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活学童诗

2018-02-22 15:14于东梅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叶儿童诗石榴

于东梅

儿童诗《听听,秋的声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声音,用精练、优美、韵味十足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读来犹如雨后彩虹点亮心情,又如汩汩清泉令人心醉。这样的诗,自然是适合以“读”为重心的教。因此,在设计中,我以“朗读中想象,交流后续写”这一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引领学生走进优美的诗歌,品味浓浓的秋韵。

片断一:紧扣阅读提示,明晰学习方法

师:细心的小朋友已经看出这是一首——诗(生答)。那我们该怎么学习这首诗歌呢?赶快读一读课题上方的阅读提示吧。

(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师:读了这段话,你找到学习方法了吗?

生:我知道了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想象。

师:是啊,读诗就是要边读边想象。还有补充吗?(出示:朗读、想象)

生:要把读后的体会和同学交流。

师:嗯,在交流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出示:交流)

生:我补充,交流后还可以接着写几句呢。(出示:练笔)

师: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借助“朗读,想象,交流,练笔”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歌。

……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它首先是诗,是用富于感情的、凝练的、有韵律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首诗长短句里有鲜明的节奏,叠字和拟声词里有韵律、强弱等音乐感。诵读这样的儿童诗,简单而充满乐趣。但是,单一地吟诵,终究是不能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兴趣的,所以我们需要很好地在诗歌中加入他们熟悉的生活。因此,文本体裁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本环节的教学,借助课题上方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晰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片断二: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师:咦,大树怎么会抖抖手臂呢?是谁来了?

生(兴奋地):秋风来了。

师:秋风娃娃可调皮了,他一会儿奔跑,一会儿打滚儿,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树林里。他朝着这棵大树“呼”地一吹,读!(随机请一生读第一小节)他又朝着这棵大树“呼”地一吹,读!(请另一学生读)

师:你们还想他往哪儿吹?

(好多学生喊“我这儿”“往我这儿吹”,一声声此起彼伏)

师:风娃娃吹呀吹,黄叶可就待不住了!嘘,你听,你仔细地听,沙沙,沙沙,听到了吗?

生:我好像听到了黄叶在跟大树妈妈说话呢!

师:说的什么呀?

生:黄叶说:“大树妈妈,再见了,明年我再来看你。”

生:我仿佛听到黄叶对大树说:“大树妈妈你别伤心,我就算化作春泥也要护着你。”(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

生(迫不及待地):我也想到了一个词:叶落归根。树叶即使干枯了,掉落了,也要变成肥料来滋养大树妈妈。

师:是啊,黄叶多么舍不得大树妈妈啊。让我们一边想象他们道别的画面,一边读出黄叶对大树的留恋。

……

情感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根本。为了让学生将诗句读得有滋有味,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外,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为佐料,为他们创设了童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切身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用儿童化的语言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从而使其朗读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渴望。同时,儿童诗又是离不开想象的。因此,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风娃娃吹呀吹,黄叶可就待不住了!嘘,你听,你仔细地听,沙沙,沙沙,听到了吗?”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瞬间都沉浸到黄叶跟大树告别的情境中去了,情动而辞发,也就自然催生了精彩回答。

片断三:看画面,想声音,编织秋之梦

师:想一想,除了诗中的黄叶沙沙,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

生:我还会听到青蛙跟荷叶告别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收割机轰隆隆的声音。

师:咱们要说诗歌之外的声音哦!老师这儿也找来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想声音。(依次出示六幅图片)

生:我好像听到了农民伯伯“哈哈”的笑声。

生:我好像听到了秋风呼呼地吹过。

生:我好像听到了石榴“啪啪”裂开的声音。

生:我好像听到了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

生:我好像听到了秋雨滴滴答答的声音。

师:是啊,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听,就能感受到秋的美妙。咱们不妨学着当一回小诗人,也来接着写几句。

(学生动笔续写)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投影展示)

生:听听,秋的声音,大豆摇动豆荚,“哗啦啦”,是在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悦。

师:真了不起!老师觉得你就是一个小诗人呢!继续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啪啪”,是石榴裂开的声音。

师:老师给个小建议。能不能改成“石榴绽开了笑脸,“啪啪”,那是召唤人们快快去采摘”?

(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你瞧,把石榴当作人来写,是不是更形象、更生动了?谁再来说?

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蹦蹦跳跳,“呱呱”,是跟荷叶告别的歌韵。

师:老师给你一个大大的赞!美美的诗句很让人陶醉呢。

生:听听,秋的声音,农民伯伯手捧着饱满的谷穗,“哈哈”,那是告诉我们丰收的喜悦。

师:给你个小建议,把“告诉我们”改成“跟我们分享”,这样更有诗味哦!你说呢?

(生点点头)

师:没来得及展示的同学,现在请放开声音,大声地读出你创作的诗吧!

……

儿童诗简洁、优美的词句浓缩着内容和思想的精华,学生在熟读成诵积累的基础上运用、创编,可进一步感受诗韵。与古诗词相比较,学生创作儿童诗似乎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苹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仿写是很容易的事。仿写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言之有物。因此,在回想“秋之声”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呈现了六幅图,通过看图想声音的方法,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秋的声音。然后,再让他们模仿一、二小节的句式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一朵朵诗花就这样绽放。我们不得不惊叹学生神奇的想象,美丽的童心。从最后呈现出来的学生的作品看,这样的练笔是行之有效的。

猜你喜欢
黄叶儿童诗石榴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石榴红了
教案《创作儿童诗》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黄叶片片步深秋
默默黄叶迎初秋
“崔黄叶”趣话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