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可以这样表达
——《带刺的朋友》教材分析与建议

2018-02-22 15:14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刺猬红枣语句

吕 虹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是一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作品。这篇散文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教学这样生动的故事,我们首先要寻找到语言训练的落脚点:本文入编统编教材三上第七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所以,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阅读、理解刺猬偷枣的生动描写,学习复述故事情节。(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积累喜欢的语句。其次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生动的画面呈现出生动的情感,一切归于“生动”二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拓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生动”可以这样表达。

【教学流程】

一、在初读中感受事例之“生动”

整体感知有利于阅读心理发展。有效的初读贵在教师引导。上课伊始,教师将教学的主题聚焦在了“生动”上,引导学生围绕课前摘录的精彩语句畅谈“生动”,继而迁移到文本中小刺猬偷枣子的生动描写中。

1.引题,畅谈眼中的生动。

出示课前摘录描写小动物活动的片段:小猫晒太阳、小白兔吃胡萝卜、小蚂蚁搬家……引导学生说出感受:有意思、有趣、可爱……

2.初读,发现本文事例的生动。

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其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生动的画面。交流发现,学生都聚焦在了描写刺猬偷枣的语句上。

生:我觉得,第7自然段中“那个东西……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这里很生动,好像看到刺猬得意的表情。

生:我觉得,第8自然段中“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这里也很生动,好像看到刺猬痛苦的表情。

生:我觉得最生动的地方在第 10 自然段,“拢”“扎”“驮”“跑”这一段里的动作描写,将一只聪明、可爱的小刺猬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

初读反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之所以很吸引我们,是因为作者选择了一个生动的事例,用语言描写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生动,源于事例。

二、在细读中体验情感之“生动”

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接下来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个文本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站在“我”的角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看这个带刺的朋友,从而体验作者情感之“生动”。

1.从细节中发现称呼变化。

细读课文,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读后思考:“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称呼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三个称呼的变化,由陌生的“那个东西”,变成有活力的“那个家伙”,最后成了喜欢的“聪明的小东西”。

2.从称呼中体会心情变化。

再读体会:为什么同样的小刺猬,作者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呢?

学生默读旁注,交流:

开始,作者只是看到了一个圆乎乎的东西在往树上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称其“那个东西”。

接着,作者看到“那个东西”爬向伸出的枝头,用力摇晃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此时的作者不由得为“那个东西”的小聪明叫好,于是称其为“那个家伙”。

最后,作者看到,小刺猬将落地的红枣归拢,打滚将枣扎在身上,身子“长”大一圈的小刺猬急火火地跑了……相信所有看了这个画面的人都会被这只可爱的、聪明的小刺猬逗乐。此时,作者已心生爱意,就像我们平日里称呼淘气又机灵的邻家男孩为“那个家伙”。

引导学生带着作者的心情朗读小刺猬偷红枣的片段描写,体会作者“好奇—讨厌—喜欢”的心情。从称呼的变化中,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

生动,源于情感。

三、在精读中体悟语言之“生动”

作者生动的情感不仅仅是通过几个称呼的变化来体现的,更多的生动在语言的表达中。所以,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体悟语言的表达特点。

1.对比感悟语言的生动。

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语言很生动?把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交流反馈:

“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这是指向环境烘托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环境很美,很具体。这样既体会了句子的美感,又为后面感受小刺猬偷枣的有趣画面埋下伏笔。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这是描写红枣的一个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丰收之喜悦、之诱人。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急火火地跑了……”这是描写小刺猬收枣子的场面,从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到一只可爱、有趣、机灵的小刺猬。

……

引导学生寻找生动的句子,体会独特的写作方法。这其中有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有环节描写,有动作描写等。从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懂得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使得语言有画面感,继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复述运用语言的生动。

首先,让学生用上“先……接着……再……最后……”,把小刺猬偷枣子的过程简单说清楚。

最后,让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语言讲讲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要把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学生在复述中将文本中生动的语言积累下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生动的画面描述出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更是让学生明白:

生动,源于语言。

四、在拓读中形成形象之“生动”

这篇课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补充阅读时,要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体会“刺猬击退大黑狗”片段的生动表达。)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大老黑来了。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这个拓展阅读一方面补充了小刺猬的立体形象,它不仅偷红枣本事高明,而且面对强敌的时候机智勇敢。另一方面是利用补充阅读材料,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重重落地。我很赞同这句话:学生读懂一篇课文,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关键还要会写。此部分与教材文本衔接,共同建构“如何写生动”的写法系统。而本篇课文的教学旨在读中悟“生动”之法,在练中用“生动”之技。

猜你喜欢
刺猬红枣语句
一颗大红枣
重点:语句衔接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分红枣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