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贵在树人
——基于德育功能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材解析

2018-02-23 08:5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杨明珠
新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交际德育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 杨明珠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自古以来“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它具有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文道统一”,告诉我们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语文学科不仅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为此,从2017年9月起,全国统一换上了新的语文教材。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德育的内容、理念、方法在教材中的自然渗透。

一、大幅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语文教科书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从汉语言文化,简单的中华礼仪传统以及民俗习惯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首先,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等形式,加以改编,编入教科书。这些语句,短小而富于韵律感,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学会认字,如《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对韵歌》,这样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富有文化内涵,还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懂得一些简单的礼仪规范,如“站如松,坐如钟”等。

其次是增添了古诗文,苏教版教材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基本未涉及古诗文,而部编新教材则设置了《江南》《画》等经典诗歌,在日积月累一栏里,还安排了古诗《咏鹅》《古朗月行》《风》《悯农》,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的朗读与背诵。这些古诗文的增添,使得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语言的典雅与意味深长,使得孩子更加亲近母语。

再次,渗透了一些传统习俗与文化,如儿歌《剪窗花》《春节童谣》,让孩子们在儿歌与精美的插图中,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习俗,绕口令《四和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的独特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

二、高度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

教育部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各中小学要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生生活新鲜,有不习惯,难以适应的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就把平时应该遵守的小学生规范蕴含在课文及口语交际等活动中。如《在一起》《过桥》《两只羊》告诉孩子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学会谦让,生活才会更美好。《日月明》《拔萝卜》告诉学生团结力量大。《小书包》让学生懂得要爱护自己的文具,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再如,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口语交际。《我说你做》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交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培养学生起步阶段的交际习惯——注意听、让别人听得见。《我们做朋友》指导学生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才是有礼貌的行为,同时鼓励学生勇于交往,自然大方。《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际规则,做文明有礼的交际者,同时纠正日常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对既有行为的反思。此外,如何正确地写字,在教材中对笔画的练习,生字的笔顺都有详细的指导,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三、不断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教材中,处处遵循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了许多巧妙的安排。

首先,放缓坡度,做好幼小衔接。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先学习拼音字母,再学习文字。拼音字母只是识字的拐杖,是比较抽象的,与生活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讲,学习拼音字母是枯燥无味的,渐渐地,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本册教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首先教学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生字,再学习拼音字母。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者,根据需要,正确引导。马斯洛的需要原理中,将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层次分为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入学,走进班级,就如同走进一个小社会,就有了极强的被尊重,交往的需要。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就围绕交往这一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如打破“自我介绍”“认识新同学”的常规做法,鼓励学生主动交往——“我们做朋友!”“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培养初步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等。

四、有效挖掘先进德育理念的内蕴

尊重儿童,以人为本是德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这三句话,就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传递的是平等的姿态而不是教训,要求我们蹲下身子,要把学生看成是来跟我们分享快乐的,是去见证他们的成长。

一年级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每个单元的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后的课外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课文大部分选用短小的诗歌和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如童话《比尾巴》《拔萝卜》等,生动形象,趣味浓厚。《影子》《大还是小》,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有亲切感,又有自己的体验。

重视实践,要在实践中让孩子有所体验。教材在《语文园地》里设有“我的发现”一栏,就是尊重学生自我发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展示台”一栏,鼓励学生将课堂以外的发现,大胆地展示出来,乐于和同学分享。

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任务,要争取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在教材中,设有“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这两个内容,就是要求老师要与家长做好协调,让家长参与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亲情。

仔细研读教材,处处可见德育。选文、插图、配套的活动,都可见语文,也可见其德育功能。而这些都不能是强加给学生,要采用熏陶,感染,春风化雨的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教好知识,又要培养德育素质。把握好教材的德育因素,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交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情景交际
《中国德育》
交际羊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两块磁的交际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