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留学生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13 20:32陈君任毅
现代医院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英校友师资

陈君,任毅

(1.南方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州市 510515;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市 51012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接受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的留学生数量的增长尤显突出。据教育部统计,医学学历留学生规模稳居全国各专业首位[1]。因此,做好医学留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中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留学生培养规模和质量也成为评价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自1999年起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2004年,学校由军队院校转为地方高校,为学校国际化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2005年,依托学校学科和师资优势,开设了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本科(英文授课)专业,即MBBS项目,标志着学校正式迈入留学生学历教育。2007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博士、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功举办全国第一个两年制全英授课援外学历学位教育“公共卫生硕士项目”。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较为齐全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在校学历教育留学生人数逾千人,留学生生源国拓展至81个国家和地区,专业分布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事业(医院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公共卫生、心血管内科学、消化内科学、骨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儿科学等20余个研究生专业。国际教育学院作为留学生教育归口管理部门,对留学生招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伴随留学生生源的不断扩大,也对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校对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做法

1.1 着力推进教学改革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践,在“系统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来华留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思想指导下,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来华留学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对教学实施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努力提升来华留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确保教学组织规范实施,学校组织全院师资力量,制定了中英文对照的理论授课教学大纲、见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同时制定中引文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1.2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各层次、各专业来华留学的教学管理均使用学校教务系统平台,做到全校师资及场地的共享。基于面向国内本科生开展的网络题库考试,完成了英文版考试系统升级,目前近50%的全英课程考核采用网络考试;完成了12个院系42门本科全英授课课程建设。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4门课程入选为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同时该4门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公开授课。

1.3 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来华留学全英师资建设是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同时提高全英教学能力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全英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师资培训工作,选送教师先后参加学校、教育部组织的国内外各类全英教学培训,如:通过外教进行的教学专项培训,委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全英教学语言技能培训班,以及参加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师资全英教学培训,派遣老师出国研修高等教育教学法。针对实习基地教师,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教学基地临床兼职教师全英教学培训。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英授课竞赛,以赛促教,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校级的授课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大部分来华留学全英师资同时承担本科生的双语教学,针对来华留学全英师资所组织的系列培训很好地带动了全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为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全英教学,在学校指导下开展了南方医科大学全英授课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让英语授课教师任用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全英教学课程教学工作量折算系数为3.0;凡取得“全英授课教师资格证书”并承担留学生英语授课任务,按实际学时给予发放一定的全英授课资质奖励金。这些规定已纳入到学校绩效改革。

1.4 推进中外学生文化融合

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的中文授课本科专业,其培养模式是插班混合培养,实行趋同化管理。对接受汉语授课并与国内学生同班上课的来华留学生,以教班为单位实行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趋同管理,一、二年级由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双重管理,留学生普遍反映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更多地与国内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朋友,进步较大。

同时,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了中外学生的热情,促进了中外学生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融合,校园多元文化品牌初步形成。举办的南方医科大学国际文化节涵盖了趣味运动会、印度排灯节晚会、留学生绘画与摄影作品展、文艺汇演、世界美食与文化荟萃等系列活动,学校、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亲身参与,4 000多人次的中外学生参与了文化节活动,2万余名人员观看了国际文化节文艺汇演网络直播。开展的系列精品文体活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赛事奖励。

2 留学生培养工作成绩斐然

自2005年以来先后培养了8届毕业留学生,其中本科毕业留学生近700名,研究生毕业留学生近60名,留学生大部分毕业后到医院、卫生管理部门等单位工作。我校某泰国籍留学本科生回国参加泰国医师执照考试,获得了当届总分第一名。截至目前,在校留学生在中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部分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在3.5以上。近六年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留学生奖学金,近500人次获得省级奖学金。

3 留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困境

尽管我校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缺乏金牌专业和品牌效应;英语师资整体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教育的创新性和多元化不足;留学生培养专业偏少,英语授课本科专业较少;留学生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化;留学生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如何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

国家近年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留学生工作正是这项工作的有力载体。为此,要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立足“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留学生教育的规模、质量和综合效益,实现创新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创造显著的国际化办学特色,打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多元化国际化教育格局。

4.1 抓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

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对于提升留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为此,要集思广益、集中力量,认真对照“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指标体系和相关要求,以迎评工作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提升办学软实力和硬条件,为来华留学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 拓展来华留学生招生

积极争取国家资源,申报各类奖学金项目,充分利用各类来华留学奖学金,重点培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坚持“走出去”招生战略,与专业学院制定和开展分国别、分专业需求调研,紧密结合培育需求拓展全英授课专业,如公共卫生管理(医院管理)、中医学(针灸推拿)等。启动在海外建设以中医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计划,让孔子学院成为生源基地。进一步密切与国际校友的联络,把校友变成我们的招生宣传员和留学生推荐人。

4.3 培养专业化管理团队,加强留学生日常管理

进一步优化留学生管理模式,增加留学生辅导员。不断加强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培养留管队伍管理服务国际化的理念,不定期安排留学生管理人员出国进修学习,为留学生管理人员举办各种关于管理工作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

对留学生实行动态化管理,加强班风学风建设。针对部分留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违纪事件偶有发生的情况,设立留学生法律讲坛、制作下发法律知识手册、开展法律知识测试等,强化留学生的法律意识。建设来华留学生二级心理辅导站,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介入留学生心理成长,帮助留学生更好成才。积极推行“文化育人”,以“感知中国”主题文化体验活动为契机,帮助留学生更好实现跨文化适应,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情结。继续打造国际文化节品牌活动,提高留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医学知识学习,积极促进中外学生融合,努力打造和谐多元国际化校园。

4.4 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

坚持把培养国际认可的高素质留学生作为中心工作,建立和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保障体系。继续修订和出台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及规定,修订实习中期考核制度及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出台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加强全英师资建设,提升培训效果,每年组织两期临床教学基地教师全英教学培训班,开展全英授课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完善全英授课教师信息库。整合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增加选修课种类和门数。开展来华留学生汉文化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教学及科研活动等,提升留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全维度在线评教评学系统,建立留学生信息员队伍和定期召开留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听取留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师生互评,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这样既能够沟通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密切师生关系[3]。

4.5 不断改善留学生生活及学习条件

做好留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通过公寓楼装修改造,周边环境绿化升级,建设国际文化长廊等,使留学生公寓成为满足留学生学习交流、文化体验、文娱活动开展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的书香社区,打造积极向上、令留学生有归属感的多元文化环境。在留学生入学时,做好留学生接机、食宿等工作,及时将生活指南发到留学生手中,让留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各国留学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予以充分尊重,将相同信仰的留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以此减少矛盾[4]。

4.6 抓好国际校友建设

校友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可多得的财富。要广泛联系世界各地校友,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国际校友分会。积极搭建校友交流网络平台,加强校友和母校联系、校友之间互动交流、分享校友最新动态。把树立国际校友典型、讲好国际校友故事,作为做好国际校友工作的一个重要落脚点,积聚国际资源,为服务我国外交大局做贡献。

[1] 刘曦,顾扬顺,童剑萍,等.关于医学留学生伦理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84-385.

[2] 唐志伟,马长中,孔宪玲.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75-77.

[3] 王晶晶,王秀兰,刘祯.建立和完善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6(3):356-358.

[4] 王凯,孙锦,那健,等.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管理特点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15-16.

猜你喜欢
全英校友师资
全英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2019年全英公开赛混双决赛中郑思维的技术特征统计与分析
校友风采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