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甘青结合部牛羊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调研报告

2018-02-15 06:34余忠华何世明罗光荣蹇尚林塔英肖立新高军苏元君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包虫病疫区驱虫

余忠华,何世明,罗光荣,蹇尚林,塔英,肖立新,高军,苏元君

(1.阿坝州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阿坝 624402;2.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阿坝 624402;3.阿坝州农牧局,阿坝624000)

0 引言

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狐狸、狼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幼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人与牛、羊等动物而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因棘球蚴病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6种优先防控动物疫病之一,2009年农业部、卫生部将其列入人畜共患病防控名录,2016年卫生部、农业部等12个部委联合出台《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近年已研制成功羊包虫病疫苗,并开始推广应用。在疫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整治下,犬只数量有所减少,但形式仍严峻,野生宿主如狼、狐、黄鼠狼、旱獭、鼠、兔的数量多,分布广泛。

2017年10—11月,由阿坝州畜科所、阿坝州农牧局畜牧站与疫控中心、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对川、甘、青结合部阿坝州的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马尔康县、小金县,甘孜州的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丹巴县,青海省果洛州的久治县、班玛县,甘肃省甘南州的玛曲县开展了牛羊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专题调研,现将该地区的牛羊棘球蚴病防治情况进行总结。

1 区域基本情况

牦牛、西藏羊是川甘青结合部共同的优势畜种,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牦牛、西藏羊产业的发展与该区域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据统计,截至目前该调研区域12县存栏牛250多万头、西藏羊180多万只、马11万匹、家犬12万只(局部区域平均每户牧民拥有3~4只犬),流浪犬初步估计3万多只。

该区域牧民群众大多沿袭 “逐水草而牧,随牛羊而居”的游牧方式,养藏獒等犬只是防备狼等凶兽的侵害、保护牲畜的方式。同时,牧民一直保持动物生肉、生脏器喂犬提高其凶狠本性的风俗,且牧民有长期食用生肉的生活习惯,以及有徒手拾捡牛粪作为燃料的生活方式。该区域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卫生健康意识淡薄,使犬一直是包虫病主要的传染源,广大农牧区数量多、流动性强,其粪便极易污染水源、草场、土壤、燃料、食物甚至人体,导致动物感染包虫病几率高、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是导致该区域农牧民群众因病反贫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该区域的社会健康发展。

2 防控措施与成效

2.1 高度重视牛羊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

2.1.1 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疫区各县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组织体系。

青海省确定省、州、县主要负责人是包虫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

甘孜州疫区各县成立包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炉霍县建立畜间包虫病防控机构,完善体系,县农牧和科技局设立畜间包虫病防控科,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专门的防控室,抽调部分人员组成包虫病专项防控小组,确保各片区农牧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承担畜间包虫病防控工作,各村有专人负责畜间包虫病防治工作。道孚县农牧和科技局成立道孚县畜间包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和道孚县畜间包虫病防治技术服务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各业务站及技术骨干为成员。丹巴县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丹巴县农牧和科技局包虫病、布病疫病防控领导小组。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包虫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1.2 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及方案

疫区各地出台各种关于包虫病防治的制度、规范及方案等,以指导区域内的综合防治。甘孜州出台《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甘孜州2015年动物防疫应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甘孜藏族自治州犬只规范管理办法》,色达县出台《色达县犬只依法依规管理办法》,道孚县出台《道孚县农牧和科技局畜间包虫病防治实施方案》、《犬驱虫犬粪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羊免疫技术规范》,阿坝州制定《阿坝州2015年包虫病、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1.3 开展逐级分类培训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屠宰市场工作人员与县、乡、村级防疫员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做好自身防护,再通过乡镇、村兽防员与村农技员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包虫病防治教育。

2.1.4 广泛宣传

制作并发放藏汉双语的包虫病防治宣传材料,如宣传牌、宣传单、横幅、展板等,在电视台滚动播放藏汉双语的以“定期犬只驱虫,预防包虫病”为主题的宣传视频教育光碟,通过MAS彩信业务平台发送包虫病防治和健康知识,通过“产业扶贫”驻村农技员包村等契机,开展包虫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咨询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有的县采取把包虫病患者请到培训农牧民现场,让患者讲述病情,通过这种方式直观地让广大农牧民认识到包虫病的严重性,引起老百姓的高度重视。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牧民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饭前、便后洗手,不食用患病动物及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内脏,降低感染率。

2.2 多措并举综合防控牛羊棘球蚴病(包虫病)

2.2.1 消灭传染源

犬、狼、狐等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成虫寄生在它们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土壤、草地、水源及其活动的场所。接触被虫卵污染的物品或水,食用被虫卵污染的草和水,甚至吸入有虫卵的粉尘,都可以感染牛羊和人类[2]。因此,传染源头的治理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疫区部分县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对野犬进行扑杀、流浪犬集中安置等多种举措,极大减少流浪犬、野犬数量,尽可能减少包虫病的传染源。同时,大部分县对家养犬只进行登记管理,限制养犬数量,对犬只进行强制驱虫,做到“犬犬驱虫、月月驱虫”,并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

2.2.2 切断传播途径

严禁牲畜病变脏器直接喂犬。严格执行牲畜包虫病病变内脏无害化处理办法,对牲畜实行定点屠宰,对屠宰的牲畜实行严格的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制度,对屠宰环节发现的病变牲畜内脏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严禁饲喂犬只或者随意丢弃[3]。同时,疫区各县规范病犬、犬尸、统一实行无害化处理,加强死因不明牲畜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死因不明牲畜无害化处理与监管长效机制。

开展草原灭鼠专项行动。由于兔、旱獭等感染包虫病,犬、狐、狼等对其捕食后包虫病能完成整个发育过程,因此疫区各县开展各种形式灭鼠、兔和旱獭等中间宿主工作,有效控制鼠、兔、旱獭的密度,降低包虫病传播风险。

2.2.3 预防治疗

开展强制免疫、驱虫工作。疫区各县从2016年开始对区内所有羊群进行包虫病疫苗免疫,存栏牛用吡喹酮等进行驱虫,全县各乡镇动物防疫档案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健全,村级防疫员将疫苗免疫登记卡亲自规范填写,做到“户户免疫、驱虫,户户填写”,杜绝漏注和重复注苗现象[4]。

逐步实行畜群、场地净化。结合牲畜出栏、淘汰老龄畜、更新畜群,逐步建立健康畜群,各县利用特殊的集中出栏季节,积极宣传动员群众,科学调整畜群结构,适时淘汰老龄畜,为净化畜群起到积极作用。

2.2.4 综合防控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针对草原沙化的问题,牧区各县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部分有条件的牧场逐步接受开展草原消杀工作,杀灭虫卵,同时开展草场轮牧有利于包虫病防控[5]。

开展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避免因饮用被犬粪污染的水导致包虫病发生,牧区县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筹集资金,开展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3 采取保证措施

2.3.1 解决落实防疫用交通工具

针对牧户分散、交通不便的情况,久治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为村防员购买摩托,解决了村级防疫员的交通工具,确保能到达偏远的牧户,切实落实投喂驱虫药和免疫工作。

2.3.2 经费保障

村级防疫员是每年春秋防疫的主力军,防疫工作的成败与否主要在于村级防疫员的对工作的投入情况,疫区县加大了对村级防疫员的管理,签订责任书,规范工作流程,同时争取多渠道筹措经费,给每位村级防疫员发放春秋防疫期间差旅费,旨在增加村级防疫员的收入,提高工作积极性,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

3 调研体会与建议

3.1 调研体会

3.1.1 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前提

由各级党委、政府主导并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宣传、财政、公安、卫生、畜牧等部门协同,形成强大的合力,大力宣传棘球蚴病对人畜的危害和防控技术,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农牧民真正认识到包虫病的严重性,并主动配合包虫病的防控工作,达到群防群控的目的。

3.1.2 以制度、规范及方案为依据

利用民族自治的优势,制定出台相应的《犬只规范管理办法》等法规以及《犬驱虫犬粪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羊免疫技术规范》等技术规程,有利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1.3 切实落实定点屠宰,加强市场检疫力度

通过集中屠宰、加强检疫等措施,可以有效做到病变脏器集中处理,确保不被犬等终末宿主采食,切断传播途径。

3.1.4 开展对啮齿类动物的扑杀工作

草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旱獭等是破坏草场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包虫病的中间宿主,因此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消灭鼠、兔和旱獭等中间宿主的工作,对草原生态保护、包虫病防治的意义非常重大。

3.1.5 落实经费,保证村级防疫员收入

村级防疫员是每年春秋防疫的主力军,防疫工作的成败与否主要在于村级防疫员对工作的投入情况、实际执行情况,目前村防员每月补助较低,不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可以借鉴久治县的经验,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

解决落实防疫用交通工具,确保能到达偏远的牧户,并保证投喂驱虫药和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3.1.6 做好宗教宣传

广大牧区由于受“不杀生”观念影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学习久治县经验,先做好大德高僧的工作,再由其做信教群众工作,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防控建议

3.2.1 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党委政府牵头组建由宣传、宗教、财政、公安、卫生、畜牧等多部门参与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如扑杀流浪狗的工作只有与公安部门合作才能有效执行,宣传部门可以组织协调各种现代化的媒体、介质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技术,使广大农牧民了解、认识包虫病的危害。

3.2.2 保障工作经费

建议在包虫病防治补助资金中单列工作经费,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好村防员待遇问题,确保工作能有效开展。目前需要使用疫苗进行2次以上强化免疫,做到“犬犬驱虫、月月驱虫”,在落后民族地区基层动物防疫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如经费不予保障,不能调动兽防员积极性,未能按要求注射疫苗、驱虫。

3.2.3 强化犬只管理

尽快出台针对包虫病的《犬只管理办法》。限制养犬数量,大规模彻底扑杀疫区内野犬、流浪犬,对认证犬做到“犬犬驱虫、月月驱虫”,同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2.4 转变生产方式

在草原确权承包的基础上,第一,大力推行草场和牲畜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流转,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第二,采用技术手段,尽量做到西藏羊养殖推行“当年羔羊当年出栏”的生产模式。第三,加大牦牛、绵羊健康养殖基地建设。第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功能完善的牦牛绵羊产业链。以上几种方式都有利于包虫病防治工作开展,同时又能增加广大牧民的收入[6]。

3.2.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规划牧民定居点到生产点的生产性便道(包括草原防火通道和奶源路),使牧民能在主干道旁修建生产点住房和牲畜暖棚,配套生产点水、电、路、通讯畅通,确保防疫员方便到达夏季远牧点,同时防御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4 结束语

通过对川、甘、青结合部牛羊棘虫蚴病的防控进行调研,了解到许多科学、实用的包虫病防控措施及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疾病宣传力度、保证疾病防治经费等,有利于各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包虫病疫区驱虫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香榧驱虫述古今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