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七部委联合发文重点

2018-02-20 07:31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23期
关键词:麻醉学麻醉科技师

2018年8月17日,中国首个医师节前夕,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 麻醉人莫不欢欣鼓舞。但应看到,《意见》在给麻醉学科带来了崭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为麻醉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将此次采访中,各专家就《意见》重点作出的解读梳理如下。

解读嘉宾

黄宇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熊利泽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二届)主任委员西京医院原院长

米卫东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

李天佐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

1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意见》出台与榆林产妇事件直接相关。这一事件的本身反映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如今医疗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医院,就是麻醉人力资源难以满足相关科室发展的要求,最终导致麻醉舒适化医疗难以满足患者的刚性需求。

目前,我国医院由麻醉科管手术室占到60%,40%是麻醉科与手术室分开的。这次《意见》更进一步强调统一。我个人认为,整合有好处,因为大家在一个工作场所,目的一样,互相之间比较容易沟通。

2 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

为什么要鼓励设置麻醉护士?最重要目的是,第一,提高目前短缺的麻醉医生工作效率;第二,提升病人质量与安全。有了麻醉护士,一定要用工作实绩、病人的感受、病人的安全与质量提高等指标,去判定麻醉护士的设置意义,而不是直接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休息。

要吸引年轻医学生到这个专业来,怎么做?举个例子,山东千佛山医院,2017年将麻醉科改为麻醉及围手术期医学科,规培报考学生明显增加,一跃成为山东省内第一。后来我们分析原因,原来只叫麻醉科,学生觉得将来只能做麻醉医生,但如果他到了麻醉及围术期医学科,将来既可以做麻醉医生,又可以做ICU,还可以做急诊,做疼痛,选择多了,自然吸引力就高了。

优化人员结构方面,麻醉护士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的培训系统。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学会下已经有二级分会,是非常成熟的亚专业。对于麻醉护士,未来应开展专科教育和培训,使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麻醉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

麻醉技师目前在国内很多医院都做不到专人配备,但国外比较成熟。比如我去过的日本两家医院,不仅麻醉科,很多科室都有单独技师。单从数量上看,麻醉技师虽没有麻醉护士需求大,但像呼吸机、麻醉机等这些大量监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其实和患者安全息息相关。假如其日常运维由麻醉技师专门介入,作用一定非常明显。

3 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

但手术外麻醉增量也不容忽视,空间远比手术麻醉更大。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及急慢性疼痛诊疗等舒适化医疗领域,需要更多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麻醉医生介入。

而且30万的麻醉医生缺口并不意味我们要奔30万去补。这里讲一个中外学科发展差异,大概十年前,我去美国医院学习,他们的麻醉科里就设有一个含有六七人的单独人事部门,即我们的人力资源是以运营管理为主线,而国际上则以学科管理为主线。这是根本差异。换句话说,国外学科设置按学科发展需求,我们按实际活儿多活儿少设置。

4 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5 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积极性

我们调查了26000个麻醉医生(占全国麻醉医生总量的1/4)现在的工作状态、疲劳度、每天的工作时间、对自己专科的认识,最后还询问了是否有意愿让孩子从事麻醉专业。结果很令人尴尬,仅在全国麻醉学会委员这个层面,或是我们认识的麻醉学主任、专家层面,几乎没有一人让自己孩子继续选择麻醉专业,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我们的自我价值认可都不够。

6 切实做好麻醉医疗服务组织实施

其实这个文件落地,根本在院长。一个院长如果把这个文件,很好的吃透了,重视了,落地了,每个医院都这样做了,那么整个麻醉学科就会获益。

猜你喜欢
麻醉学麻醉科技师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