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教科研作用,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
——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经验与做法

2018-02-23 08:53海南省旅游学校张莎莎陈春福
新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海南省导游申报

□ 海南省旅游学校 王 瑾 张莎莎 陈春福

一、海南中职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

2018年4月,海南省旅游学校课题研究“导游服务专业‘FACE型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二等奖,这标志着我省中职学校科研又有了新成就。这是自2014年,海南首次由海口市旅游职业学校杨英副校长带领团队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取得二等奖好成绩之后,2018年由海南省旅游学校陈春福校长挂帅,带领团队进行教学成果申报,再次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好成绩。成果的取得引起省内外职教院校的高度关注。

二、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启示

1.注重选题,把握特色。

(1)选题基于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海南产业的调整离不开旅游业,学校着力培养旅游应用型(技能性)人才。

(2)选题建立在学校办好国家级、省级机构“一会四基地”背景上:“一会”指全国首批、海南省唯一的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委会”,“四基地”是指全国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及全省中职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导游服务公共实训基地。

(3)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培养导游人才。

①导游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②建有全省中职学校导游服务专业(培养)带头人工作室;海南省教育厅牵头成立的海南省“导游服务专业工作室”也落户该校;

③全省中职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导游服务公共实训基地;

(4)导游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8年间,学校重点加强导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四种类型的师资团队:

①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2013年起,导游服务专业进行了“推动、带动、服务、引领”的四步专业带头人养成之路探索,培养具有“引领行业、带动专业”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016年10月,由海南省教育厅牵头成立的海南省“导游服务专业工作室”落户我校后,新培养的专业带头人龙彦娟担任工作室主持人。

②培养骨干教师团队。导游服务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团队,秉承“撒下师德之种、发出课改之芽、开出实践之花、结出全面提升之果”的理念,团队成长快。该专业有6名教师相继考取硕士或硕士毕业。2017年,由骨干教师王瑾主持、张莎莎参与的海南省中职专项课题“中职《模拟导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申报立项获批。

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采取措施,鼓励导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8年来,有27名专业教师完成了下企业挂职锻炼,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带到课堂,真正做到岗位与课堂的对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专职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3%以上。2017年,由骨干教师王瑾主持、张莎莎参与的课题研究“‘海南旅游新业态’校本课程开发”入选2017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

④需要兼职教师的选聘。以“三位一体、强强联合”的理念先后聘请一批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其中刘富祥、曾凡玉均为全国高级导游员、2017年“国家金牌导游”项目培养人,刘富祥曾获评2016年度“中国好导游”。

2.坚持不懈,培育成果。经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批准,海南省旅游学校于2009年开办导游试验班(后称“实验班”),享受全国唯一的地方自主教学和考试、毕业成绩合格颁发“全国导游员资格证”的政策。采取每年一考核办法进行审核,连续8年通过考核。在开办导游实验班头3年中,初步探索形成“FACE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导游服务专业推行。

2012年学校拟申报第三批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时,获得省旅游委对“继续推进导游实验班建设并推广人才培养方案”的批复,确定导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FACE型”升级版——“FACE型教学做一体化”列入重点建设子项目试运行。在省教育厅、旅游委全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2013年5月学校正式启动的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于2015年顺利完成并通过了海南省级验收。

从2010年至2017年,海南省旅游学校精心组织,开展导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并通过实践验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之路。

3.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创新性。“FACE型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FACE”引申之意为“形象”。导游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代言人,是民间形象大使,是地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要培养的是有“阳光形象”的导游。而“FACE”4个字母也内涵深刻,分别为导游的4项基本能力:Fr i endl i ness友善、Act i on行动、Cul t ur e文化、Ener gy活力。

(1)创新育人模式。2010年学校导游服务专业就开始探索“FACE型”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5月,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正式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导游服务专业成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之一,“FAC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版——“FACE型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正式试运行。

(2)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导游服务专业以多维度为立足点,以多层面为切入点,以多模块为支撑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进行改革,全面对接“FACE”型导游的培养。创建的“360度·多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过程性培养记录和习惯性养成,使评价效果更为客观、全面。

(3)创新运作平台。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建设使导游服务专业深化了校企合作,截至2017年12月,已与多家企业签约,作为我校“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外运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完成了订单培养,建立起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

(4)实施“在企为导,在校为生”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推导“知行合一”,实施了“在企为导,在校为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更是在“教学做一体化”运作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间的无缝对接。

(5)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一方面与省内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情境中实训;另一方面完成了“情境模拟”实训室建设。学校大力办好 “3D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黎苗风情体验馆”“多功能导游实训室”,进而推进了省级导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的建设。

三、有效措施

1.组建团队。由海南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海南省旅游学校校长陈春福副教授组队,确定了以原教务科负责人李旭芳,现教务科负责人朱德林,全国高级导游、省导游工作室成员王瑾,旅游服务与管理系主任张莎莎,以及海南省导游工作室主持人龙彦娟等骨干教师组成的6人教学成果申报团队的组建,以专家指导团队、教学督导介入指导为策略,采取参加培训,向专家取经方式开展研究。

2.校外取经。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选题及申报凝练,在海南省教培院的指导下,我校团队前往南宁进行“教学成果申报与凝练写作技巧”专题学习;与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所长刘显泽教授一起全方位分析申报流程,研究解读国家一等奖成果获得者的经验与做法;积极向天津职教专家团队请教,线上线下勤交流,使团队结合实际做申报时受益匪浅。

3.提炼升华。

1.注意收集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佐证材料。积极收集资料,选择强有力且真实可信的佐证,对每个建设环节都要做过程性记录。

(2)注重整理提升。根据申报材料的要求,发动各相关部门提供材料,团队内分工合作,将所有材料进行归类,以年历、级别为单位进行汇总,以表格和图文形式同时汇编,汇报材料的视频脚本及后期制作等粗加工和精加工相结合,认真整理总结,提升成果质量。

海南省旅游学校为全科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学校,强调特色培养,创新旅游人才育人模式,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开展导游服务专业“FACE型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FACE 型”(Fr i endl i ness+Act i on+Cult ur e+Ener gy)友善的、具有行动力的、有文化的和充满活力的导游专业人才目标,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海南省导游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海南省肿瘤医院
网约导游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