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心血管系统模块的教学实践❋

2018-02-13 07:56王琳琳陈莹莹顾传龙张晓明
解剖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心血管教学效果

王琳琳 陈莹莹 顾传龙 张晓明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杭州 31005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医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近年来涌现出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1]、翻转课堂[2]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系统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启迪。MOOC课程的特点是大规模、在线、开放。研究表明其整体教学氛围方面依然无法达到传统大学的教学效果。大学的教育应当是全面的,学生要的不仅是课程知识,还有课程体验和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而翻转课堂通过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活动,可直接帮助学生能力的提升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避免了上述不足。分析关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要求,开展基于慕课平台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临床医学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有效丰富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此笔者于2016年开始,对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系统解剖学课程中心血管系统模块进行初步改革,结合其生理功能,探索把MOOC课程网站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引入系统解剖学的心血管模块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医学院2015级和2016级八年制临床医学选修系统解剖学的学生114人,每年级学生设为对照组58人(1班)和实验组56(2班)。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学生统一使用人卫版长学制系统解剖学教材,其中心血管系统模块教学分2次课进行,每次为5学时,教学重点、难点一致,课后测试试卷一致。

1.2 教学实施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讲授心血管系统知识,课前与课后提出相应的预习、复习内容。实验组学生采用基于MOOC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浙江大学m-learning.zju.edu.cn服务器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心血管系统相关课程视频、课件PPT等学习材料上网,供学生课前自由下载预习。上课前3 d在网站提供英文参考文献,要求结合参考文献,准备课堂分组讨论的主题。2次课的主题分别是“心动周期中心泵血时房室瓣膜和心各个腔室如何发挥作用?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及兴奋传导过程?”和“老慢支患者会发展成哪个心腔肥大?有哪些临床症状?请从解剖结构来解释”。在课堂教学时间,一组学生用PPT阐述主题内容20 min,另一组学生则进行提问,主讲的小组学生负责回答另一组学生的问题;随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网站视频资料中各自产生的相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反馈情况,作必要的指导和答疑;结合标本进一步讲解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而且结合生理功能分析上述临床案例情况。心血管系统模块授课结束后1周不事先通知,进行闭卷书面小测验,作为形成性评价,并同时进行主观评价问卷调查

2 结果

实验组和进行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测验成绩以百分制显示,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5.4±3.5,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9.4±2.4(P<0.01),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提高。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所有学生(100.0%) 表示心血管系统部分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有效;95.1%的学生认为MOOC平台提供的视频内容的实用性强;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85.3%的学生肯定了MOOC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63.4%的学生认为使用教学视频的教学互动性有提高;68.2%的学生认为能跟上教学课程安排的步骤;87.8%的学生认为MOOC视频资源的网络稳定和方便,浏览的视频界面清晰、流畅,能够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85.4% 的学生认为MOOC提供的教学视频资源,使得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更容易了;97.6%的学生充分肯定了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的讨论和动画相结合有助于巩固理解和记忆。

3 讨论

3.1 结合MOOC的翻转课堂在心血管系统解剖与生理相结合的教学成效

基于MOOC 平台的翻转课堂应用到系统解剖学的心血管系统模块的教学方式的改革,结合结构与功能的教学资源,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肯定了MOOC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并认为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更容易了,其结构联系功能的动画和讨论相结合有助于巩固理解和记忆,该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临床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由于有些是开放性问题,需要查文献,研究最新科研进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获得了提高。

3.2 存在问题

本研究通过小范围实施,以期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网络平台的视频资源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网络资源并不能完全适应解剖学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在结构与功能知识的匹配度方面不够好。因此,要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视频,虽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相对于整体教学效果而言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因此自己制作教学视频,更能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案例有机整合起来,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翻转课堂的效果更加强调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要求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迫切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技能和教学素质。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在学生答疑解惑上,从而实现课堂上就完成内化知识的目的;结合生理功能的授课,使得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生动形象,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新型教学模式[3],如何合理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机地结合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临床相关知识点,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不仅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4]。本研究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对于心血管模块的教学实践,有望为今后基础医学,特别是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实践。

猜你喜欢
解剖学心血管教学效果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