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殊教育发展成绩、挑战与对策

2018-02-19 05:31郭苏晋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特教

● 郭苏晋

云南地处祖国边陲,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总结云南特殊教育发展成绩并理清面临的困境,对办好云南地区特殊教育、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云南特殊教育发展特点

2017年云南省总人口达到4770.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64所,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为39538人,入学率为95.3%。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班)就读学生人数9145人,随班就读学生人数为23087人,学前阶段在校生人数为1436人,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为4027人,接受送教上门学生人数为1843人。

(一)部门联合发文协同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发展

2017年云南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多部门沟通合作,协同推进新生儿筛查、残疾人教育、残疾人体育、残疾人救助、残疾人信息统计等各项工作。云南省教育厅与残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通知》,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核查、“一人一案”工作等进行部署。云南省教育厅与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云南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形成了资源中心、资源教室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与云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残联联合印发《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规范特殊教育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加快融合教育向纵头延伸,学前与高中段特教班开设初具规模

从2014年起云南省开始建立完善融合教育体系,分别建有省级、市级、县级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总数量达到147个,建设资源教室数量达到364个,覆盖了所有县、区。2017年云南省开设学前残疾儿童班级的幼儿园有14所,覆盖11个州、市,14个县、区,招收学龄前残疾儿童399人。截至2017年12月,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幼儿园是云南省唯一大量招收残疾儿童并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普通幼儿园。2017年云南省开设高中段残疾少年班级的学校有14所,覆盖13个州、市,14个县、区,招收高中段残疾少年人数达到1010人。云南华夏中等专科学校于1990年成立,2017年3月正式更名为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云南唯一专门招收残疾人的职业学院,设置了13个中专专业、4个高职专业。

(三)特殊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自2012年起,云南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到2018年已累计投入3.5亿元,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特殊教育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4000元,2016年提升至6000元。2014至2018年,中央特殊教育补助经费给予云南省7250万元支持,用于建设完善融合教育体系。[1]

(四)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力度空前

云南省目前有3所高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师范生年均毕业人数达到125人。从2013年开始,云南省启动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共投入1370万元开展了特殊教育学校全员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管理干部培训、手语培训、教育康复培训、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教师培训等54期培训项目。所有特殊教育教师都参加了年人均不少于72学时的全员培训,累计培训教师近6500人次。

二、云南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云南省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特殊教育事业起步晚、底子薄,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多发展中的困境亟待突破。

(一)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明显

根据2018年3月云南省残联的调查统计,云南省失学辍学残疾儿童达到2439人,[2]主要分布于贫困县。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核实,原因主要在三方面:一是由于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全省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例如有的家庭距离学校过远,儿童又无法独立到校或长期在校生活。二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普通学校对融合教育认识不够,对残疾儿童入学工作不够重视,对残疾儿童享有受教育权利的认识远远不足。三是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水准不高,无法解决棘手的学生行为问题,生活自理和日常规则的训练效果不佳,多重障碍和重度障碍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省级新课标培训

(二)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与办学条件不足

云南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全省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云南有129个县、区,目前仅建有64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21个人口超过30万的县、区没有特殊教育学校,这成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主要限制。这些县、区缺少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依托,融合教育的推进举步维艰。

另外,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条件明显不足。在校生人数低于100人的学校有34所,占53%,办学规模超过300人的特殊教育学校只有5所。部分地区虽然建有特殊教育学校,但受到场地、教师人数不足的限制,无法满足该地区所有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2012年起,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有效改善了多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操场、校舍等硬件设施还未建成,而且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中学建校,没有独立的校舍,缺乏必要的教育与康复设施,无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与康复的需求。这与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基础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融合教育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随班就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区县资源中心工作会议

2014年云南省开始逐步建设完善由省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主导,州、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纽带,县、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教室为主力的融合教育体系。

然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随班就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普通学校对残疾儿童接纳度不高,缺乏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专业能力,缺少应有的无障碍设施建造;二是融合教育体系缺少有效的组织管理,各级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并未明确,负责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四)特殊教育师资缺乏,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2017年云南省64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为9145人,全省教职工人数为1639人,专任教师1424人,生师比为10.3∶1。按照《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规定,聋生与教师比例为 4∶1,盲生与教师比例为 3∶1,培智类学生与教师比例为2.5∶1,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学生与教师比例为2∶1。如果按照3∶1的标准测算,全省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3048人,是现有专任教师人数的两倍。

云南省从2013年至2018年陆续开展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涉及特殊教育理论与技能、儿童康复理论与技能等,培训对象覆盖了校长、转岗教师、骨干教师。一项关于云南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从未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占5.8%,64%的教师接受过1至5次职后培训,16.2%的教师接受过6至10次职后培训,接受过11次以上培训的教师达到14.7%。由于多数特殊教育教师为普通学校教师转岗调入,新手教师比例巨大,特殊教育教学经验缺乏,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占49.7%,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23.6%。

(五)学前与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较低

云南省学前与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于学前与高中阶段特殊需要学生的学校与机构较少,远不能满足全省学前与高中阶段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需求。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义务教育段,学前和高中段的融合教育有待进一步开展。

三、加快云南特殊教育发展的对策

为办好新时期云南特殊教育,建议在如下几方面推进。

(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确保融合教育质量

应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资源中心以及资源教室作用,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享受适合教育。

一是制订并实施云南省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涉及教育、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应建立由政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省级融合教育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并深化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

二是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安置建议,由教育局、学校、家长共同商定方案。在专家委员会框架下,研究讨论制订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

三是制订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工作的工作制度和具体计划,以区县为单位统筹规划,重点在部分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指定其招收残疾学生。通过教育与医学评估,确立个体的发展目标,整合运用普通学校、特教学校课程,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灵活采用集体、走班、个别辅导等安置方式,提高随班就读教育的有效性。明确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的工作内容与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计划与方案,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考核。

(二)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保障特殊教育质量的核心。针对云南省特殊教育师资缺乏、素质有待提高的困境,急需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支持本地大学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质量。坚持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纳入师范生免费教育计划。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班)、随班就读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就业纳入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探索建立云南省特殊教育教师双证制,逐步实现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

二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利用“国培计划”加强特教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加快特殊教育名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各州市一级可每年举办一期随班就读学校校长和资源教师培训班;各区县3年一周期完成一轮随班就读教师全员培训,保证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都能参加专业培训。

三是根据特殊教育师资配备编制标准,配齐、配好教师和员工。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校、资源中心所在学校的专职教师、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专职康复师等岗位编制标准与职责,规范对特教师资队伍的管理。建有资源教室的普通学校应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负责本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各级各类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应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对辖区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巡回指导。

(三)继续做好特殊教育向学前与高中段两头延伸

学生扎染作品

一是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统筹建立学前教育融合点与特教班的实验点,并明确任务目标、组建工作团队、建立工作制度。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负责开展指导和监督工作。

二是利用现有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支持已经面向本地区招生的盲人高中(部)、聋人高中(部)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特教高中资源不足的州市在特教学校至少增设一个高中部或职高班,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办好符合残疾人就业需求的专业;普通高中要积极招收具有录取资格的残疾学生,提供无障碍环境改造与学业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云南省为了办好特殊教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困境亟待突破。相信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云南省的特殊教育事业会不断发展,朝着“所有学生都能享受适合的教育”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