素。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依赖与信任逐步增强,媒体因素也成为分析医患冲突事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新媒体与传统相比,把关人的缺失与良莠不齐“意见领袖”的崛起,许多媒体对待医患关系不够公正客观,对事实了解不清、利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及夸张的词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所报道的内容妨碍了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原本脆弱的医患关系营造更加尖锐的冲突。此时媒体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新媒体的代表之一——“微博”,它的产生不仅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也成为社会公众的社交与娱乐方式。由于其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也成为许多媒体抢占时事热点报道的高地。但是,微博对医患冲突事件进行呈现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优势与弊端。

第一,用户基数庞大导致微博影响力不断增加,但事实及评论的真实性难以证实。以《观察者网》于2016年10月31日发布的官方微博为例。山东潍坊某妇幼保健院被爆将纱布遗留孕妇子宫内,并引起产妇腹痛、抑郁等症状,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轩然大波。根据微博名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10月31日撰文称,山东电视台《生活帮》节目播出了这则新闻,但是事件发展却有反转:产妇及家属明确知道纱布留在体内,却多次大闹医院和上访,可能是以此来诈骗。对于子宫内留纱布,妇产科专家和医院方都解释表示,子宫内填塞纱布是行业内通用的做法,为了抑制子宫出血情况。医院称,留纱布早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且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字。医院电话核实后表示,山东电视台已委托中间人委婉向他们表示歉意,被患者家属给“忽悠”了。

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于2017年2月23日转载消息,微博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微博月活跃用户全年净增长7700万,增至3.13亿,移动端占比达到90%。微博上庞大的信息量与用户量,体现社会受众对某一社会事件的参与热情,表现民众的话语权、对社会的监督权,使得个人权利得到尊重。然而,大量消息在微博中迅速传播,造成信息泛滥的局面,监管不利,使微博成为虚假信息滋生的“温床”。许多医患冲突的事件发生时,微博舆论一边倒的谴责医院及医生,揭露真相后结果反转的情况十分普遍。

第二,微博报道消息具有快捷性,但消息的客观性难以保证。以《新浪爱问医生》官方微博2017年2月9日发布的消息为例。医生在为一名男性53岁的疝气患者手术时,因局部麻醉效果不理想,故采取了全身麻醉,不料该患者意外死亡。随后几天内,家属方百余人在医院设灵堂、烧纸、摆花圈,同时在市政府及公园大街上拉条幅。疑似为患者女儿的网友发布微博,称“医院草菅人命,小小疝气手术把人治死”,并“求群众转发扩散。”据悉,目前该院院长婉拒了媒体采访。该院工作人员消息,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写作上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创作热情。140个字数的限制,甚至某个标点或表情都有成为新的热点话题的可能;信息接受的便捷性,激发人们对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的持续关注,使得社会事件能够尽快露出真实面目;人际交往中的便捷性,无论明星或普通人,都可以针对某社会事件发表个人观点。这类微博的发生使验证真伪的过程变得异常艰难,带有许多个人主观点的消息可能会扭曲事实真相,舆论无法被理性引导,表达的自由性与监管性的并存,成为微博传播消息的弊端之一。以微博的个体用户为例,通过关注的官方微博或热搜所产生的社会新闻时,迅速发表个人意见或看法并无明显的限制,每位用户通过个人观点使新闻事件不断发酵,形成“舆论场”,有时这些意见并不客观。但是强大的舆论力量无论对事件走势或当事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微博对信息进行广播爆炸式的传递,加速了传播的广度,但对事件细节描述的尺度难以把握。许多新闻事件的发生是社会公众在微博进行爆料或是转发的,以《映象网》官方微博于2016年5月18日的报道为例。接到网友爆料声称,湖南邵东县某医院,五官科医生因为两个病人(小孩)需要清创,其中一位病人必须排队等待,被这名病人的家属用一把大铁锤砸中后脑勺,抢救无效死亡。同日,《法制网》的官方微博发布案件追踪消息:当晚19时许,同院护士向记者证实,下午遇袭的一医生经过抢救无效死亡。此前,当日下午13:40左右,一名交通事故受伤患者就诊,其家属借口医生救治工作不积极,辱骂病殴打接诊医生,致其受伤倒地,公安机关已抓获两名凶手。又如《新京报》2016年4月27日官方微博转自《澎湃新闻》报道,云南文山市西畴县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医患纠纷案件。一名带女儿看病的女子持高跟鞋将输液的女护士头敲破,目前已被行拘。4月29日,澎湃新闻从院方获得证实,被打护士刚怀孕不久。自称系现场目击者的网友发帖称,当时女子带其女儿来看病,因女护士怀孕4个月,给女童输液时动作较慢,遭致女子谩骂。双方发生争执后,女子脱下高跟鞋(鞋跟带有铁皮)敲打女护士头部多次。网友上传的图片显示,被打女护士头部受伤,满脸是血。

微博对新闻时事的报道是先于其它媒体的。微博中每个用户不仅可以关注别人,同时也会形成自身的粉丝社群,这样就使信息的流动在某一群体之中,虽然信息进行分流,但是也保证了一定群体的信息接受。当粉丝社群中的人数达到一定的人数后,这种信息流动的模式就会产生裂变,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扩散,“被这名病人的家属用一把大铁锤砸中后脑勺,抢救无效死亡。”、“女子脱下高跟鞋(鞋跟带有铁皮)敲打女护士头部多次,满脸是血。”此类描述对医患冲突事件的细节描述,过分细节的描述会对当事人或受害人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第四,言论相对自由开放但用户实名管制的力度还须增强。“言论自由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言论自由,民众的声音就失去了传播的通道,社会隐患就会潜滋暗长。但无度的、泛滥的言论自由必将导致社会的动荡。所以,既要赋予公众充分的言论自由,又要完善对自由的管理,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①微博实名制可防止网络诈骗,减少违规行为,也减少了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买卖“粉丝”等突出问题。但是强制推行实名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的言论自由,实行微博实名制必定会导致微博发布者对微博内容的编辑与发表有所顾忌,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敢怒而不敢言,严重时会导致“沉默的螺旋”现象出现,违背了原本曝光事件、引导正确的舆论、获得事实真相的初衷。

结语

“在社会化媒体风起云涌的传播语境下,作为新闻的医患冲突性议题呈现出以下传播特征:一是带有鲜明的新媒体事件的特点,即传播速度快、受众参与程度高、社会轰动效应强等;二是整个传播过程中,患者与家属的现实利益表达以及社会公众情绪化甚于对事件本身的理性反思;三是‘冲突场域’狭小而影响面大,医患冲突往往发生在‘医方—患方’的狭小范围内,但医患冲突中往往涉及命案,加之,亲友作为患者的强关系而存在,致使冲突强烈,社会影响面广泛。”②医患双方应该齐心合力努力保证病患康复,而非如今矛盾重重剑拔弩张。医患双方的沟通机制的有效建立则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注 释:

①王海燕,武薇.浅析微博时代的言论自由与社会管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2):70-72.

②罗以澄,王继周.医患冲突议题中新闻报道的话语策略及启示——以近年四起医患冲突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6(05):44-47.

[1]何跃.突发事件中微博用户社群舆情传播特征研究[J].情报科学,2016(06).

[2]张勋宗.微博与其他媒介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之比较分析[J].新闻界,2016(03)

猜你喜欢
医患冲突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