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言、视、听、思”:《洪范九畴》“敬用五事”的社会调查方法

2018-02-20 06:10水延凯
学习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王臣民方法

●水延凯

中国是世界上开展社会调查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社会调查思想最睿智、社会调查史料最丰富的国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调查史料中,有一则深藏于《尚书·周书·洪范》之中的史料,现发掘出来,以飨读者;本文中的有关阐释,是笔者的理解,不知当否,望有关专家给予指教。

武王求教

研究这则史料,必须先了解一个故事,即周武王求教于箕子。

殷商末年,纣王帝辛统治集团内乱,有“殷末三仁”(《论语·微子》)之称的纣王长兄微子被迫出走,叔父比干被杀,叔父、太师箕子被囚,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都城空虚,周武王乘机兴兵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决战于牧野,纣王兵败自焚,商朝覆灭。在这商亡周兴之际,箕子趁乱逃往箕山(今山西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在箕山,箕子一方面利用天然黑白石子,摆卦占卜、观测天象;另一方面,总结殷商亡国教训,参悟万物循变之理。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面临百废待兴、治理国家的繁重任务,他求贤若渴,亲赴陵川向箕子求教。武王首先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无言以对,不愿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发觉自己失言了,就转而询问:上天繁衍众多臣民,怎样才能使他们和谐相处?怎样才能顺应天命、治理国家?箕子见武王一片真诚,便将夏禹传下来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箕子说:据我所知,从前鲧用堵塞方法治理洪水,违背了水、火、木、金、土的特性,上帝震怒,不把《洪范九畴》赐给鲧,因而治水失败。后来,鲧的儿子禹授命继续治水。上帝见禹勤劳俭朴,聪慧多谋,品德高尚,就把《洪范九畴》赐给了禹。禹总结了鲧以“堵”为主治水失败的教训,按照水向下流的特性,采用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取得了治水胜利。后来,禹按照《洪范九畴》处理臣民关系及与其它部落的关系,又取得了治国的成功。武王听后,十分高兴,就想重用箕子,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但是,箕子早就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即殷商灭亡后,不会做新朝的臣仆,因此不肯出山,武王无奈作罢。

洪范九畴

什么是《洪范九畴》?“洪”,本意为大水,这里指大;“范”,模子,榜样,这里指法;“畴”,耕地、类别,这里指类。所谓“洪范九畴”,就是九类大法。

《洪范九畴》所说的九类大法是:“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其主要内容是:

1.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水向下润湿,火向上燃烧,木可以曲直,金可以变形,土可以种百谷。

2.敬用五事,即: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要恭谨,言要顺从,视要清楚,听要聪敏,思要通达。

3.农用八政,即: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商业贸易,三是祭祀活动,四是居民管理,五是教育管理,六是司法管理,七是接待宾客,八是军务管理。

4.协用五纪,即:协调使用五种记时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出现情况,五是历法。

5.建用皇极,即:树立天子威信,制定政事原则,建立臣民行为准则,确立官员遴选和赏罚标准。

6.义用三德,即:治理众民要用三种品德,一是端正人的曲直,二是以刚制胜,三是以柔制胜。

7.明用稽疑,即:解决疑难的方法,选择善于卜筮的人,通过龟卜或占筮探询上天旨意,并参照卿士、众民和自己意见做出判断和决定。

8.念用庶徵,雨、晴、暖、寒、风等气候都有一定变化发展规律,可以通过雨、晴、暖、寒、风等气候变化的征兆,来判断年景和收成。

9.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即:通过长寿、富有、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劝人向善;通过夭折、多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等“六极”戒人从恶。

概而言之,第一条,说明宇宙万物由水、火、木、金、土五类物质构成,它们各有特性,必须按照它们的特性办事。第二条,指出貌、言、视、听、思,是了解客观情况的方法。第三条,列举管理国家必须处理好农业、商贸、祭祀、民政、教育、司法、外交、军务8种政务;第四、五条,强调顺应天时,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和臣民行为准则;第六至九条,阐述治理众民、解决疑难、预测未来、恩威并用的统治方法。总之,《洪范九畴》实际上是夏、商两朝千余年统治经验的总结(也有人认为,系春秋或战国后期儒者所作)。

敬用五事

《洪范九畴》第二条,是“敬用五事”,即恭敬地做好五件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音 yi,治也),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一曰貌,指容貌、态度。“貌曰恭”,指恭敬对待调查和被调查者;“恭作肃”,态度恭敬、严肃,调查就会认真,被调查者就会严肃回答问题。

二曰言,指语言;“言曰从”,指语言要顺从,要顺从民情、民意、民俗,要合乎道理;“从作乂”,语言顺从、合乎道理,才能得到真实的回答。

三曰视,指观察;“视曰明”,指观察要清楚明白,深入细致;“明作哲”,只有观察清楚明白、深入细致,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才不会受蒙蔽。

四曰听,指听闻;“听曰聪”,指听闻要聪敏,要明辨真假和是非;“聪作谋”,听闻聪敏,能明辨真假和是非,才能善于谋划、出主意。

五曰思,指思考;“思曰睿”,指思考问题要通达、明智和深邃;“睿作圣”,思考通达、明智和深邃,才能事无不通,精益求精。

显然,《洪范九畴》的“敬用五事”,实际上是对社会调查主要内容、主要过程、主要方法的论述和概括。

非凡智慧

《洪范九畴》,是夏、商两朝精英管理国家、统治臣民经验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从社会调查视角看,它有两个方面的智慧非凡:

一是,“貌、言、视、听、思”,对“社会调查”做了最古老、最全面、最简明的概括。“貌、言、视、听、思”的概括形成于3000多年前,它是迄今所发现的关于社会调查的最古老的论述。“貌、言、视、听、思”,既论述了社会调查态度,又论述了社会调查方法;既论述了调查方法,又论述了研究方法,还论述了社会调查的过程和要求,它是中国古代关于社会调查的最全面的论述。“貌、言、视、听、思”仅仅五个字,就概括了有关社会调查态度、方法、过程和要求的主要内容,它是迄今所发现的关于社会调查的最简明的论述。

第二,“貌、言、视、听、思”在《洪范九畴》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洪范九畴》第一条,论述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类物质及其特性,意在说明治理国家必须按照五类物质特性及其规律办事。第二条就是“敬用五事”,即把“貌、言、视、听、思”放置在论述管理国家的8种政务,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和臣民行为准则,以及治理众民、解决疑难、预测未来、恩威并用的统治方法等内容的前面。早在3000多年前,夏、商两朝精英已把社会调查看作是治国安民的第二大法宝,这既说明华夏先祖的高度智慧,又说明社会调查的极端重要。

猜你喜欢
武王臣民方法
问鼎
问鼎
“武王攻击纣尸”的原由探析
从“臣民”到“国民”:清末民初袁世凯的身份认同
“利维坦”中臣民自由的实现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从“臣民”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