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民生新闻的当地化属性及现象

2018-02-22 11:49
新闻采编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生经济生活

◇ 傅 江

存在即合理,现如今,民生新闻在许多地面频道成为主打节目,一路走来,民生新闻在人们的追捧、质疑、嘲讽、爱戴中摸爬滚打,越来越壮大,全面播种,遍地花开。这也是中国电视产业的独特现象。

“民生新闻”,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定义。它既有平民视角,又有经济新闻的内容。在这里,平民的内容、平民的价值取向是它的主要内涵。因此,鲜明的地域性,超强的服务性,又家长里短的平民性成为它的主要特质。它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在于它直接参与并关注百姓生活,替老百姓办事;而且兼具故事性,“家长里短”本身就是身边的电视剧。这也是它优于其他新闻类别的核心竞争力。现如今,除了“谁家管道漏水”这样的简单现象报道,创业、购物,旅游、买房、环保等话题已经常常占据着民生新闻的版块内容。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社会活动不可能离开经济话题。这些涉及经济内容的话题用民生新闻的方式报道出来,让经济新闻既有话题性,又有可视性,在地面频道的平台上,大放异彩,大受欢迎,成为最受青睐的、最实用的主角。

一、 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

200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出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就是党和政府以及历史所赋予民生新闻的辽阔空间。我们知道,改革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与问题并存,我们关注不和谐因素,共同创造和谐因素,这就是我们民生新闻的根本。新闻的学科精神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工作者应该确实履行职责和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就是民生新闻的力量。

二、民生新闻的特点

在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节目中,山西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生活新主张》栏目,现改版为《万家生活》,是一档全新的生活服务类新闻节目。开播以来,节目准确定位于关注生活经济话题,报道民生经济新闻,维护消费权益等几大方面。从食品、用品的质量检测,到楼市观察,买房分析、从城市的变迁、消费的维权、再到生活新风尚……触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过两年的打造,目前已经成为山西省最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之一,并且获得了山西广播电视十佳栏目的称号。在节目中也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1.强烈的当地化属性

《生活新主张》面对的是山西省全省观众。在节目中,具有山西当地特色的的民生经济新闻是栏目整体报道的主体,比例非常高。如,《晋祠大米美名扬 这里的好米等你来品尝》组合报道中,记者向观众介绍了号称“北米之最”的晋祠大米在著名难老泉泉水水位恢复上升后,种出来了香甜软糯的本地大米。通过介绍晋祠大米的特点、味道、国家地理标志等情况,向观众推荐了断种多年后恢复上市的珍贵本地大米。并且联合当地稻农发起了公益义卖,让太原本地人率先尝到自己的本地大米。晋祠大米,是太原人心头的美好回忆,是市民的动情点,节目报道既抓住了经济信息,又找到了观众心里的契合点,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节目播出后,刚刚上市的晋祠大米在媒体的推动下,销售势头良好,而媒体,也在这次报道中通过观众的美好回忆营销了自己。熟悉的地域,熟悉的话题,熟悉的生活,就像上海台有《老娘舅》,山东台有《拉哌》一样,电视栏目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本地化,又拉近了和观众距离。

2.以服务性赢得观众。

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传播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受众提供服务。而“民生”,又主要指百姓的基本生活和生存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和基本权益保护。所以民生新闻“服务性”是它的重要属性。山西经视《生活新主张》栏目,正如口号提出的“百姓生活事儿 我们有主张”。为百姓服务,吃、住、行、游、购全面开花。

3.及时、准确、真实。

新闻传播有三性: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多年的新闻实践表明,信息传播的时间越早,其现实价值越大。所谓新闻,“新”是第一要素,实现最快传播,是媒体的职责。经济热点本就受人关注,观众的参与度极高。因为它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在报道这类新闻中及时性没有得到体现,很可能就造成无效无用信息,失去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坚持时效性,既能体现新闻价值,又能体现服务理念,山西经视《生活新主张》这一原则,用生动及时的新闻信息帮助民众在经济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如《太原:检测问题奶粉 部分商场还在卖?》,报道对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检测出来的超标奶粉和问题奶粉进行了公布,但面对这样的检测结果,部分超市却反应迟缓,还没下架。在《生活新主张》第一时间进行了连续报道,既告知百姓,又及时联系政府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上达政府,下传百姓,正是民生新闻题中之义,早在多年前,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底线,也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

4.传统可视性的提升。

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有画面,可视性强。但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如何留住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生活新主张》上的民生经济新闻经常拍一些可视性强的短片,或还原情景,或动画表现,将复杂的经济现象用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如《大数据下的太原人 宅 敬业 会生活》这篇报道数据来源于某网约车发布的太原约车出行数据。记者在拿到十几页繁琐的数据后,没有枯燥、乏味的进行陈列性表述,而是仔细阅读数据,从里面分析出了很多有用的内容,太原人星期四几乎不打车,宅在家,哪些写字楼是最容易加班的写字楼,哪些生活商圈是太原人去爱去的地方,然后通过记者出镜和动画人物智慧互动,大大增加了这篇报道的趣味性,并且通过情景演绎、采访、互动、大数据模拟等丰富的手段让人们通俗易懂的学会了大数据。所以,民生经济新闻更应强调知识性、趣味性,活泼的画面,轻松的语言。电视必须俯下身来聆听观众,才能在传统媒体受到严峻挑战的今天,保持不败之地。

三、民生经济新闻面临的问题。

在众多的电视频道中,目前,民生新闻几乎占据了地面频道的大半壁江山。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一些电视制作人把民生新闻门槛低,入门快,收视高当做选择节目样态的理由。家庭冲突,邻里矛盾,事件纠纷,很多这样的报道充斥荧屏,博眼球,以庸俗博收视,背离了民生新闻的初衷。有些节目甚至影响恶俗。这样的民生经济新闻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作为大众传媒,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情怀与坚守,做一些真正有深度、有高度、有强烈震撼力和深远影响的报道。□

猜你喜欢
民生经济生活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