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汝窑新论

2018-02-18 04:05黄佳宁
江苏陶瓷 2018年3期
关键词:汝窑道教道家

黄佳宁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000)

0 引论

中国的陶瓷在经历了唐代的雍容浑厚后,到宋代转化为高洁精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在造型上多种多样,曾经有过“唐八百、宋三千”之说,不仅形式优美、品格高雅,装饰技法也以面貌多样而著称。

汝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传世文物极少,窑址长期未能发现,但文献中关于它的记载却一直未断。早在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就曾说道:“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叶置《坦斋笔衡》也说:“本朝以定器有芒不堪用,逐令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汝窑追求一种质朴静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追求典雅朴素的气质风度和返璞归真的美学境界。本文将重点分析汝窑艺术面貌的成因以及其蕴含的道家美学思想。

1 汝窑艺术面貌的成因

1.1 汝窑的面貌

今日所见汝窑产品主要是盘、碗、瓶、洗、盏托之类,其釉色天青,淡青高雅、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俗称“蟹爪纹”。曹昭《格古要论》曾形容它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的。”意思就是说汝器的颜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润,如果薄就更难得了。“蟹爪纹”开片形状也似鱼鳞,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的,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汝窑的瓷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汝窑在制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裹足支烧”,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过来。“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汝窑大多是素器,不带纹饰。带装饰纹的汝窑非常罕见,全世界现存两件,一件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另一件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位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洗,呈椭圆形,洗中间刻着两条相对的鱼,因为它的釉厚,刻的鱼模模糊糊不容易看清。

1.2 汝窑的成因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当时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 “静为依归”、“清极遁世”,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青词、绿章,道教追求青色,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有这种天青色的纸,是淡淡的一种蓝灰色,用来写道教的祈祷词。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其次,宋代文人的审美思想也为汝窑的形成奠定了艺术背景。宋朝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诗歌、歌赋、戏曲、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宋朝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骚客,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李清照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人。宋代士大夫们入世做官、出世修仙,追求自然风雅的生活。欧阳修以山水酌酒,以醉眼观山水,在天地大化中寻找自由与永恒,与道为一、与天为徒、与天同乐,他曾说:“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这个追求的道理不仅仅代表了整个宋代文人的审美思想,而且对宋窑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2 汝窑蕴含道家美学思想

2.1 道家美学思想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的关系。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审美思想讲究是人对宇宙大地、自然环境生生无穷、运作不息的大道感悟。这种玄妙无比的“道”被看成是宇宙之终极,天地之本源。同时,又是其运作变化之动力。“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这种幽微玄妙的道涵纳于一切事物之中,又超越于一切事物,道家的主要代表庄子主张应该从更高层次上超越是非、物我、生死,在天地大化中寻找自由与永恒,与道为一、与天同乐。

道家的审美心境是纯净的,是作为一种清心静体的内炼功夫而提出的,《清静经》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又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遣欲”与“澄心”同样重要。“遣欲”主要讲品德修养,无欲则无扰,可以是“心自静”;而“澄心”却主要讲心理修炼问题,平静而安详的心态可以使神态清新,以生命的存在本身为乐,与审美心理相联系。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艺术品偏重于自然审美观与悟道思想相一致,在审美上偏重于自然性、精神性、抒情性的人性化特点,更强调自然、主观、自由抒发的个体化情感,这种审美是人们从伦理道德规范了的社会化情感中脱离出来的个体意识的醒觉,是人个性化的回归。

2.2 汝窑蕴含道家美学思想

清人朱琰《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造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谁见过柴窑色,天青过雨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欧阳修认为这种雨过天青的颜色与汝窑天青色相近。这种天青色是道教用来写道教祈祷词所用纸张的颜色,道家是道教形成的基础,道教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对大自然天空色彩的模仿与酷爱,是道家崇拜自然,在天地大化中与道为一、与天为徒、与天同乐的思想表现。

从审美心境而言,老子的“静”带着修炼色彩,他认为只有控制静态的个人情绪,保持无为无欲的心境,才能达到“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境界。在人们欣赏汝窑时,常会被这种天青色的清凉、静谧的艺术气氛所感染,这种艺术感染力使观者获得一种清幽、自然、纯粹的审美体验。这种“静”的审美体验有助于修道之人修炼、体道,让情感进入一种情态的自由,一种理想性质的高远、幽邃、自然而然的精神境界中。在这样的心境下,修炼之人才会感受到四堵皆空、似有若无,才能观照到大道和至美。

道家审美思想鄙薄雕琢伪饰,把自然朴素之美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这种对自然美的崇拜和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想和中国艺术发展。汝窑器型较小,造型线条极简、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崇尚质朴无华、平淡自然,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对道家美学的追求。

中国艺术审美观念讲究 “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天衣无缝”,一切皆以“天”为标准。所谓“巧夺天工”就是艺术品要似在大自然中诞生,没有任何人为强加给予的痕迹,虽有人工的因素在内,但看上去却宛如天然,汝窑造型的简洁、釉色的静谧,就像是人们从雨后的天空中摘下的果子,脱离了人们定义的社会性,自带着自然基因。汝窑“以天为色”体现了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人对自然的认同,目的是达到“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和谐统一,也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进入到“天人合一”即与“道”为一的思想境界。

3 结论

宋代道家审美境界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宋人以道教为途径,站在第三方的视角观察、分析人类,这与我们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现代的审美理念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比如,道士在炼制长生不老药时无意中发明了火药,从而促进了世界发展的进程,虽然其炼制的丹药对长生不老毫无效果,但是当时的人们已开始研究自然,可以说这就是现代科学萌芽时期。汝窑的艺术风格与当今60年代兴起的极简主义艺术流派相类似,极简主义以最原初的物体自身或形式展现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助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极简主义着重表现对象本身的原始美,这与道家审美中注重“宛如天然”的思想不谋而合,极简主义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设计领域,而汝窑也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器。这一切都说明宋代汝窑代表的是一种高端的审美思想,这种思想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悄然无声地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

[1]杜觉民.隐逸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7.

[2]孙通海.庄子[M].中华书局.2007.

[3]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4]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M].中华书局.2008.

猜你喜欢
汝窑道教道家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