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为载体,构建自主质疑导学的平台

2018-02-22 12:54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红谷滩分校杜小丽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珍珠鸟学会课文

□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红谷滩分校 杜小丽

质疑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1]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生要想提高创造力也必须要先学会质疑。学生在课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不管是问教师还是问学生,都是一个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提问质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

一、自主质疑导学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这里我以问为载体,探讨自主学习要求下质疑提问的层次及目标。

1.“问”的学段目标。

小学生由于年龄层次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也不同。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到三四年级就要求他们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就相应的高一些,要求他们能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把遇到的问题解决出来。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讲究一定的方法,做好不同阶段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衔接。人教版在各年级课本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是侧重点有明显的不同,三年级的习题考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则要学会关注课文中不同内容的表达形式,到五六年级不仅要他们关注表达方式,表达效果,还要他们能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有自己的理解,能读懂其中深刻的内涵。

2.“问”的实际操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会提出许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但在新课改要求下,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从学生中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所以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讲究一定的方法。例如在刚开始的阶段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学到新文章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在这里想到些什么问题呢?让他们敢于提问。在之后的阶段就是让他们学会提问,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会承前启后,把不同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会学习。

二、自主质疑导学的策略

1.以“问”试水。

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们自己准备一个学习本,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以便于系统管理,并且可以经常把这个本子拿来给我看,让我看一看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特点。在管理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提问没有规范,有些学生的提问没有指向性,表述也不是很清楚,这就会造成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弄不清题意。所以,在观察他们的提问过程中,我也可以发现他们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借助这样的自主学习本,我可以先对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试试水,看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更好地了解学情,慢慢教会他们如何清楚地表达问题,如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2.有“问”可仿。

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必须先向他们提供学习的范例,让他们有“问”可仿,借鉴一些问得比较清楚规范的例子,课本上课文后的问题,都可以让他逐渐学会自己提问。例如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后就有这样一个提问“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会一顺朝下,而没有重叠起来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仔细的研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所以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些问题,学会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3.让“问”多元。

再让学生学会提问。刚开始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一些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很多学生要么想的太简单,问一些不怎么需要思考的问题,要么就是没有静下心来提问,不知道应该问些什么,但又不是没有问题。还有的提一些不知所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做出了一些实践探索,引导他们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让提问更加多元化。例如,可以根据各种提示,课前的导读语,课后的思考题等,提出一些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就标题就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这里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桥吗,为什么这个桥可以跨越海峡,让他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思考之后回答这个问题。利用课本中的泡泡导图等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提问,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像比较特别的标题,含义深刻的句子,好的表达方法等,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会及时反馈,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提问的方法和小技巧,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三、自主质疑导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的问题都不是从学生中来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积极的了解学生的诉求,不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没有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疑难杂惑整理出来。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提问,并进行整合整理,找准学生的困惑点,有了了解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问导学,以学定教。

1.“零”问“整”取。

在提问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提问都是比较零散的,没有系统性。所以教师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然后找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学会如何提问。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一文时,我整理出了一些学生的提问,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有下面这些问题:“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任的,他为什么后来就不怕“我”了,这说明了什么;在刚开始作者就已经给珍珠鸟安了一个舒适温暖的窝,为什么还要把吊兰的垂蔓盖在鸟笼上,而他为什么刚开始又很少扒开叶子查看珍珠鸟的情况。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围绕着课前的导语来提问的,课前导语的问题是:“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任的。根据这个导语,我把学生的问题“零”问“整”取,把与这个主要问题相关的问题都提取出来,让他们联系上下文,揣摩文字背后的意义。

2.顺“问”推“导。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让学生学会质疑,可以让他们在文本的留白处,或者是文章中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展开想象或联想,提出思维含金量更高的问题。还是以《珍珠鸟》这篇文章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不写其他与珍珠鸟相处的细节,这个问题是选自文章中留白的地方,问题的指向就是写文章时素材的选择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与珍珠鸟相处的细节,展开一些合理的想象,学生在不断的想象中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为后面的释疑奠定基础。之后,我又问了一个之前学生问的问题,此时大家的回答就比较五花八门了,有的认为文中的几段素材比较经典,有的认为写太多了反而比较啰嗦,写少一点还可以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样顺着问题推向导学,可以让学生同时提高质疑和答疑的能力。

3.探“问”“品”味。

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思维含金量极高,正中作者的意图,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大家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从问题与解答中了解语文学习的奥妙和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有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的很好,而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对文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开头和结尾,这些表达都有什么奥秘。例如《珍珠鸟》中,作者开头就写真好,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里的真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会有许多的感悟,对课文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更深的认知。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持续不断的发展,就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立足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如果教师能立足学生自身的学情和文本实际,找到语用的落脚点,则能让语用教学更加高效。因此,语文学习不仅是要让他们解决问题,还要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珍珠鸟学会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珍珠鸟
背课文的小偷
学会分享
说谎的珍珠鸟
背课文
《珍珠鸟》文本解读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