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闻标题的诗性魅力

2018-02-22 11:49黄姗姗
新闻采编 2018年1期
关键词:为题新闻标题古典

◇ 黄姗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的古典意蕴渗透于这一泱泱大国的文化血脉之中。2016年9月7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之际,《人民日报》曾在第一版以《弄潮儿向涛头立》为题对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峰会的系列活动进行了报道。“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标题引自宋代词人潘阆的《酒泉子》,借弄潮儿与风浪搏击的英勇无畏和身手不凡赞誉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彰显了中国在世界时代潮流中的大国实力与精神力量,实现了新闻标题与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文人先贤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琢摩,可谓一字千金。而标题,作为新闻的“文眼”,要求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于方寸之间展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在新闻标题的创作中巧妙融入古典诗词,或直接引用,或仿写变换,在古与新的融合与碰撞中,新闻标题便会焕发出无穷的诗性魅力。

一、新闻标题中运用古典诗词的类型

(一)直接引用

优秀的古典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与沉淀流传至今,语言精粹,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新闻撰写者有时会直接引用思想完整、寓意深刻的诗词佳句作为新闻标题,令文章熠熠生辉。

例如,2016年元宵佳节前夜,驻泗水总领事于红夫妇应邀观看第11届日惹中华文化周系列活动中的舞龙比赛。外交部网站2016年2月23日以《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为题报道了此次活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为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描写的正是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读罢此题,眼前似乎出现了月华之下,鱼龙漫衍,人们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这样的标题有声、有色、有动感,以实托虚,以古托今,引人入胜。

再如,2016年立春时节,杭州城内梅雪争春。《钱江晚报》2016年2月5日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为题,为这个春天的赏花增添了几分情趣。标题中的诗句出自南北朝诗人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梅问候,于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作者选此诗句作为标题,构思精巧,清新自然。细细品读,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二)巧妙嫁接

在这种创作方法中,新闻撰写者将不同作品中的诗句进行组合嫁接,使得诗句之间产生新的联系,立意精巧,诗意叠加,为彰显新闻主题服务。

例如,2016年3月21日,中国网中国海洋频道以《千呼万唤始出来,映日荷花别样红》为题,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以下简称《深海法》)经审议通过并将正式实施的相关情况。社会各界对《深海法》期盼已久,多年来寻寻觅觅始终未见其踪影,如今出台,正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同时,在《深海法》的规约指导下,我国的深海资源开发及海洋权益维护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美好的前景正如同“映日荷花别样红”。标题恰当地概括和点明了主题思想,避免了平淡的叙述,增强了标题的感染力。

再比如《普洱日报》2014年5月6日以《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片冰心在玉壶——记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十七督导组组长李佳毅同志》为题报道了李佳毅同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好督导工作的感人事迹。标题首句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词九首》其九:“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下句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标题将古典诗词进行巧妙嫁接,与报道中所记述的感人事迹相互映衬,唤起读者对这种默默奉献、清廉正直的高尚情操的高度认同。巧妙的构思与重组令人耳目一新。

(三)置换词语

这种创作方法是将古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巧妙地替换,不但保留了原本诗词的意蕴,且令改编后的标题更切合新闻报道实际。

例如,自2013年斯诺登事件曝光以来,人们越来越看清在西方国家友好的温情面具之下隐藏的竞争、分歧和不信任。《光明日报》2015年6月11日第12版以《相“监”何太急》为题,对西方国家之间互相监听的现象进行了评析。标题改编自汉代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监”来替代“煎”,既点明了监视、监听的新闻主题,又借用原诗的同胞互斗的意象,加深新闻内涵,抒发感慨,着实巧妙。

再比如,杨慎《临江仙》中的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广大民众所熟知,无数的英雄人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引发无限感慨。2015年6月8日,《温州商报》以《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哀思泪》为题对“东方之星”号客船在长江翻沉的事故进行了相关报道。标题将原本诗词中的词语进行了巧妙地替换,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带走了我们的亲人,飞卷的浪花中寄托着我们无限的哀思。在写实的基础上,以极具历史感的语句作背景,古新参半,巧妙自然。

(四)截取引用

在新闻标题的创作过程中,巧妙截取原诗词中的一个语言片段作为新闻标题的一部分,通过添加新的内容组成全新的语句,赋予新闻标题全新的意境。

例如,《解放军报》2015年11月25日刊发文章《盘马弯弓战风雪

铁马冰河砺剑锋》,报道了冰天雪地之中,我军多个部队掀起练兵备战热潮的情况。标题前半部“盘马弯弓”截取自唐代诗人韩愈的《雉带箭》,“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后半部“铁马冰河”截取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截取的诗句片段赋予新闻标题以强烈的画面感,眼前似乎浮现出我军官兵在风雪之中奋勇前行,在北方冰封的原野上英勇作战的豪迈景象。标题中引用的两首古诗均为著名军旅题材作品,诗歌背后的爱国情怀使新闻的主题骤然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再如,2016年5月15日中国网传媒经济频道刊发文章《让境外也成贪官“折戟沉沙”之地》,表明了我国对国际追逃追赃的坚定态度。“折戟沉沙”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在此处,形象地描述了贪官境外逍遥美梦的幻灭。

(五)仿写续写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的名句。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今天的重阳节因其“健康长寿”的寓意,已被我国定为“老人节”,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新华网2008年10月7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刊发文章《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关爱在重阳》。改后的标题在原文慨叹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时代特色,彰显了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春节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离家多远,在除夕这一天我们都会尽量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因此,“春运”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2011年1月20日新华网新华图片频道以《[关注春运]浮云游子意踏雪归乡情》为题,对风雪中归家的游子进行了报道。标题改写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送别诗《送友人》,原诗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改后的标题直扣主题,“意”与“境”互为衬托,熠熠生辉。

再如,中国文明网承德站2015年5月19日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呕心沥血铸师魂》报道了一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从教三十年来,该教师倾尽心血改变家乡滞后的教育现状,将全部的热情与爱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词虽以健笔写柔情,但仍充满春愁相思绪。经过新闻记者的巧妙续写,“衣带渐宽终不悔”已不再是一个为了个人情感而消瘦憔悴的“小我”形象,而是一个为了人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崇高“大我”。

(六)化用引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淡笔轻涂,唐代诗人柳宗元用寥寥数语向我们点染出了一片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景象。《华西都市报》2012年8月30日以《如果千山鸟飞绝总有一天万径人踪灭》为题报道了国道213线附近大量的野生动物死于“交通事故”的情况。为了人类的发展,飞禽走兽不但让出了生存空间,甚至让出了宝贵的生命。作者巧妙的将古诗词融入新闻标题之中,将原本静态的画面赋予了曲折的关系,更加发人深省。

2012年10月,深圳读书月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筹备之中,种种迹象表明本年的读书月活动较之往年会更加精彩。新浪网2012年10月25日以《全民阅读,静候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新闻标题引自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中的名句, “今年花胜去年红”,不但将两年的读书盛况做了描写,更隐含着“明年花更好”的美好预期。

二、新闻标题中运用古典诗词的注意事项

在新闻标题的创作过程中巧妙融入古典诗词,能够更加精准地传情达意,写难写之景,言难言之情,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忌生搬硬套。新闻标题中引用古典诗词不应是卖弄辞藻、生搬硬套,而应是通过诗词的运用,来达到辅助新闻内容阐述、情感传递的目的。倘若古典诗词的使用只是刻意点缀,甚至用与不用并没有什么区别,那这样的新闻标题显然难以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忌呆板落俗。在新闻标题中引用古典诗词应灵活,借其一端翻出新意,不可机械呆板、落入俗套。例如部分新闻工作者一写新人初露头角就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写教师无私奉献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此等等,老生常谈,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忌“曲高和寡”。新闻是为读者大众服务的,有效地传播信息是其首要任务。在新闻标题的拟定过程中,古典诗词的选用应充分考虑到读者大众的欣赏水平,选用一般读者能够理解欣赏的诗词,以达到表达及情感上的认同,避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情况发生。

结语:

缪锁先生在《论宋诗》中曾提到:“凡有来历之字,一则此字曾经古人选用,必最适于表达某种情思,譬之已提炼之铁,必较生铁为精。二则除此本身之意义外,尚可思及其出处词句之意义,多一层联想。”优秀的古典诗词语言凝练精辟,内涵丰富深刻,声调平仄和谐,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质,为新闻标题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将古典诗词巧妙融入新闻标题,令古典诗词自然贴切地为新闻报道服务,可以更好地达到传情与审美兼备的艺术效果。□

【1】冯根良.新闻语言中的古诗词运用[J].新闻知识,2001(1).

【2】施宇.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J].新闻爱好者,2011(11).

【3】张真弼.古典诗词在新闻写作中的妙用[J].采写编,2011(6).

猜你喜欢
为题新闻标题古典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报纸新闻标题中的“热词群”和“热词串”
怎样读古典诗词?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