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的涉藏外宣工作

2018-02-21 23:36李许桂
西部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民西藏受众

李许桂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以及普及率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7.51亿,普及率达54.3%,较2016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增长1992万人。①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互联网向能源、消费、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深刻渗透,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涉藏外宣工作也不例外,相比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着涉藏外宣工作的格局,互联网时代的涉藏外宣工作更具新特点新挑战,但同样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在继续保持传统媒体时代涉藏外宣工作形成的优势的基础上,积极适应互联网新时代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给涉藏外宣工作带来的机遇,使涉藏外宣工作更有特色更有成效,成为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给涉藏外宣工作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思考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涉藏外宣工作的理念和思路,丰富了涉藏外宣工作的内涵,增加了涉藏外宣工作载体,提高了涉藏外宣工作的成效,给涉藏外宣工作带来无限机遇。

(一)理念更加先进。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运用,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涉藏外宣工作与传统媒体时代涉藏外宣工作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人们的理念需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涉藏外宣工作,将互联网思维包含的用户思维、创新思维、共享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等运用于涉藏外宣工作全过程,对传统的涉藏外宣工作格局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为提高涉藏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创新性奠定了基础。[1]要将互联网技术真正融入涉藏外宣工作中去,把互联网技术纳入涉藏外宣工作进行整体统筹,借助互联网技术在议程设置、载体选择、斗争手段等方面快速便捷实现外宣意图,不再单纯依靠人工抵达、纸媒辗转等方式来形成舆论和影响受众。

(二)手段更加多样。以往的涉藏外宣工作,如发表白皮书,藏学家访问团出访,到特定国家开办书店,在国外媒体发表文章等,无不存在时空限制,且数量有限,成本较大,宣传效果不够广泛不够及时不够持久,尤其是对普通民众,很难有深入的影响,也很难改变某些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兴起,人们交流、获取信息都利用乃至依赖互联网,纸媒在人们的阅读行为中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利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主流门户网站、微博、微信、H5、推特、脸谱等实时交互工具,或者消息订阅推送,按照不同的受众习惯、文化背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成就推送出去,将会更受普通受众的欢迎。

(三)速度更加快捷。相较于以往的涉藏外宣工作,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世界都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可以实现即时交互,刚刚发生的新闻或者事件,马上可以出现在互联网,或者前台发生的新闻,马上可以后台进行编辑传播。较之以传统的传播手段,人们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待就可以非常快捷方便浏览最新的消息,尤其是居住在非常偏僻和交通不便地方的受众,同样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资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缩短了新闻从发生到公布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效率,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四)内容更加丰富。以往的涉藏外宣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层面,其他生动活泼的内容不多,无论内容、语言到形式都比较官方,比如官方召开会议对涉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有关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适应国内的政治、文化和语言环境,但是不易于被外国普通受众接受。在涉藏外宣中,讲故事尤其是站在受众角度,用受众习惯的语言、形式来讲故事还不是很多。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可以将传统媒体无法表达的很多内容以全新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拍摄纪录片、故事片,或者普通外国人到西藏的游记等,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和经历,或者用纯记录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成就展现出去,不仅内容更加丰富,可观赏性强,更能满足受众的求知欲,而且量更大,更加便捷,更加易于国外受众接受。

二、互联网时代涉藏外宣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都更加依赖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同样产生了,各种思潮泥沙俱下,普通受众分辨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蛊惑,这也给涉藏外宣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出现了管理不到位,技术跟不上,难以控制工作主动权等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措施予以克服,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牢牢掌握主动权,才能取得涉藏外宣工作的胜利。

(一)观念转变不到位。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极大地影响着涉藏外宣工作,但还是有个别人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外宣工作的新要求,不注重研究互联网技术在新时期涉藏外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注重研究受众的阅读交往习惯的改变,不注重研究涉藏外宣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有什么新作为,而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恐惧上网,恐惧面对媒体,或者说不会面对媒体。但是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惟有诚恳面对媒体,运用互联网的影响力扩大涉藏外宣工作的覆盖面,才是做好新时期涉藏外宣工作应有的态度。还有个别人以一种固有的居高临下的思维面对网民,不能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不注重和网民平等对话交流。实际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早已经改变了宣传者和受众之间传统的地位,网民可以自己发声,可以形成和引导舆论,一旦舆论自发形成,宣传者就会陷入被动境地,所以改变传统上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已经刻不容缓。

(二)信息更加多元。传统大众传媒时代,社会舆论被媒体控制,人们接受的信息比较单一,国家的宣传机器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所有的宣传信息都是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才可以发布,才会形成舆论,普通群众的声音很难进入主流舆论。但是互联网技术兴起以后,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媒体的普及导致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源,人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发布者。作为普通受众,接触到的信息是庞杂的,而这些信息极有引起受众的共鸣,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则有可能失控,酿成群体性事件,对政府形象造成损害,进而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被弱化,甚至出现“塔西佗效应”。长此以往,公权力就会受到质疑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会受到侵蚀。[2]

(三)偏见依然存在。涉藏外宣工作实际上就是向外国人讲故事,把关于西藏的党和国家的主张传播出去,把关于西藏的发展建设的成就展示出去,让国外了解西藏,了解多年来西藏取得的历史性的进步,使西方受众不是一味地被某些政客、分裂分子蛊惑。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现实利益上的分歧,西方政客、媒体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偏见,进而对西藏议题进行不实或者歪曲报道,这种情况在过去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存在,互联网时代更加突出,在国际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四)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反宣渗透。十四世达赖集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着手建立网络宣传体系,重视发挥互联网作用,用藏语、英语、印地语等不同语种,精心设计宣传内容,根据西方受众的喜好,把自己打扮成弱者,打扮成人权卫道士。该集团在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机构,经常有计划地到处窜访,尤其是其经常借助欧美国家的议会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进行攻击,给我国的涉藏外宣工作造成了严重困扰。同时,十四世达赖集团利用互联网向国内高校渗透,企图控制学生成为自己分裂祖国道路上的牺牲品。十四世达赖集团还企图控制活佛转世工作,扬言控制一个活佛,就控制了一座寺庙、就控制了一个地区,利用互联网进行反宣渗透已经成其首选的方式。[3]

(五)技术上的差距。由于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技术起步早,大量核心技术掌握在其手中,对其他国家形成技术垄断优势,而互联网时代的涉藏工作非常依赖技术,尤其是核心处理系统,如果不能占据技术的制高点,摆脱西方国家对互联网技术的垄断,意识形态工作就有很大的隐患。尤其是特殊敏感时期,如果不能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是非常危险的,而涉藏外宣工作又是西方国家惯用的遏制中国的一张牌,所以要警惕欧美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压制中国。

三、做好互联网时代涉藏外宣工作的几点建议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涉藏外宣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必须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并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利用互联网进行涉藏外宣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来看待,从建设、管理和运用等多个维度将涉藏外宣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动到新的阶段。

(一)转变思想观念。要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涉藏外宣工作,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从受众的需要出发,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宣传模式。要逐渐改变完全依靠纸媒辗转和人员抵达等这些传统模式,运用互联网载体,借助推特、脸谱、微信、微博以及受众国主要的网站,来实现内容快速到达。要运用网言网语,用受众喜欢而又不失真实的语言展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内容。涉藏外宣工作者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网民,倾听网民心声,了解网民需要,及时和网民进行互动,答复网民疑惑,不断改进涉藏外宣工作。

(二)用好现有载体。现有的涉藏外宣工作载体主要分为中央和地方机关活动以及媒体活动三大块,包括不同层级领导的访问活动、有关政府机构的职能、媒体的相关职能等。不同层级领导的访问活动,包括中央领导层的出访以及外国领导人的来访,我国领导人向外国领导人阐明我国关于涉藏问题的有关立场,表明我方关于涉藏问题的态度,提出希望对方领导人恪守关于涉藏工作的有关立场。其他有关部门和涉藏工作省份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出访有关国家,就涉藏问题加强协作,进行交流沟通。在我国各层级政府机构中很多部门涉及涉藏工作,也就涉及涉藏外宣工作,如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交部、中央外宣办(国新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文物局、国家宗教局等。就媒体系统而言,中央媒体主要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人民网西藏频道,就重要涉藏问题阐明立场、驳斥反动言论。地方层面上有《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电视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等。另外像《中国西藏》《布达拉》等杂志,也担负一定涉藏外宣职能。用好这些载体,是做好涉藏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整合资源。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很多部门都涉及涉藏外宣的职能,各自为战,形成合力还不够,造成的结果是涉藏外宣工作经常有动作,但是不连贯,没有持续的影响力。这种情况势必影响涉藏外宣工作的力度和成效。所以有必要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统一的工作制度,统筹涉藏外宣工作,加大力度,整合资源,久久为功,务求实效。

(四)重视议程设置。“受众知道的,只是宣传者想让他们知道的”,这就是议程设置的作用,宣传者应当积极引导和适时设置议题,加快受众对议题的关注程度。这就要求将涉藏外宣工作纳入国家工作全局来思考来计划,在重要时间节点,比如百万农奴解放日、藏历新年、雪顿节等形成涉藏外宣的高潮,可以有计划地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制作一批音视频,适时进行播放。什么时候需要宣传什么,需要让受众知道什么,都要有计划,要有精心的设计,努力增强涉藏外宣工作的组织性、有效性。[4]

(五)与国外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要分清外宣和内宣的区别,不能把对内宣传的方式方法生搬硬套到外宣工作中去,因为外宣面对的外国人,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习惯的受众群体,用国内宣传的一套面对外国读者并不一定能够被接受。有必要和国外主流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媒体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因为这些主流媒体在所在国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因为外国媒体也需要在中国宣传自己,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适时在外国主流媒体播发关于宣传西藏的内容,效果要好得多。

(六)增强舆情引导能力。舆情引导力是互联网时代必须重视的一种能力。因为自媒体时代,尽管日常的监测是到位的,舆情的爆发有突然性乃至不可预测。所以首先要形成应急预案,明确一旦发生突发舆情,应当怎么做。其次要组建强大的舆情引导员队伍,不仅要有专业的舆情引导员,还要做好网络“大V”的工作,适当时候他们可以发声。也要做好草根网民、志愿者的工作,让他们成为稳定舆情、引导舆情的生力军。再次要注重网言网语的运用,要和网民打成一片,才能赢得网民的信任。

注 释:

①中央网信办:《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1页。

参考文献:

[1]李春花.政府社会治理呼唤互联网思维[J].人民论坛,2017(26).

[2]田园.网络不良政治生态衍射效应的治理[J].人民论坛,2017(26).

[3]后东升.中国政府与达赖集团在涉藏外宣上的比较和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

[4]张淑华等.新媒体环境下“正能量”议程设置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18).

猜你喜欢
网民西藏受众
都是西藏的“错”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神奇瑰丽的西藏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