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斯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操作”文本的翻译策略

2018-02-20 23:57张晴川
现代交际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译法赖斯括号

张晴川

摘要:德国语言学家赖斯(Katharina Reiss)认为,文本类型分为“表情”“信息”“操作”三种,而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目的。本文探讨如何将此功能翻译理论应用于一篇具体文本的翻译中,并通过此理论指导翻译策略的取舍。

关键词:“表情”文本“信息”文本“操作”文本 翻译策略 功能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089-02

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一篇题为“How is Expo2010 changing Shanghai”的文章的文本类型,并討论相应的翻译策略及方法。该文作者是旅居上海的美国作家亚当·名特(Adam Minter),列举了上海世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根据德国语言学家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理论,翻译目的由文本类型决定,而文本分为三类:重形式的“表情”文本,重内容的“信息”文本,重效果(读者反应)的“操作”文本。赖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换句话说,翻译方法应因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1]一篇文本也许三种类型兼而有之,但仍可以通过确定其主要文本类型,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表情”文本表达的是作者之“情”,而作者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文本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表情”功能为主的文本时,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若文本类型是“信息”或“操作”,那么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文本的内容或者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保留语言形式便退居次席。赖斯理论的重要之处是,它超越了纯语言的层面,超越了纸上的文字及其意义,把视野拓宽到翻译的交际目的。[2]

这篇文章出自作家之手,且文风独特,本应当属于“表情”文本。但是,若将其翻译为中文,最可能用于中文报刊讨论世博会的专题中,为中文读者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有别于这位作家的严肃文学作品,这篇文章的译文属于时评类文章,其重要目的就是吸引中文读者,增加报纸销量。因此,文章的文本类型就由“表情”转变为“操作”了。与之相应,这篇文章的翻译策略就是尽可能让文章流畅、有趣、吸引人。至于原文的语言形式,若其有助于提升趣味,翻译时予以保留;若其无助于提升文章的吸引力,甚至让译文不流畅,那么就应当对这种形式进行适当改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口语化的语言形式,主要表现为无主语句式单字、名词性短语三个方面。因为这篇文章属于“操作”类文本,其在译入语中的表达效果就决定了是否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

首先,第一段首句的开头“Just got off the phone with a reporter”没有主语。翻译时若为了句式完整可以补上主语“我”,但是原文的口语化风格便有所损失。若保留原文无主语的形式,译为“刚刚和一名记者通了电话”,不仅不影响中文流畅,而且原文无主语句式也得以保留。

第二,在作者提出的第二、五、七、九点变化的开头,都用了单字“Related:”若译为“接上一点:”,中文读者一看就明白,毫不拖泥带水;若译为“与上一点相关”或“上接第×点”,皆略显啰嗦。

再谈谈标点符号的翻译。本文标点的最大特色,就是大量使用括号:小部分用于解释说明,大部分的括号则十分口语化,是典型的网络语体,奠定了全文轻松诙谐的基调。翻译策略上,绝大部分予以保留。唯一例外,便是开头第二行的“Expo(ie,World Fair)”,笔者译为“世博”,因为“世博”这个词在国人心中已如“北京奥运”般家喻户晓,不需再用括号解释了。另外,在第二段最后一句“here-typed over breakfast- are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s that Expo has brought to my Shanghai”中,使用了破折号表示插入成分。对此,有三种翻译方法。(1)接使用中文破折号:“以下的几点——是我在吃早饭时写下的——是世博给我的上海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2)插入成分融入句子中:“以下的几点是我在吃早饭时写下的,也是世博给我的上海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3)插入的内容放在句末括号中:“以下是世博给我的上海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这几点是我在吃早饭时写下的)”。比较这三种译法:第三种译法将插入成分置于句末,过于突出括号内的内容,转移了原文的强调重心;第二种译法则舒缓了原文紧凑的叙述节奏;因此,还是保留原文语言形式的第一种译法表达效果最佳。与前述两种标点相似,原文中的冒号在译文中也予以保留。

前文所述,总体上说是如何通过尽量保留原文形式以保留原文本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反之,通过对原文平实的词语进行适当的“添油加醋”,能增强文本的效果,实现文本目的。

以一个短句为例:在作者提出的第五点变化中,括号内的内容颇有意思,“this,after years of training me in the fine art of zen jaywalking,ie,Just go,they'll stop”里把横穿马路加上了禅意(zen),讽刺揶揄了一些国人不守规则却安之若素的心态。因此,虽然原文最后一句话“Just go,they'll stop”很平实,翻译时却最好翻出些许“禅意”。下面来比较两种翻译此短句的方法:(1)坦然前行车自停”;(2)“大胆过马路,汽车会止步”。相对来说,前者较文而后者较白,前者更像禅语,讽刺效果也更为强烈。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作者提出的第六、七点变化的括号中“Shanghai authorities”的翻译。这个词大致有三种译法:“上海当局”“上海的官员”“上海的头头”。原文“authorities”并无明显褒贬,貌似应该直译为中文意思上较为接近的“当局”或“官员”。然而,上述译法不仅使轻松调侃之意尽失,且用词正式,与上下文格格不入。相反,若译为通俗幽默的“头头”,也许更符合全文诙谐的基调。

最后,说说这篇文章中隐喻的翻译。在作者提出的第一点变化的最后一句话中,有个隐喻“the coast is clear”,其出处大致是:在近代的海事探险活动中,船只在靠岸前会派人确认一下岸上有无危险,能否安全靠岸,而这个短语便是确认信号。若译为“海岸已清除”,会影响中文读者理解,况且时至今日,许多人士只知其意,对此隐喻的出处已不甚明了。因此,没有必要保留原来的隐喻意象,可意译为“危险已过”。

周宣丰先生说:“文本体裁是经过长期使用而规约化、模式化的语言产品,每一种文本类型都表达特定语用者的意图和特定交际功能。因此,译者有必要分析特定语篇体裁的特点,抓住源语文本的总体意图和功能,识别作者通过哪些手段来传达文本的意图,从而正确选择翻译策略。”[3]当我们实践赖斯理论的时候,也应该抓住源语意图。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为分析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明晰的思路:首先,确定文本的目的,也就是文本类型;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文本类型对原文的形式内容、效果进行取舍。赖斯的功能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取舍标准。

参考文献:

[1]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张美芳.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周宣丰.体裁分析与翻译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译法赖斯括号
双重救赎
How to Make Emoticons
“入”与“人”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赖斯要出3本回忆录
赖斯因故取消访华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主谓一致对比练习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