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语用”化教为练 内化语言
——阅读教学练习设计举隅

2018-02-22 16:34余灵芬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钟子期居里夫人内化

余灵芬

一、字词理解转化为积累语言的练习设计

字词的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语言能力培养就无从着根。对于文本中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词汇,如何有效地积累,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实践证明,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是获取语言营养、优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手段。

《火烧云》一课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如百合色、梨黄、茄子紫、葡萄灰,如这几个词都是由名词语素和形容词语素构成的词语。这种特殊的构词方式可设计如下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词语,感受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夺目。

举一:

1.你能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横线画出来。

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它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第一类 事物+颜色第二类 ABB形式 第三类半~半~

3.“梨黄”“茄子紫”“葡萄灰”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___一样的颜色”这样的句式来描述一下?

反三:

1.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能不能用像“梨黄”“茄子紫”“葡萄灰”这种比喻形式的词再来形容一下火烧云的颜色?

预设:像辣椒一样的红色,辣椒红。

像宝石一样的蓝色,宝石蓝。

……

2.那么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天空是那么美!能否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

这是依据汉语特征,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引导操练的典范。通过训练,学生不但领会了词汇的丰富多彩和构词方式的特征,而且增加了词汇量,在语言练习中体味大自然瑰丽的色彩,激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情节分析转化为学习语言的练习设计

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课文的感情思想、故事情节和表达特色。因而,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到感知、学习语言表达上来。

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语言练习:

第一层次(自主学习),默读“登上万寿山”段落,标示出方位词“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画出所描写的景物,批注关键词概括景物特点。

第二层次(小组合作),补填“进颐和园大门”一段的方位词。“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______(远远望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_____(抬头向上看)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_____(环顾左右)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第三层次(尝试运用),运用方位词有序地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提示:一进校门、再向里走、沿着走廊……)

这一语言练习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到感知语言、学习表达的路子上来。第一层次练习使学生领会到了作者运用方位词有序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后两层次练习不仅让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了更深化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分层次练习使学生实践了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的道理。

三、语言感悟转化为内化语言的练习设计

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内化语言。语言的内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架设起语言转换的阶梯,巧妙设计出与文本“血肉相连”的语言训练,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创设空间,促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活化表达技巧,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材料。

《伯牙绝弦》一文中这两句的表达方式颇具特色:“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大意的同时,应不忘结合文本,找准切入点,构筑语言运用的阶梯。教学时,我们可分步进行:

1.通过朗读比较,发现这两句话共同的语言样式:

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兮若_______。”

2.把钟子期的话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3.针对自然景物,我们平常就有AABC这样的词语。出示:

( )明月 ( )清风( )炊烟

()____()___

( )_____……

4.语言实践: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

5.一句话概括之(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一语言训练以典型的语言范式为依托,说话的语言材料源于文本,又经过精心改造。练习中,学生经历了“感知语言现象”“活用内化语言”的过程,感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丰富,语言运用也由模糊到精准,学生语言心智也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四、语言理解转化为运用语言的练习设计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的课后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找出来体会体会。教师在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层次练习,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

1.聚焦关键词。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锁定理解“伟大自然发现”“人生意义”。

2.交流讨论。联系上下文,说说“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什么?(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3.句式练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出示:

简陋的实验室里,居里夫人在乎的是___________,完全不在乎___________。

艰辛的实验过程中,居里夫人在乎的是___________,完全不在乎___________。

巨额的奖金面前,居里夫人在乎的是___________,完全不在乎___________。

名誉头衔面前,居里夫人在乎的是____________,完全不在乎___________。

……

4.小组讨论。“居里夫人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指的是?(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第一、二、四步练习分梯度分解了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难度系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和坚定执著的科学精神。第三步句式练说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创生、整合,是学生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的语言表达练习。言语材料的重组和调适,使学生最终理解了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达成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标。

五、片段分析转化为材料组织方法的练习设计

要想深刻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必须先厘清作者的写作路径即文章中材料相互联结的方式。

《窃读记》一课,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放学急奔书店”“在书店‘窃读’”和“晚上恋恋不舍离开”这三部分内容。这些事情并不是发生在同一天,而是“我”长期在书店窃读的经历。作者独具匠心,将这三个材料以“串珍珠”式的方式串联起来。独特的材料组织方式肯定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学时,可通过填空式课堂练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在结构。

1.初读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窃读”的哪些经历?这些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出示练习,小组讨论:

本文以“窃读”为线索,按顺序先写了“我”放学后“______”“_____”,再写了晚上“______”三次窃读经历。

学生凭借着填空式练习,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发现了这篇文章“串珍珠”式的材料组织方法,真是一举三得。王尚文先生强调:“要将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他告诉我们广大教师,如何审视文章内容与表达顺序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材料的编排、组织形式,并在其中习得写作方法。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观照“语用”课堂练习设计,始终围绕语言实践,变知识的掌握为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度,真正体现了语文作为母语的功能和本质。

猜你喜欢
钟子期居里夫人内化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伯牙鼓琴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何谓“知音”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居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