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激光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的影响*

2018-02-22 03:23杨勇萍陈红梅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腰背痛激光治疗骨密度

杨勇萍,陈红梅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骨质减少,使骨的微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引发骨质脆性增加、弹性下降。临床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均具有较密切的关系,且年龄的增长会使该病的发病率大幅提升[1-2]。研究指出,70~74岁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34.14%,女性60~64岁的发病率高达22.52%[3-4]。骨质疏松不仅会引发疼痛、体型改变,还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几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笔者以针灸联合激光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59例骨质疏松伴后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 17 例;年龄 53~64 岁,平均(56.3±1.6)岁;病程3~8年,平均(4.3±1.5)年。对照组29例,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51~63岁,平均(55.9±2.3)岁;病程 2~8 年,平均(3.9±2.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5]者;2)年龄 50~65 岁;3)伴有典型的腰背痛症状者;4)意识清晰能配合治疗者;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合并精神疾患者;2)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者;3)合并内分泌失调或激素代谢紊乱者;4)合并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者;5)合并腰间盘突出者;6)合并认知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静脉注射鲑鱼降钙素(瑞士NPSAG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 IU/mL,药品批号 201410035),100 IU/次,1次 /d;碳酸钙D3片(北京康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0 mg/片,药品批号20140771),1片/次,2次/d,口服。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选肾俞、大肠俞、脾俞、命门、关元、腰阳关及委中穴,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2寸毫针直刺1~1.5寸,提拉捻转,至患者有酸麻胀痛感,留针5分钟,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光治疗:选用MS-9988型激光治疗仪,波长为800 nm,照射部位包括股骨两侧、腰椎、四肢长骨干,每个部位照射5~10分钟,1次/d。2组均治疗30天。

1.5 观察指标

1.5.1 VAS评分[5]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2组患者治疗第1、7、15及30天时腰背痛疼痛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1.5.2 骨密度 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DEXXUM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算研究对象骨密度。

1.5.3 血清因子 于治疗第1天和治疗最后1天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 VAS评分2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多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χ±s) 分

2.2 骨密度 骨密度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因子 MMP-2、PINP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χ±s) g/cm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χ±s) μg/L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骼质量减轻、骨骼微结构发生损坏,并导致骨弹性降低,易发生疼痛、骨折等临床现象的一类骨骼疾病。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约有9千万骨质疏松患者,且该数字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显现而逐年提升[6-7]。骨质疏松不但会降低患者的骨密度,诱发疼痛、体态变化等现象,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因而,如何通过治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是现阶段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8]。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主要与患者的激素水平、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有关。王亚春等[9]指出,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妇女雌激素水平会显著下降,同时骨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N端中分子水平也会出现显著变化,提示激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唐颂军等[10]发现,骨折组血清PINP水平显著高于未骨折组,该学者分析认为PINP是I型胶原的前体,而I型胶原是构成骨基质的重要部分,因而血清PINP水平可以直接反应机体骨形成过程的强弱;MMP-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一种。禇青波等[11]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MMP-2水平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体内MMP-2水平也出现相应上升,该学者分析认为MMP-2具有降解I型胶原的作用,该血清因子的高表达也是诱发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12]。

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方式之一,针灸在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上有较为积极的意义[13]。李金艳等[14]指出,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够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改善症状,同时针灸还能调节内分泌,促进雌激素、血清骨钙素等的分泌,进而达到治疗目的。乔思雨等[15]发现,针灸能够显著改善骨代谢生活指标、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进而改善骨组织形态和骨生物力学,该学者分析认为,针灸能够调节骨代谢因子的含量,通过抑制骨吸收,提高雌激素水平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激光治疗是近些年新兴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方式主要利用了激光能够产生类似超声波的物理刺激,对患者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5-16]。覃飞等[17]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激光照射能够显著提高实验组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增加其治疗后骨密度,同时还能够改善其骨形态,该学者分析认为,激光能够降低细胞的活性氧含量,提高成骨细胞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提高成骨细胞的形成,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侯海斌等[18]研究发现,低强度的激光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同时改善其骨代谢指标水平,该学者认为激光照射能够对局部形成物理刺激,加快血液循环,同时降低患者体内的活性氧含量,因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针灸联合激光治疗的方式不但能够降低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骨代谢指标的水平。联合治疗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对局部形成有效刺激,加快血液循环,降低其活性氧含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患者激素水平,改变骨生物力学形态,从根本上缓解骨质疏松状态,因而能够较好地改善其腰背疼痛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激光治疗在改善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腰背痛激光治疗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BackSmart系统应用于护理人员职业相关性腰背痛的效果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