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研究进展*

2018-02-13 18:27王允娜牛崇信邱连利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毫针阻型肥胖症

王允娜 ,牛崇信 ,邱连利

1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3甘肃省中医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成为目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问题。1975年以来,世界肥胖人数已增长近3倍,2016年WHO工作报告指出:全球大约有19亿成人超重,其中肥胖的成人近6.5亿,世界多数人口所居住的国家,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大于死于体质量不足的人数[1]。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多与遗传、代谢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相关[2]。肥胖症又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前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3]。单纯性肥胖无明显的病因,可能与家族遗传、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肥胖的发生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衡有关,脏腑功能失调致气血失常,津液运转异常,痰浊长时间内积不排,湿痰蓄积而致肥胖,可见肥胖主要与脾虚痰湿有关,因此多属脾虚湿阻证型[4]。近年来,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已取得显著成果,现将近10年相关文献整理如下:

1 针刺治疗

苏静等[5]取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尺泽、大横等腧穴针刺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3个疗程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非常显著,而且患者体质量、体脂的减少与针刺治疗时间有关,时间愈长,针刺减肥的效果愈明显。隋永杰等[6]分别以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治疗82名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三阴交治疗组减肥、调脂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和83.72%;足三里对照组减肥、调脂总有效率分别为58.97%和79.48%。可见三阴交穴具有减肥调脂的双重作用,可健脾胃,益精气,除湿祛痰。张圣淇等[7]将240例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饮食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同时针刺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治疗8周后,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1.7%、95.0%,对照组分别为53.3%、76.7%;治疗组肥胖指标下降程度明显。说明针刺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2 特殊针法

李胜吾等[8]将60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纳支法按时循经取穴治疗(即每日巳时进行治疗),对照组在除巳时之外的时间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2%,对照组为75.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降低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及肥胖度,减小患者腰围及腰/臀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庞蕾蕾等[9]运用眼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30例,总有效率为80.0%。说明眼针结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可取得满意疗效。马松楠等[10]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进火补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说明进火补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王桂玲等[11]将8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后各组患者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MI微通法+强通法+温通法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体质量及BMI微通法+强通法+温通法组治疗后较微通法+温通法组显著降低。张帆等[12]将40例脾虚湿阻型轻度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贺氏三通法中的微通法配合强通法治疗,B组采用贺氏三通法中的微通法配合温通法治疗。发现A组治疗后体质量及BM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体质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为55.0%,B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贺氏三通法是一种治疗脾虚湿阻型轻度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其中微通法配合强通法的疗效优于微通法配合温通法。郑婕等[13]研究表明,通元针法有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的作用。

3 温针灸

施茵等[14]分别运用温针灸及电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发现温针灸与电针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质量,且温针灸法效果更好。金瑛等[15]将8O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加饮食控制,对照组单纯采用饮食控制,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腰围、臀围及BMI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加饮食控制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单纯饮食控制。刘鹏等[16]将63例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阻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进行温针灸、毫针刺法及耳穴压籽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西布曲明胶囊进行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7.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温针灸配合耳穴压籽法是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段练[17]将3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进行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仪对腧穴进行刺激。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临床效果值得肯定。王鸣等[18]对200例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进行毫针刺,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减肥、降脂疗效,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水平均明显回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却明显回升。原萌谦等[19]采用温针灸、毫针刺激、耳针治疗125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脾虚湿阻型患者,治疗3个月后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减肥及降脂有效率分别为97.6%、93.6%,总有效率达 93.6%。

4 电针

张晓阳[20]采用电针、耳穴压丸及服用药茶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总有效率达92.6%。孙爱娟等[21]运用电针疏密波针刺治疗25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疗效满意。韩燕萍等[22]将102例脾虚湿阻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选用疏密波脉冲刺激,毫针组进行毫针刺激,临床疗效电针组优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电热针

朱玉等[23]将121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电热针加穴位贴敷组和西布曲明组,总有效率针刺穴贴组为97.5%(78/80),西布曲明组为70.7%(29/41),说明电热针加穴位贴敷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盐酸西布曲明。陶丽等[24]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运用电热针治疗仪刺激及毫针治疗;对照组仅用毫针刺激穴位。治愈率、总有效率、体质量下降幅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滕惠兰等[25]将125例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阻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电针治疗仪及毫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毫针刺法治疗。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热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较好。

6 穴位埋线

杨茜等[26]将6O例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毫针针刺,治疗组同时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曹洪铭等[27]将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毫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进行埋线疗法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0%。李庐娟等[28]将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疗法。观察组体质量、体质指数较对照组下降更多,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100.0%,对照组为 80.0%。周江波[29]以单纯针刺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49例,观察组55例采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9.59%,观察组为9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苗苗等[30]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组给予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2组体质量和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埋线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显著。

7 配合拔罐

马素起[31]将60例脾虚湿阻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及拔罐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患者体质量、减小腰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加拔罐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陈莎莎等[32]运用针刺及走罐治疗成年女性脾虚湿阻型肥胖症30例,总有效率为83.3%。李艳等[33]研究表明,水穴埋线配合闪罐具有减肥降脂的双重作用,同时能够明显改善症状。

8 针药结合

樊红霞等[34]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内服联合针刺治疗48例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治疗后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腰围、臀围明显减小,由此可见中医综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有明显疗效。付京云[35]运用二陈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4O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总有效率达92.5%。祝然然等[36]等研究表明,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明显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王权等[37]将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佩连麻黄方治疗,治疗组进行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疗法,2组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等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脂指标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显著降低体质指数,改善血脂水平。

9 讨论

早在2000多年前,祖国传统医学中就有了对“肥”这一概念名词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灵枢·卫气失常》篇曰:“人有脂、有膏、有肉……晒肉坚,皮满者,服”,首次提出了“肥”的概念,并对肥胖者的体态进行分型描述,按照体型的差异将其分为“脂人”“膏人”和“肉人”3类。《黄帝内经》中“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描述的是人体水液代谢的基本途径,由此推出,脾脏水液代谢功能失衡可致水谷体内长期滞留,使代谢有害产物不能有效排出,而湿邪毒浊之气在体内积聚,继而出现脏腑功能进一步奈乱而致肥胖[38]。《素问·玄机原病式篇》则在脏腑功能失调可致肥胖的病因解释基础上,首次论述了气血盛衰与体形的关系,“盖人之肥瘦,由血气虚实使之然也,气为阳而主轻微,血为阴而主形体……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由此可见肥瘦与其血调节密切相关,气血运化异常,则导致机体浊气停滞不排而水湿滞留,膏脂蓄积而致肥胖[39]。中医病因学说将本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外因是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少劳多卧,损伤脾胃,脾虚胃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或肝肾亏虚,七情内伤,痰瘀内阻,以致浊邪内生,壅积于内,而致肥胖。病机包括脾虚、胃热、肝郁、肾虚等,与湿、痰、瘀密切相关,其中以脾为主。脾主运化,具有吸收、化生和转输水谷精微的功能;脾失运化,不能化生血气,湿、痰积聚,导致肥胖。肾藏精,含真元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肾气亏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转化和贮存失衡,导致肥胖。肝主疏泄,通调气机,肝气不舒,气机升降失调,木旺侮土,脾失运化,导致肥胖。肥胖乃素体脾虚不运、饮食失常、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无节制,偏爱肥甘厚腻之品或食欲旺盛,摄食过多;情志失调,气机郁滞;劳逸失当等均可致素体脾虚之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身体,反而聚湿生痰,痰湿浊脂滞留肌肤而形成肥胖,可见人体肥胖主要与脾虚痰湿有关,因此多属脾虚湿阻证型[40]。痰、湿、脂皆为阴邪,非温化则难以消其邪,因此对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应以健脾利湿、化痰通络为主,治疗以腹部腧穴为主,起到调理脏腑功能,振奋中阳,升清降浊,除湿化痰,减肥降脂的作用。通过针刺等方法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可加速局部气血运行,改善组织代谢,使局部脂肪细胞得温则化,增强基础代谢,使得积聚的脂肪起到“热则散”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猜你喜欢
毫针阻型肥胖症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